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瑛
摘 要:农村的学生因为受环境的影响,普遍存在阅读和写作能力低下的问题,初中语文教师要让这些孩子对阅读产生兴趣,提高阅读能力,提升写作水平,这是教学上必须注重的环节。教师在教学上可以从阅读选材、方法指导、阅读氛围的营造等方面加以指导,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懂、有所悟、有所获,在阅读中感到身心愉快,那么,学生就能自然而然地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
关键词:培养;阅读;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大家都知道,一个人的阅读能力与许多因素有关,比如家庭和社会环境,个人的兴趣与爱好,还有自身的智力。同时,在不同的年龄段,学生知识面不同、接受能力也不一样,这样就会在阅读理解上产生差异。作为教学的引领者,我们要了解学生的个性差异,并要尊重差异,在阅读材料选取上给予合理的指导。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所学的知识,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第一,应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特征、阅读能力和知识基础的不同,为学生介绍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读物,以增加他们的阅读量,扩大他们的阅读面,让他们读起来感到亲切,更容易理解课文的知识内涵。第二,还可以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推荐他们感兴趣的读物,如对那些天性好动的外向型学生,可以指导他们选择如《童话故事》《十万个为什么》《故事会》等符合他们胃口的书刊,
也可以推荐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励志作品;对那些比较内向、自信心不足的孩子,则推荐一些《爱因斯坦》等古今中外著名科学家的故事给他们阅读。总之,作为教学的指导者,我们必须从学生的年龄特征、个性特点、兴趣爱好出发,有针对性地把合适的书籍推荐给他们阅读。只有他们读起来感到快乐,感到兴奋,读有所获,才能更好地引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教学上,教师还要注意阅读方法的指导。我们不仅要引导学生爱读书,还要教他们会读书,读得有收获。读书的方法有很多,如精读和选读等。所谓精读法就是对书报上的某些重点文章或大作家的作品,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精读法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一些构思巧妙、语言精练、情节精彩生动的重点文章,要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阅读这些文章时要专心致志,真情投入,不但要眼到口到,还要心到手到,做到读思结合。同时,指导学生设立自己的“词库”,注意阅读过程的积累,把那些精彩的语句还有构思巧妙的段落等摘抄下来,设立自己的读书笔记。选读法就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和写作上产生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或文章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比如,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人物描写的作品时,可以从人物特征、神态动作、言语表述等方面让学生用心去读,发挥想象去领悟,并摘录自己所需要的部分进自己的读书笔记中。学生在阅读中丰富了语言积累,也为以后的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让他们感觉到读有所获,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
让学生主动学习,兴趣是最重要的。当学生把阅读当作自己的需要时,他们激发出来的阅读愿望就显得特别强烈,阅读已不再是外在的强制和逼迫了,而变成了自我行为的内在动力。因此,在指导学生阅读时,就要善于激活他们的阅读欲望,为他们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把“要我读”变为“我要读”的学习转化,进而让学生对阅读产生更为浓厚的兴趣。我的做法是首先深入学生,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捕捉信息,赋予他们宣泄情感的机会,引导他们在文章中寻找情感的依托,为他们搭建起解除忧愁、分享快乐的阅读平台。其次是布置作业任务,完成相关材料的写作,学生只有阅读一些书籍、筛选各种资料才能完成写作,这样可以使他们广泛阅读,不断形成自己的理论观点,把别人的东西变成自己的,体悟从阅读中获得的好处。再次是开展相关的读书活动,让学生广泛阅读古今中外的名著和各种科普知识拓宽视野,写读书心得,把读与写紧密结合起来。最后还可以通过开展读书征文比赛、阅读知识竞赛、美文诵读大赛等活動,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阅读不是消极的接受,而是积极主动的发现。教师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时,首先要冲破旧的教学思维习惯和陈旧教学观念以及教学方法的束缚,舍弃按既定目标强行灌输的模式,指导学生自定阅读目标,让学生能够按自主设计的目标去阅读。其次,教师要兼顾各层面学生的积极性,并给予鼓励支持,哪怕是学生设计的目标取向很肤浅,最后也能达到激发兴趣、培养文学素能的目的。最后,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图画,赏析自己所喜欢的句子,把阅读的自主权交给学生,让他们自主探索,掌握认知课文的主动权,培养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质疑是读书活动中一种重要的阅读方法,它不但能否定旧的传统观念,同时还可以产生新的科学理论。当我们怀着质疑的态度去阅读,在阅读中寻根究底,就会促使我们的大脑高度兴奋,精神高度集中,从而保证读书的效率更为高效,进一步诱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教学上,我们可以先让学生充分朗读、整体感知,然后带着问题去质疑,再感悟领会文章的深刻内涵。例如,我在教学《天上的街市》这首现代诗时,我是这样做的,在指导学生充分阅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设疑:①天上真的有街市吗?②诗人为什么会由街灯联想到明灯,它们之间有哪些类似的地方?③为什么天空是飘渺的?④既然是“飘渺”的,那为什么课文还有“定然有”“定然是”“定然能够”的说法呢?我让他们带着这些问题去阅读课文,然后自由讨论解答问题,对于他们的答案我不做鉴定,只要合理,就给予肯定和鼓励,从而诱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读书贵在自悟自得,“悟”是阅读教学的理想归宿,它强调的是以学生的读为根本,通过读自主领悟,在读中“悟”义、“悟”法、“悟”情、“悟”理,实现由“感”到“悟”的升华。如在《背影》这一课教学时,我先让学生诵读几遍课文,并找出父亲在送别时说了哪些关爱儿子的话语,然后找一些学生朗读这些句子。要求学生在朗读中体悟父亲关爱儿子的高尚品质,随后再指导学生找出自己认为课文中所描写的最能表现父子相互关爱的句子反复朗读,体会从朴实的语言中所表现出的父子间浓浓亲情这一深刻主题。学生只有在阅读中学会了领悟文章意境的方法,才能在阅读的海洋中自由遨游,才能感觉到阅读的兴趣和快乐,才能巩固他们的阅读兴趣。
以上是我在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一些做法和体会。当然,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方法有很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教学手段,只要我们教师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让学生感觉到读有所懂,读有所乐,读有所悟,那么学生就能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提高阅读能力,提升写作水平。
[1]金振邦.全方位开拓中学阅读教学的空间[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0(3).
[2]陈斯珠.反思中学阅读教学中的多元解读[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