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新生教育前置的现状与对策

2018-08-27 03:23卞辉赵乾
文教资料 2018年8期
关键词:大学新生

卞辉 赵乾

摘 要: 大学新生教育前置是将部分新生入学教育内容前置到大学录取与入学之间的“闲置”期完成。通过对淮海工学院1716名新生的问卷调查及学生工作相关负责人的调研访谈,发现目前大学新生教育前置的目标和内容存在诸多问题,必须从思想、学习、生活和行为四个方面明确教育前置的目标,从价值观教育、专业教育、校园文化教育和学校规制教育等方面进一步完善教育前置的内容,通过构建规范系统的网络入学教育平台改进教育前置的方法,从而有效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带来的各种环境变化和自身角色转换。

关键词: 大学新生 教育前置 实证调研

一、问题的提出

长期以来,我国高中教育和大学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就是跨度较大的两个学习阶段,高中和大学之间的教育脱节相当严重,大学新生的入学适应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高考一结束,有些学生就获得了一个超级放松期,不管是老师、家长、社会,还是学生本人,都将高考结束到大学入学期间的这段时间作为高考生的“解放期”、“放纵期”,学生的生活、学习管理状况混乱,过于自由,睡觉、喝酒、看电视电影、玩手机、玩游戏等成了他们生活的主要内容。高考榜单公布之后,一批即将进入高校读大学的学生,从录取到正式入学成为大学新生这段“闲置”期,已经从几乎“放纵”的压力释放中缓过神来,面对已经“尘埃落定”的录取结果,既对大学充满期待,又显得无所事事。为了让这些准大学生在“闲置”期有事可做,避开大学生正式入学以后的“繁忙”适应期,大学新生教育“前置”的设想应运而生。

大学新生教育前置就是将部分新生入学教育的内容前置到大学录取与入学之间的“闲置”期完成[1],也就是利用“准大学生”的“闲置”时间,提前将部分新生入学教育的内容提前到入学前完成。这样的前置教育既可以充实新生入学前的日常生活,增强新生入学后的适应能力,夯实新生入学后的学习基础,又有利于提前安排新生教育教学工作。

二、研究方法与样本概况

本次实证调研采用课题组成员共同研讨编制的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大学新生的个人基本情况、对大学的学习、生活、工作、人际等多个方面。课题组运用问卷星系统发布问卷,以淮海工学院16个二级学院新生为调查对象,共涉及文学、理学、经济学、工学、药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多门学科,于2017年9月23日托付各个二级学院的新生辅导员,将问卷链接和指导员发给全体新生,截至2017年10月23日共计回收有效问卷1716份。之后,调研采用问卷星自带的统计与分析系统,对已回收的有效问卷进行数据管理和统计分析。

此外,课题组还同淮海工学院的招生办、学生处、团委、宣传、教务等部门的主要负责人,以及部分学院的副书记、辅导员,不同学院的部分新生等进行了较为深入的集体座谈与个别访谈。从总体看,本次调研参与度较高、覆盖面较宽、针对性较强,调研结果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与代表性。

三、调研结果与分析

在以手机、互联网、数字电视等为代表的新媒体与报纸、图书、期刊、电视等传统媒体共同构成为标志的“全媒体”时代,“知识生产、传播和存储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仅直接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而且对人类生活的重要领域——高等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2]。高校诸多工作都离不开互联网,学生工作更是离不开各种网络新媒体,比如官网、微博、微信、QQ、贴吧等,现在绝大多数高校的录取通知书里都会附上校方的官方微信、QQ等二维码,方便学生扫码关注和及时获得校方发布的各种信息。据调查结果显示(如下图),在所有参加调查的新生当中,69.99%的大学新生在自己的爱好一栏选择了上网娱乐,在学校官方微博、学校官方微信、学校百度贴吧、校团委官方微信、校团委新浪微博、校团委官方QQ、院团委学生会微信、院官方微博、院官方QQ、其他等选项中,只有学校官方微信的关注比例超过了50%,还有26.17%的学生关注了其他,所以学校在新生入学前在这方面还要努力。

