公安院校实验实训信息化管理模式的构建与反思

2018-08-28 08:26翟丽霞余霄鹏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8年11期
关键词:反思构建信息化

翟丽霞 余霄鹏

[摘 要] 实验室综合管理系统依托计算机软件技术、物联网技术、智能卡技术及视频监控技术等创新实验室管理理念与管理模式,实现对实验人员、奖励成果、实验室安全、实验仪器设备的管理,对实验教学、实验室开放的智能管理,自动采集并汇总真实使用数据,实现实验室管理的流程化、规范化、信息化。以互联网+教学实验室管理为特色的实验室综合管理平台可以实现实验室资源共享,提高实验室资源的利用率,强化的信息化管理水平,进一步促进实验室管理的规范化。文章从构建实验室综合管理平台的实际出发,反思信息化管理建设的不足,提出今后配合学院整体信息化建设,不断完善实验室综合管理平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与学科建设水平。

[关键词] 实验实训;信息化;构建;反思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8. 11. 087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8)11- 0196- 05

0 引 言

高校实验室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场所。通过房间布局、仪器设备赋予高校教学实验室特定的功能,进而达到完成相应的实验项目的目的,以期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1]。公安院校是以培养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和公共安全保卫专业人才为主的特殊高等教育机构。实验实训环节可以模拟真实的犯罪现场以及真实的工作情境,如盗窃、制毒、伤痕辨别、电信诈骗追踪、审讯、看守等。广泛高效的实验实训内容设计可以帮助警校生提前适应工作环境、工作对象,完成正确的心理建设,工作后更快更好地履行人民警察的职责,保卫人民群众的安全和社会的稳定。

福建警察学院教学实验室采用院、系两级管理体制,实验中心统一管理。传统的手工管理方式存在方式落后、效率低下的问题。以互联网+教学实验室管理为特色的实验室综合管理平台可以实现实验室资源共享,提高实验室资源的利用率,强化学院的信息化管理水平,进一步促进学院实验室管理的规范化[2]。为此,学院引入了“智慧实验室管理系统”。

1 实验实训信息化管理的架构

实验室综合管理系统依托计算机软件技术、物联网技术、智能卡技术及视频监控技术等创新实验室管理理念与管理模式,实现对实验人员、奖励成果、实验室安全、实验仪器设备的管理,对实验教学、实验室开放的智能管理,自动采集并汇总真实使用数据,实现实验室管理的流程化、规范化、信息化。依据院系两级职能部门人员的岗位职责而定义角色并分配管理权限,为学校搭建了一个开放式的院、系两级实验室管理架构。2016年学院管理与服务专项课题“公安院校实验室信息化管理模式初探”调研了学院实验室实现信息化管理必需的功能模块。2017年与公司合作搭建了学院智慧实验室管理平台。该平台架构如图1所示。

2 学院信息采集现状

实现学院实验室信息化管理需要建立实验室信息档案、建设学院信息网络、推进信息管理技术应用、制定和完善实验室信息化管理政策。建立规范的实验室信息档案是实现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的基础[3]。以实验项目信息为中轴,可以辐射到学院机构设置、实验用房信息、实验类别、实验类型、实验所属学科大类代码、实验所属学科大类名称、人才培养计划(所属实验课程代码及名称、实验要求、实验者类别、实验学时)等各类信息。在实验室管理平台架构的基础上,结合软件使用特点,对学院基础信息与实验室信息分别进行采集。

2.1 学院基础信息采集

学院基础信息主要是用户信息(学生、教师)和依据专业培养方案而设定的课程信息(与学院教务系统一致)。每项的信息采集点如表1-表3所示。

2.2 实验室信息采集

实验室信息主要指学院实验室架构、实验室用房信息、实验项目信息及实验人员信息。

实验室基本信息采集见表4。

实验室的隶属关系以学院机构设置为依据。目前学院采用院、系两级的管理体制,原则上实验中心统一管理,但也有特殊情况。战术系由于实验课程的特殊性,实验室建设、实验室教学、设备维护等管理事务由系一级直接承担。计算机与信息安全管理系的实验室为多功能微机室,实验室用房及其内置设备(服务器、交换机、电脑、专用软件等)的管理任务需要计算机类专业背景的教师承担,所以该系的实验室也直接由系一级管理。其余九个教学系部的实验室分属实验中心的三个科室,依据专业设置,每个科室分管若干实验室。如图2所示。

