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美容
摘 要:近年,教育部颁发了《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意见》,主要是改进与推进“走班制”教学的落地实施。所谓“走班制”,是以学生的爱好、兴趣与特长作为依据,让学生选择比较适合自己的课程展开学习。文章立足于教育实践,探讨了新高考制度下如何建构“走班制”的教学课程体系。
关键词:新高考制度;“走班制”;教学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32.4 文献标识码:A
1.家长普遍忧心忡忡
“走班制”现在还处于一个探索状态,它在给我们描述普通高中教育未来的美好愿景时,也给学校带来了一定的压力与挑战,很难从硬件与软件上将“走班制”完美地呈现出来。因此,很多家长都对此表示信心不足,认为这不过是一种教学形式的转变,“旧瓶装新酒”而已,且更多的家长对学生负担的加重表示担心。
2.学生选课盲目无助
处于高中学习阶段的学生在心理和生理上还没有完全成熟,所以他们在进行选课时,免不了会带上盲目性和随意性,不利于未来的长远职业发展。同时,对于性格比较内向和不善于交际的学生而言,会产生同学之间的交往障碍。
3.教师教学难以适从
实行“走班制”后,教师的工作难度和强度理所当然地会大幅度增加,在备课和上课及课后辅导上,“走班制”的教学要求必定比行政班制高,难度上也会更大。同时,在选课的过程中,家长和学生还可以对教师进行选择,这对于刚毕业踏上工作岗位的年轻教师来说,在无形中给他们造成了一种心理压力。
4.学校管理障碍重重
对于学校来说,在安排教师教学、教师业绩考核以及学生选课指导等教学管理方面都存在许多难点。同时,随着行政班制的消失和学生兴趣班的普及,在實施的过程中难免会产生一些混乱,如出现教师和教室等资源不足的情况,非常容易造成部分资源紧张而部分资源又闲置浪费的现象。
1.选课分班上学校给予指导
根据相关文件,选考的科目都是让学生在报考高校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兴趣与特长,自主选择学习的课程。也就是说,学生可以完全凭借自己的学习意愿选择课程。但是,高中生还处在青春年少时期,还没有成熟的认知能力。因此,学生在进行选课时,学校有必要给予一定的指导,提供一些具有建设性的意见。比如,学校可以通过学科学习兴趣、学科学习潜力以及职业选择意愿等各种测量表获得学生较为全面的测量数据。同时还可以根据学生各项学科的多次测试分数以及班主任给出的评价,让每一位学生既能学习到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又能获得较为科学的选课意见。
2.建立教师学习的共同体
在实施“走班制”时,教师要不断地提升自己专业能力。对此,学校可以构建一个教师学习的共同体,以共同的兴趣组织和目标为基础,有组织、有目的、有意识地通过对话、合作和分享等形式活动,促进教师的职业发展,从而在整个共同体成员之间形成一个以合作、共享、提升为核心的教师共同成长的学习共同体。在这个学习共同体里,可以不限教师的学科、年级组,甚至可以不限校域和区域,分享个人的典型教学事例、个体实践等。
3.搭建家校合作平台
在教育中,家庭教育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要想“走班制”能够顺利实施,家长也需要积极配合。在这种情况下,搭建一个家校合作平台非常重要。同时,教学改革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能够获得更好的发展。所以,家长应摒弃怀疑态度,以孩子的兴趣爱好、能力和发展潜质为基础,结合实际的市场需求和社会发展等因素,积极配合学校,为孩子规划一个比较适合他们发展的职业生涯。
为了更好地适应新高考制度的要求,在未来的教学模式中,“走班制”必将占据重要地位。在实施过程中,学校要认真细致地研究“走班制”的教学模式,使得这一教学模式能够得到不断的完善,将学生的个性特长能够充分有效地发挥出来,并与学生的全面发展进行有机结合,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
[1]纪德奎.高考改革背景下“走班制”的诉求与问题反思[J].课程·教材·教法,2016(10):53-56.
[2]杨志明.走班制教学与学能诊断测试[J].教育测量与评价,2017(8):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