关于读大学的目的,为了找份合适工作的占37.47%,实现梦想的占51.22%,获得本科文凭的占7.46%,还有少部分同学选择不知道;毕业后希望从事专业相关职业的占20.92%,从事专业不相关职业的占20.22%,且高达55.07%的学生想要考研深造;对自己即将所学专业非常了解和比较了解的学生分别仅占2.97%、34.97%。在大学期间转专业的态度上,不想转专业的学生仅占58.97%,其他均是想转专业或者正在考虑转专业。高达31.7%的学生在入学前对自己就读的大学根本不了解;对大学辅导员工作只有40.73%的学生了解,且大多只是了解皮毛,或者只是听说大学有辅导员而已,剩下一大半学生根本不知道何为辅导员、辅导员是做什么的。根据以上这些调查结果,我们可以根据已有现状和学生的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准大学生”的前置教育,将他们可能产生的疑惑和困难提前予以整理和解答,一些高校采取的助理班主任、助理辅导员制度不失为一种不错的解决办法。

四、研究结论与建议

(一)基本结论

1.现有教育前置的目标不够明确

通过对淮海工学院招生辦、学生处、二级学院等学生工作主要负责人的访谈得知,学校并未将大学新生的前置教育单独作为一项学生工作任务提上日程,没有系统规范的相关政策性文件,也没有明确的前置教育目标和要求,一般只是在指导学生填报迎新系统和新生开学报到方面做出专门的任务安排,具体的操作都由二级学院的新生辅导员完成,包括迎新志愿者的招募和信息统计、迎新志愿者的培训和任务安排、建立新生班级QQ群等,由于学生的工作能力和责任心有限,在新生开学报到的时候,仍然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和问题。

2.现有教育前置的内容不够丰富

目前,高校算得上大学新生教育前置的内容还比较单一,主要是跟迎新相关的一些工作内容。在派发录取通知书之后到新生开学之前这段时间,高校一般会让各个二级学院积极筹备开学迎新工作,其中比较重要且开学之前就得完成的一个环节就是迎新系统的填报工作,主要包括迎新志愿者的招募、培训与工作部署,建立迎新志愿者与新生的联系制度,在学校招生和迎新网、官方微信等网络平台发布重要的通知和消息。在迎新志愿者与新生的对接交流过程中,一般通过电话和QQ群等方式完成对新生的答疑解惑。通过调研和访谈得知,“准大学生”在开学前几乎没有与学校老师、辅导员等直接联系或交流,基本上都是同迎新志愿者、助理班主任、助理辅导员或者其他学长、学姐通过QQ提问或交流,而且这里夹杂着一些想从新生身上获利的各种销售人员,交流的内容比较琐碎杂乱,缺乏正向性、系统性和规范性。

3.现有教育前置的方法不够合理

从已有教育前置的实践过程看,现有教育前置的直接操作主体大多是同学院的高年级学生助理,间接操作主体为一线辅导员和其他学生工作人员(包括招生办、学生工作部、宣传部、保卫处、后勤管理处等相关工作人员),其中学生助理较少接受过系统的业务培训与指导,学生助理的人生观、价值观、学习观、工作能力等参差不齐,他们是否可以为新生做出正确而全面的指导与服务很难确定,一线辅导员及其他学生工作人员由于工作繁忙、人源紧缺等种种原因,很难直接为新生开展相关的教育和指导。在教育前置的方式中,除了录取通知书、新生迎新系统、电话短信、微信、、微博、QQ等以外,还未形成高效统一的教育前置网络信息平台,且通过观察分析发现,多种新媒体平台发布的新生相关内容均较为单一、局限,杂乱无章、不成规范,既缺乏系统性,又缺乏吸引力,浏览量与阅读质量不能保证,收效甚微。

