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嫣然
摘 要 21世纪,新媒体技术的发展给新闻业的发展带来了焕然一新的环境,作为新闻学研究基本论题之一的新闻专业主义在此条件下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文章从新媒体的语境出发,分析新闻专业主义的发展现状及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并基于新闻专业主义进行反思。
关键词 新媒体环境;新闻专业主义;喜与忧;反思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8)13-0023-02
1 新媒体环境
现今,新媒体日益兴盛,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其先进的技术以及多样的信息传播渠道突破了传统媒体对于新闻的垄断,为新闻业的发展带来了生机与活力。新媒体使得话语权下移,每个人都能够在新媒体平台上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冲破了传统新闻对于传者的定位,从单一的受众角色到现在同时也扮演传播者的角色。因此,媒介的生态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变,在此情况下,新闻专业主义的内涵也得到一定程度的延伸。
2 新闻专业主义
新闻专业主义对新闻从业人员提出了较高要求,在生产新闻内容时立场应客观中立,态度应认真严谨,坚持“用事实说话”,把事件的真相原原本本地呈现给受众。在新媒体时代,手机和网络是这一时期的重要标志,经过时间的沉淀,新闻专业主义在保持原有内涵的基础上又有了进一步的
发展。坚持客观与中立的原则是前提。在新闻专业主义中,事实就是事实,观点即观点,二者必须明确区分,不偏不倚、挖掘真相是新闻素养的体现,也是对每个新闻工作者的基本要求,客观与中立是对新闻事实与受众的尊重。新闻专业主义之下,新闻自由受到关注。社会契约论、人生而平等的观点早已被著名哲学家奉为圭臬,这在新闻专业主义中得到应用,言论自由与表达自由便是重要体现。与此同时,尊重公民的隐私权、保证公民的基本权利不受侵犯也是必须要坚持的原则。新闻专业主义要求新闻工作者肩抗社会责任。在新闻专业主义的发展过程中,曾经一度有媒体喊着新闻自由、言论自由的口号,却忽视社会责任,侵害了公众的自由及权益,与新闻报道的初衷背道而驰,从而社会责任论应运而生。自由与责任本就密不可分,缺乏社会责任的新闻自由会逐渐异化,给公众带来伤害。新闻专业主义还体现在新闻工作者的专业性以及新闻生产流程的专业性上。与医疗、教育等专业一样,新闻专业主义认为新闻报道具有内在的逻辑,有章可循,有着专业化、标准化的生产流程,同时新闻从业者自身素质的培养以及技能的习得应当通过系统的学习。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对新闻报道的职业教育带来的新的思考,新闻职业的分工已经与传统媒体时代大不相同,对于新闻工作者而言,机遇与挑战同在。
3 新媒体背景下新闻专业主义的喜与忧
新媒体背景下,新闻专业主义的发展喜忧参半。
3.1 喜
首先,人人都能参与到新闻生产的过程之中,这样一来,新闻传播不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单向的传受关系,以先进的通讯技术为依托,话语权下移,公民成为新闻传播的主体,这个过程不仅使得公民传播的热情高涨,也满足了其传播讯息的需求。 其次,新媒体的应用促使新闻报道的渠道更加多样化,报道领域也有很大程度的拓宽,不再局限于传统以及权威媒体,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上,公民便可作为一名记者,一部手机、一台电脑便可完成对新闻事件的记录、上传与发布,他们所记录的影像及其他材料可以给传统媒体提供大量资源,甚至直接用于发布。 此外,“人人都是记者”的时代,话语权的下移,打破了传统媒体对新闻生产的垄断。经过历史的积淀,新闻业的运作流程已经较为成熟,一些综合实力雄厚的传媒组织掌握并垄断新闻的生产与发布,而现今公民的参与改变了传统意义上的专业主义生产。
3.2 忧
新媒体的到来让公众拥有更多话语权,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但不容忽视的是,更加自由的新媒体传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从传统媒体到新媒体,从单向传播到互动式传播,信息的主导性被弱化,不乏有虚假信息存在,甚至不尊重新闻事实,主观揣测,违背新闻伦理,坚持客观、中立、强调社会责任的新闻专业主义受到冲击。