实验室类型以实验室的级别来囊括所有情况——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經过教育部评审认定);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经过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评审认定);按平台建设的校、院(系)实验室;其他实验室。

实验室类别以实验室用途为出发点,利用“教学为主、科研为主和其他”来囊括所有情况。

实验室的建立时间(学校正式批准建立的年份)需要追溯档案。但早期由于实验室管理人员的不重视,部分实验室的建立档案丢失。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年龄出现断层,实验室早期建设信息无源可寻,此部分信息采集困难。

所属学科大类的代码与名称以及面向专业的信息依据学院人才培养方案而定。

实验室用房信息采集如表5所示。

所属实验室名称及编号与“表4 实验室基本信息采集表”对应的实验室编号和名称保持一致。用途可填写实验教学、科研用房、准备室、仓库、办公用房等。负责人教师编号与学院基本信息中的教师编号一致。实验项目信息采集如表6所示。

所属实验室名称及编号与“表4 实验室基本信息采集表”对应的实验室名称和编号保持一致。

实验项目名称对应教学大纲中实验项目的名称。

实验类别以“基础、专业基础、专业、其他(即除以上三种情况以外的实验类别)”区分。

实验类型分为“演示性、验证性、综合性、设计研究、其他”。网络实验教学项目,类型后再加“*”,例如:某实验为验证性网络实验,取值应为“验证性*”。

实验所属学科大类代码、名称参照《中国普通高校本科专业设置大全》,可只填学科所归属的二级类代码(前四位)、名称。

实验要求分为“选修、必修、其他”。

每组人数指教学实验项目中在每套仪器设备上同时完成本实验项目的人数。

实验者类别指参加本实验项目的人员类别,有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专科生、其他等5类。

所属实验课程代码、名称与学院基础信息采集中课程数据一致,一个实验项目可以同时隶属多门课程。

实验人员信息采集如表7所示。

专家类别有:无、院士、长江学者、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级教学名师、省级教学名师。该项可多选,如:某专家既为长江学者又为国家级教学名师。

3 数据存储

采集到的学院基础信息和实验室信息存储在专用服务器中,利用兼具数据管理、数据存储、对象管理于一体的数据库技术,更安全地实现了数据的移植、连接、扩展和互操作,满足了实验室管理平台海量数据的处理和提取[4]。

4 关于实验室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几点反思

4.1 实验室隶属关系

实验室基本信息采集中,实验室隶属关系以学院机构设置(见图2)为依据。在实际操作中,实验室隶属关系影响到实验项目信息与实验人员信息。以图2中部分信息为例,影像类实验室归属痕文照科,痕文照科归属实验中心,这就导致影像类实验室所开设的实验项目都归属实验中心。实际上,学院的实验项目均由教学部门开设,实验中心只是负责日常实验室工作的管理。所以建议在实验室基本信息的采集过程中,将实验室隶属关系做少许变动,如图3所示。

4.2 实验室管理信息化的硬件保障

要实现实验室管理的信息化,需要配备必要的用房与充足的资金。结合服务器、交换机等设备对环境的特殊性要求,单独设立中控室。同时设立用房对实验中心的安防进行监控。系统的运行工作量大、管理范围广,为节省建设开支而引入不成熟的管理系统,反而会加重运营成本,而且系统运行之后,对厂家提出的新要求可能会带来新的开支,保障前期系统建设有充足的资金支持,就会减少很多后期不必要的麻烦。

4.3 实验室管理信息化建设要与其他部门联动

信息化管理涉及管理信息化和信息化后的管理[8]。学院信息化后的管理现状:基础数据采集不全面、不能实时更新数据库。在数据采集过程中,学院基本信息采集涉及的部门较多,而且师生数据、课程数据每年都有变动。能够实现与教务系统的对接,是实现学生数据和课程数据实时更新的基础;而课程数据的实时更新,是实现实验课程智能排课的基础。教师数据由师资科提供,在现有的硬件条件下,如何更高效地捕捉教师数据的变动,是接下来需要解决的任务。学院实行实验中心统一管理方式,但在实际中尚有实验室由于其特殊性自己管理,而管理机制尚未统一、管理方式传统并且因人而定、管理内容存在不一致,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采集数据工作变得烦琐、容易遗漏。

