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祖强
摘 要: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有着非常迅速的发展,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尤其是教育层面的改革可谓是经常在进行,传统的儒家思想下形成的教育观念正在被新时代的新教育观念所取代。因此,正是在这种大背景下,语文课程的教育教学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文章正是从上述观点出发,立足于找出有效帮助学生自主进行预习的最佳方法。
关键词:预习;初中语文;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在小学阶段中,学生往往是被教师带领着来学习,而初中阶段则是教师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在自主学习的时间分配上,初中生获得的时间可以说是大大增加,这就要求学生在脱离教师监管和督促时,必须进行高效的自主学习。一位学生的学习往往是从预习阶段开始的,通过预习工作既可以辅助学生进行高效率的学习,又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出良好的自主学习的能力。也正因为如此,初中语文课的课前预习是非常值得研究的一块内容。
作者在本文中,首先指出了语文课前预习的重要性,紧接着又分析了当前初中学生在进行语文预习时存在的问题,通过作者平时的教学积累指出,学生在预习时主要存在没有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缺乏预习方法的指导等诸多问题。最后依据大量的教学实践经验,又提出了培养学生课前预习习惯、根据学生特点合理安排预习内容、注重预习形式的多样化等诸多方法。
1.学生没有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
结合作者长年在教学一线的教学经验来看,大多数学生在英语、数学、物理、化学等课程都有着或多或少的预习习惯,但在语文课前有预习习惯的学生往往只占班级总数的十分之一不到。在有语文预习习惯的学生里,其成绩往往处于中上等水平,这些学生不管是在预习或在其他环节也有着自己的一套方法,可以说已经真正形成了自主学习能力。但是这样的学生往往只占很少的一部分,大多数学生需要在教师的带领下,才能开展一定程度上的高效预习。因此,在初中课堂中,真正的预习习惯并没有养成,大多数学生所谓的“预习”,只是因为有家长和教师的逼迫,才被动地进行,其结果也只能是流于形式。可以说,只有极个别学生认识到了预习工作非常重要,包括一部分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往往只是因为“老师说了”而已,自己并没有真正体会到预习的重要性。这就导致了学生所谓的预习往往只是处于一种“无头苍蝇”一样的盲目预习,可以预见到,如果某一天教师说不用预习或没有布置预习任务,那么这些学生则一刻也不会进行相应的预习,部分学生甚至认为预习工作完全是在添加负担,没有任何的实际意义。因此,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可谓刻不容缓。
2.学生缺乏预习方法的指导
学生预习不力,还突出表现为没有得到教师的指导,学生对于该怎样预习存在相当大的疑问,比如:通过课前预习生字词时,已经对课文相当熟悉了,上课时再听教师讲重复的内容,难免会发生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又比如:课文的题材不一样时,相关的预习是否需要有变化;还有应该在预习上花多少时 间、害怕向老师寻求帮助等诸多问题。作者通过长年的初中语文教学发现,学生往往希望教师讲出该预习哪一部分内容、该用什么样的方法进行相关的预习,等等。在一般的语文课堂中,学生往往分为完全不预习、不知该怎样预习、会预习等三种类型。完全不预习的学生,主要是认为预习完全没有用,反正预习的内容,教师还会讲到,总是抱着一种无所谓的态度进行学习。而不知该怎样预习的学生,则主要是因为完全不知道究竟该怎样去预习,只是机械地采取朗读课文、查找生字词的方式来应对一切课文,因此其预习的效果很不好。只有高效预习的学生,才真正掌握了预习的真谛,能够依据不同的文章,使用完全不同的预习方法。但这一部分学生只占初中生中极少的一部分,更多的是不知该怎样预习的学生,所以预习的方法非常重要。
1.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
第一,教师一定要纠正初中学生现有的错误预习观念,即语文预习完全不重要,完全没用的观念。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真真实实地感受到预习的重要性。比如,语文教师可以依靠自己的经验找出体裁一致、难度相等的多篇课文,随机选取其中一篇来要求学生进行相关的预习,为保证效果,教师要严格检查预习的情况,而另外一篇文章,则完全不留任何的预习要求。在两篇文章都上完课以后,以班会的形式,让学生就两节课的效果,畅所欲言,去切实感受预习和不预习,到底有什么不同之处。在这样的基础上,教师再以适当的方法和时机加以引导,去强调预习的重要性。另外,也可以把学生分为两组,以预习和不预习的方式,在上完同一节课后,以随堂测验的方式,通过两组测试的不同,进而向学生证明预习对于语文学习的重要性。
第二,教师要营造良好的预习环境。一是教师要保证预习时间,确保预习不能占据学生的太多时间,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预习工作,避免急于求成。因为一旦负担过重,就会使学生产生排斥的心理。语文在家庭作业的布置上, 应该少留,从而留出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复习。
二是教师应该为学生提前准备一些与课文有关的材料,特别是一些有较大难度的文章,需要学生先行了解作者当时写作的背景,而让学生去找这些资料往往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最好把相关材料提供给学生。这样才可以给学生创造一种轻松的预习氛围,让学生感觉到预习是一件非常轻松的事情,这样才有利于后续的工作展开。
2.以多样化的预习形式来进行预习工作
入選初中语文教材的文章往往是结合了初中生的特点的,所以课文具有一定的故事性。因此,语文教师在设计相关的预习情节时,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发散自己的思维,合理大胆地进行想象,最好可以让学生们提前组成小组,在完全熟悉课文以后,进行一定程度的分角色表演。在课前的预习工作中,让班级上的每个小组成员都进行分角色表演,然后在课堂上让每个学习小组分别上讲台来进行分角色表演的比赛,让其他学生充当评委。同时,对于表演出色、揣摩人物性格到位的学生要给予一定的奖励。在这种情况下,其他表现一般的学生就会主动阅读和学习课文,积极思考相关人物的心理状态,场次以外就能到达全班学生集体进步的目的,也可以培养学生爱预习的好习惯。从心理层面来说,这样的形式比较受初中生欢迎。预习因课文而异,多种多样,丰富有趣,既有表演又有实践活动,既有竞争又有合作,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对每一次的预习都有新鲜感,对每一次的预习都充满期待。
语文课程的预习工作是日常教学环节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引领者,应当对各个教学活动都有组织和管理的责任,因此对学生的预习也应该进行相应的指导。在当前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教师要秉承科学的教育理念,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化素质和综合素质,积极探索培养学生自主预习习惯的可操作模式,并落实到行 动中。
[1]李 雪.浅谈初中语文预习方法指导[J].新课程(中旬刊),2017(2).
[2]代 晶.浅析初中语文预习指导教学的有效策略[J].南北桥,2016(6).
[3]湛玉林,湛玉文.浅谈语文预习习惯的培养——“学习指导课”教学体会[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版), 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