1)弱化新闻的权威与深度。人们作为新闻传播的主体,遍布于各个行业,建筑、金融、教育、法律等行业都有可能涉及,其发布信息中的行为具有一定程度的偶发性,相对于专业化、全职性的新闻生产,人们发布新闻并不是为了赚钱生存,仅仅是为了满足发布信息的需要,这种业余的新闻发布降低了新闻的权威性。同时这种兼职的信息发布的背后,是人们缺乏精力,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和资源对新闻事件进行深度的报道,是蜻蜓点水式的信息发布,只停留于表面,无法专业化地生产新闻。
2)新闻缺乏系统性。人们通过新媒体平台发布的新闻信息往往是碎片化的、零散的,没有规律可循,也没有章法,仅仅基于事件发生的表面进行简单的描述,而不是像专业性的传媒组织对新闻事件进行系统深入的挖掘与报道。
3)新闻真实性难以保证。专业新闻的生产制作流程较为规范,同时各方资源较广,新闻的来源相对可靠,再有多重的把关,新闻的真实性较高。而在民众的新闻传播过程中,缺乏对新闻的筛选与过滤,而一部分民众的自身素质无法得到保证,在发布的新闻信息中难免会有一些与事实不符的现象存在,新闻的真实性令人堪忧。
4)新闻的延展性低。新闻事件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改变,由于缺乏专业性,不具备专业化的生产制作流程及资源,民众作为信息的传播者很难继续跟踪报道,一个事件可能只抓住某个时间点,无法发布事件后续的发展,降低了新闻的延展性。
4 反思
新闻专业主义作为新闻工作者的职业规范,虽然并非强制性的约束手段,但依旧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是一种应当具备的职业道德,也体现了公众对传媒的一种期许,倍受各方推崇。同时,新闻专业主义最早是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提出,作为一种行业规范,若要应用于社会主义国家,应当结合我国具体的国情予以体现。在新媒体时代,新闻专业主义依然具有其存在的意义,从现阶段来看,新闻专业主义的发展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理当反思以促进其更好地服务于人民。
4.1 从公众利益出发
新闻传播因其自身的社会属性,应当从公众的利益出发,将社会中新闻事件的相关信息客观中立地传达给受众。不可否认,新媒体打破了专业性传媒组织对新闻内容生产制作的垄断,同时也突破了時空的概念,世界各地发生的事件只需片刻便可人尽皆知,即便如此,新闻专业主义的理念仍然适用。即便是规模小的媒体,也应当客观、理性地发布信息,把公众利益与社会责任扛在肩上。
4.2 记者不会消亡
很多人会想,新媒体环境下人人都能够成为记者,记者这一职业是否还有存在的必要,应当明确的是,记者不会消亡。新媒体技术飞速发展,表面上看只要手持一台电子通讯设备,人人都能够成为新闻的发布者,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对专业型记者的要求将会越来越高,专业型、复合型的记者人才才能在时代的浪潮之下站稳脚跟。换句话说,新媒体技术使人们的沟通互动更加便捷,但对于职业记者的自身素质要求也更高了。
4.3 健全监管措施
普通民众都可以成为新闻的生产者与发布者,因此每天通过新媒体平台发布的信息浩如烟海,在此情形下,新闻信息的监管成了必不可少的环节。如果缺乏强劲的监管措施,不良信息、虚假信息将会泛滥,民众的基本权益也将受到威胁。因此,结合我国具体国情采取有力的监管措施是新闻客观中立的重要保证。
4.4 新闻专业教育顺应时代
传统的新闻专业教育开设的课程主要有新闻史、新闻业务、传播理论等内容,甚至有经济、体育等具有专业性质的专业,在新媒体的环境下,这些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时代的需要,新闻专业的教育应当顺应时代的潮流,加入新时代先进的元素,比如大数据处理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等。唯有如此,才能源源不断地为新闻业注入新的活力,整个媒介生态才能焕发出旺盛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陈舒仪.浅析公民新闻对新闻专业主义的影响[J].新闻研究导刊,2016(21).
[2]钟大年.“颠覆”还是“重构”——关于新媒体环境下的“新闻专业主义”[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4(9):140-144.
[3]冯惠慧.新媒体环境下的新闻专业主义研究[D].锦州:渤海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