4.4 实验室管理信息化的推广要提早进行

在管理平台搭建完毕,基础信息与实验室信息采集结束之后,学院开始在教学部门推广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系统,同时实验中心需要教学部门完善实验项目信息。但以实验项目信息为主轴,若要实现实验、实训的信息化管理,首先要有完善的实验项目信息档案,这也是实验室管理实现规范化、标准化的前提。在传统管理方式下,一个实验项目会有几种不同的名称,造成实验开出率降低(开出率=开出实验项目量/实验项目总量),实验信息统计重复等弊端。由于学院实验、实训教管现状的特殊性,具体的实验项目名称由教学部门根据人才培养计划制定。所以建立实验项目信息档案需要教学部门的配合。如果推广过程与数据采集过程同步,不仅可以更有效地采集实验项目信息,完善实验室隶属关系,而且更能够提高教学部门的信息化管理意识,缩短推广周期,加快使用体验,达到教师心态的软着陆。教学部门提出的很多建议,又能促进学院实验室管理信息化的建设。

4.5 人才队伍的建设要同步

实验室人员是实验室的直接管理者,他们的素质与管理水平高低直接影响到实验室的管理水平[10]。学院实验人员年龄层次出现断层,加上部分实验室建立档案的丢失,实验室的建立时间(学校正式批准建立的年份)和实验室命名的变化难以溯源,此类信息采集较困难。所以实验人员的队伍建设要与实验室的管理工作同步,避免年龄断层的出现。实验室管理员各司其职,增加信息化管理虽然可以摆脱传统的粗放管理方式,提高工作效率,但系统的运行与维护需要人力,充分挖掘实验室管理员的潜能,充分调动信息化管理的积极性,同时整合工作岗位,利于提高管理工作效率。

5 结 语

实验室综合管理系统统一了实验室管理模式,实现业务数据的互联、共享、流转;环节化管理实验室各项业务,使用数据智能采集与汇总、分析;过程化管控实验室及仪器设备开放;规范实验室业务流程,辅助实验室新/老管理制度有效执行。实现实验、实训的信息化管理需要以实验中心为主导,建立健全院级的管理制度,提高对实验室管理的重视,各组织部门和教学部门联动,统一思想进度,便于系统的推广使用。同时在建设与推进的过程中,每一步都离不开教学部门的信息支持,所以实验、实训的信息化管理离不开每一位教师的努力。

以学院信息化建设为契机,各部门关于数据共享形成有效的沟通机制,如人事信息(新进人才、岗位调动、双迁教师、基层锻炼、离退休等)、国资信息(项目采购的固定资产与低值耐用品、维修维护、报废处理等)、教务信息(学生入学、休学、退学及课程数据等),便于实现数据的实时更新,避免信息孤岛的形成,预留数据读/写接口,实现全院的信息化管理。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只共享基础核心信息,同时公司专业技术员与实验室管理员需要联动,不断推进项目进程。最终实现实验室的无人化值守与开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与学科建设水平。

主要参考文献

[1]张海峰,毛建瑞,刘一.创新人才培养视阈下的高校教学实验室综合改革[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7,36(11):246-251.

[2]蔡海燕,刘昭.实验室信息化管理初探[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11):373-375.

[3]徐金荣,徐嘉祥等.实验室规范化管理的思考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5):162-164.

[4]韦柳宁.检测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的应用及未来发展[J].大众科技,2007,97(9):102-103.

[5]李梁君,吴福根,杜云翔,等.基于SIR协同理念的实验室管理模式创新[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7,36(11):237-241.

[6]肖喜明,刘辉.浅谈高校固定资产的信息化管理[J].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7,18(2):105-108.

[7]罗家奇,徐云生,张正华.实验室网络信息化管理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27(5):74-76.

[8]张静.基于SOA实现实验室多系统整合[J].实验室科学,2013,16(3):102-104.

[9]李邦軍.浅谈高校实验室规范化管理的建设[J].光谱实验室,2010,27(4):1332-1335.

[10]张羽,李鸿儒,鲍艳,等.完善制度导向和目标激励 加强实验教师队伍建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7,36(11):229-232.

猜你喜欢
反思构建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
中学生早恋案例分析及反思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新时期中学美术课教学方法的思考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