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秀谊
摘 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第三学段习作要求‘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细节描写可以使作文内容具体、丰富。运用评价量表、思维导图、精心设计活动内容,不断提高学生的细节描写能力。
关键词:细节描写;评价量表;思维导图;描写练习
一、评价量表,绽放异彩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养成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作文需要材料,这材料就是由观察而得来的;没有观察能力的人,尽管生活丰富多彩,但他什么也看不见、听不着,什么也捕捉不到,写起作文来就无话可说。学生经历着生活,但能不能有意识地觉察生活,是写好细节的前提。观察不仅仅指用眼睛“观”。生活中不仅有有形的人、事、物,还有无形的声音、味道、色彩,等等,有时仅凭双眼是难以全面、深刻地认识和把握的。只有观察时五官齐用,观察的生活才是立体的、完整的,写出来的文章才形象、生动,给人身临其境之感。
为形成运用多感官描写的能力,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启动感官观察事物,我设计了一个操作性很强的评价表:
学生在描写时,每启动一个感官,就得10分(不重复积分)。为体现某一感官维度,必须使用一些词语,这些词语每出现一个得5分(可不断累积积分)。
例如,原稿中“爸爸打过来,我接过去,打来打去,真有意思了!”这一句话,按照这一标准学生最多能得到10分(因为只涉及一个感官——听觉)。而修改稿中,就可得60分:
爸爸发了一个高球【视觉】,我纵身一跳,球拍往下一扣【触觉】。“唰”【听觉】的一声,羽毛球像流星【感觉】一样飞向爸爸。只见爸爸不慌不忙,一个箭步冲过去,一个“海底捞针”,就把球挑了起来。我心里暗暗赞叹并下定决心:长大一定要超过爸爸!
这段话涉及“视觉、触觉、听觉、感觉”(40分),使用了4个词语(20分)来描写这些“觉察”。
这样的标准简明扼要,学生在写作、修改过程中可以有意识地打开自己感官去感受世界,不再是简单地从某一方面加以描绘,而是能够从3~4个维度展开描写。使以往一维的线性文字变成了多维的立体场景,把空乏的陈述转变成可听、可嗅、可触摸的真实生活场景,绽放异彩。
二、思维导图,明晰细节
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文章,形容词一大堆,细节画面一连串,但却就是不能给读者造成深刻印象。一件事情,往往有最动情的一瞬间,有最能感染人的精彩点,把这部分内容定格下来写实写细,就能使文章变得鲜活生动,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一旦你学会写出细节中的细节,再利用各种比兴的方法,笔下的文字会一下子变得透彻清晰生动起来,有了深度和新意。这可以借助思维导图理清细节中的重点。以下是一位学生完成《我的妹妹》的导图:
通过导图就能很清晰地理清这个细节中的细节。(附作文)
我有一个妹妹,嘴很甜,大家都很喜欢她。由于她长得圆头圆脑的,所以便得了个俏皮的绰号:“小肉肉”。别看她人小,心眼可不小!如果她手里拿着好吃的,谁也不能碰她。一看到有人向她走过来,她就会跑走,嘴里还不停地叫着“不要不要”。可是,她要是看见你在吃东西,就会二话不说地跑到你面前,用甜甜的小嘴喊你。如果你没什么反应的话,她就开始行动了:先抓住你的腿,像爬柱子似的向上攀,然后拽住你的衣服,让你弯下身来好让她去抢……看到这幅画面,你不觉得这个孩子真的很可爱吗?
用细节说话,是写文章最基本的要求。选段中,作者并没有用过多的语言去评论妹妹如何如何,而是选取妹妹要东西吃的细节来表现其纯真可爱的特点,让人读来忍俊不禁。
三、设计活动,促成能力
为了使学生写出细节中的细节,能够熟练运用上评价量表,不断形成描写能力,我还要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心理特征,精心设计描写练习。这些练习将描写学习活动融于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情境中,学生通过完成各类兴趣盎然的写作任务,不断内化所学到的描写知识。下面列举几个描写练习。
练习1:用牙齿咬住笔,在纸上写下自己的名字,并描写。
练习2:观察同学吃东西,感受自己口腔的变化,并加以描写。
练习3:躲在门后,吓一吓同学,描写该过程。
练习4:观察同学生气的样子,并加以描写。
练习5:请观察从教室门口经过的第四个人,并描写。
练习6:体验用毛巾擦地的过程,并描写。
……
学生在描写的过程中可以依据自己的性格爱好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任务,对于程度较好的学生,可以选择做部分练习;对于程度较弱的学生,则可以选择做更多的练习。
总之,学生只有学会了细节描写,才能使习作有血有肉、生动感人。要学会描写,并非一日之功,需要学生多看,多读,多积累,多运用,同时也需要教师的指导、示范,教师一定要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描写,从而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张庆红.浅谈作文教学中的细节描写指导[J].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版),2009(2):36-37.
编辑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