(二)对策建议

1.明确教育前置的目标

行动需要目标进行指导,制定一个好的目标可以更加方便后续行动的有效开展。教育前置究竟要实现一个什么样的目标、达成一种什么样的效果,将对教育前置的内容设置、途径方法和具体实施等产生非常重要的作用和影响。根据问卷调查和访谈结果及数据分析,大学新生前置教育目标可以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思想;(2)学习;(3)生活;(4)行为。思想方面的目标主要可以涵盖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等方面,以“正能量”引导大学生拥有积极、正面、科学的思想和道德观念;学习目标旨在督促大学生提前做好个人的大学整体规划、有关学习的长期计划和短期计划等;生活方面的目标,重在大学校园的文体生活,帮助新生提前了解大学校园文体生活的种类、特点和意义,调动他们参与校园文体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行为目标则重在纠正和规范大学新生的各种校园实践和具体行为,使之符合基本的社会道德规范和校园行为准则。

2.完善教育前置的内容

教育前置内容不能单一杂乱,而要形成系统、丰富多样,可以涉及价值观教育、专业教育、校园文化教育和学校规制教育等。价值观是关于价值的一定信念、倾向、主张和态度的基本观点,是现实的人对全部生活实践所产生意义的一种评价、判断和取舍标准的思想体系[3]。价值观教育旨在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认识生活、认识社会,提前弘扬和培育他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专业教育可以从理论、实践和案例的角度介绍专业的发展背景、特色优势、师资团队、人才培养方案、教学环境与设施、就业状况等,旨在提高大学生对所选专业的认知感与认同感。校园文化教育,就是让大学生提前了解大学校园的各种文体生活,包括团委、学生会、社团等各种学生组织,以及这些学生组织的各种文化活动,帮助大学生提前认识这些文体活动的种类、特点和意义。学校规制教育,旨在提前把学校、学院与学生紧密相关的部分学生守则和规章制度等提前告知给学生,比如毕业的基本要求、上课和晚自习考勤制度、评奖评优制度、学生工作团队的介绍,等等。

当然,大学新生“前置”教育内容不仅限于此,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特点及新生的状况有重点地选择“前置”教育内容[4],从而有效地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带来的各种环境变化和自身角色的转换。

3.改进教育前置的方法

“90后”是信息时代的优先体验者[5],他们思想开放、思维活跃、爱好广泛,热衷各种新媒体网络交流,接受新事物能力强,但往往存在奋斗目标不明确、人际关系不和谐、自理能力较差、感情困扰多等问题,进入大学之后的种种“不适应症”日益突显,为了更有针对性、更加有效地开展新生入学教育前置工作,高校可以充分运用“互联网+教育”模式,利用信息通信技术和互联网平台构建规范系统的网络入学教育平台,让教育以学习者为中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体验,让学生真正成为教育中的主人[6]。学生在收到录取通知书之后,能通过网络入学教育平台提前知晓入学报到的相关程序,提前认识自己的辅导员、班主任、学生助理、同班同学等,了解自己的专业前景、专业培养方案、学生行为守则、职业规劃和大学生活等,同时学生还可通过网络平台与辅导员、学生助理、迎新志愿者、新生校友等对接互动,从而帮助自己更快地了解和适应大学生活,丰富独立自主的学习与体验,促进教育资源的高度整合,实现入学教育的系统化、自主化、常态化。

参考文献:

[1][4]闫海水.大学新生教育“前置”刍议[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6(6):88-90.

[2]朱景坤.全媒体时代背景下大学的现实困境与发展理路[J].江苏高教,2012(6):9-12.

[3]唐志龙.价值观教育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环节[J].理论探索,2004(1):77-79.

[5]张程.“80后”辅导员对“90后”新生开展入学教育新途径,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4):82-84.

[6]平和光,杜亚丽.“互联网+教育”:机遇、挑战与对策[J].现代教育管理,2016(1):13-18.

基金项目:淮海工学院2017年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立项课题“互联网+视域下大学新生教育前置的现状与对策研究”(项目编号:DS201778)。

猜你喜欢
大学新生
团体性体育活动对改善大学新生社交焦虑的实验研究
如何提高大学新生学习微积分的积极性
辅导员如何做好大学新生的学习指导工作
大学新生实验室安全教育探究
一例大学新生适应不良问题的案例报告
当代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及辅导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