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 华,陈 瑶,王思尹
中学阶段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会因为学业、生活事件和人际关系等压力而产生各种适应问题,是青少年的叛逆期,也是成长的危机期。初中阶段呈现出不同应对方式的原因是由于在成长过程中所处的家庭环境、社会角色及生活目标的差异所造成的[1]。以往认知灵活性的研究对象主要为大学生,研究内容是智力和任务的转换。齐冰的研究表明,认知灵活性是产生各种应对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采取不同应对方式原因是受认知灵活性高低的影响[2]。本研究以初中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测量的方法了解初中生的认知灵活性与简易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以及思维发展方向、对待问题是否积极处理,把握他们的心理健康趋势。这是一个可以向更深层发展的调查研究,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认知灵活性(Cognitive Flexibility)也称为心理灵活性,是指为了适应新的和无法预测的环境变化而调解认知加工策略(Canas,Quesasa,Antoli&Fajardo,2003)。Martin和 Rubin的(1995)研究认为,认知灵活性的含义包括三个部分:一是指人们在处理某种情况时,能够进行多种选择,是因为个体产生了一种认知灵活的意识;二是愿意灵活地去适应某种环境的意愿;三是面对各种新的情境都相信自己拥有应对能力。
认知灵活性是近年来发展心理学研究的热点。特别是在教育领域,了解学生的认知灵活性在社会中的变化趋势,掌握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变化,将更有利于掌握学生特点,更好地开展教学和学生管理工作。
应对(Coping)是指调节个体对现实环境变化有意识、有目的和灵活的行为。应对的主要功能是调理应激事件,包含转变对应激事件的评估态度,调整与事件有关的躯体或情感反应。与认知灵活性不相同的是,应对是一种行为,主动或被动地调节自我意识,使个体更适应现实环境。通过每个人对事件的应对方式来分析人的心理是否健康或者是否适应现实环境,这些都将影响到个体的人格发展,能帮助人们正确对待心理适应性,不采用极端的问题解决方式。心理学家黄希庭[3]认为,个体应对的本质是在压力状态下所做的自我调节。应对研究的目的是引导人们形成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等乐观、积极进取的精神,更好地应对和享受生活。个体对应激事件的处理方式各种各样,而不同的人格特性对同一件事情的应对方式也可能是截然不同的。影响应对方式的原因非常多,主要有家庭因素、学校因素、社会因素等等。
本研究的对象是贵州省凯里市某初中3个年级的学生,发放问卷共350份,最终获得有效数据问卷321份,有效回收率91.70%。年级分布比例为七年级101人(31.50%),八年级105人(32.70%),九年级 115人(35.80%);男女比例为男生 185 人(51.40%),女生 165 人(48.60%);样本中来自城市的有200人,占整体的62.30%,乡镇有121人,占整体的37.70%。年龄约为13-15岁,平均年龄应为(14.21±1.142)岁。
1.认知灵活性量表。本研究采用由齐冰等多位国内著名学者编制的适合中国人使用的认知灵活性中文量表。以此评定个体认知适应的灵活性,总量表的α系数为0.81;重测信度为0.60。采用的是Likert6点评分法则,得分越高的认知灵活性越好,反之,得分越低,认知灵活性则越差,这是认知灵活性量表的计分原则[2]。
2.简易应对方式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量表是由中国学者解亚宁[4]等人编制的(Simple ways of coping qusetionnaire,SWCQ)。有两个维度,一是积极因子(1-13题),另一个是消极因子(14-20题)。该量表采用的是自主多级评分的方式。量表的重测信度为0.89,α系数为0.90;积极应对分量表的α系数为0.89;消极应对分量表的α系数0.78。
本研究全部数据通过SPSS23.0软件进行处理和统计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皮尔逊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
1.认知灵活性在性别上的差异。统计结果表明,初中生认知灵活性在性别上不存在显著差异,说明不管是男生还是女生,其认知灵活性都是相当的。
表1 认知灵活性的性别差异(M±SD)
2.认知灵活性在家庭所在地的差异。
表2 认知灵活性在家庭所在地的差异(M±SD)
由上表得知,初中生认知灵活性在家庭所在地上不存在显著差异,说明不管是城市还是乡镇,其认知灵活性是没有明显差异的。
3.认知灵活性在各年级上的差异。为了解初中生整体发展趋势以及年级间的差异情况,对各年级认知灵活性的得分情况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的方法进行分析,得知各年级初中生的认知灵活性并无显著性差异。结果如表3。
表3 认知灵活性的年级差异(M±SD)
1.简易应对方式在性别上的差异。
表4 简易应对方式的性别差异(M±SD)
表4表明,消极应对方式维度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男生得分明显高于女生,说明相对于女生来说,男生更容易选择消极应对的方式;但是初中生的积极应对方式没有性别差异。
2.简易应对方式在家庭所在地的差异。由表5可知,在消极应对方式维度上,乡镇的学生得分明显高于城市被试,且p<0.05,差异显著。说明乡镇的学生更多采取消极应对措施。
3.简易应对方式在各年级的差异。对简易应对方式中的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初中生简易应对方式的两个维度在各个年级上不具有显著差异。统计结果见表6。
表6 简易应对方式在各年级的差异(M±SD)
表7 认知灵活性与简易应对方式的相关分析
由表7可知,认知灵活性与简易应对方式的相关具有显著效应,其中与简易应对方式中的积极应对呈显著正相关,与消极应对呈显著负相关。
简易应对方式的积极应对方式与消极应对方式为因变量,预测变量则是认知灵活性,进行逐步线性回归分析。
表8 简易应对方式与认知灵活性的回归分析(n=321)
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系数为正,初中生积极应对方式与认知灵活性呈线性关系,而消极应对方式与认知灵活性也呈线性关系,说明认知灵活性对简易应对方式有预测作用。简而言之,初中生认知灵活性得分越高,就越会选择积极面对方式;而认知灵活性得分越低,则更有可能选择消极应对。
对认知灵活性的调查研究显示,在被测试的321名初中生中性别、年级以及城乡之间显著性都不明显。
首先在性别和年级方面,由于初中阶段是青春期,男生女生的差异不显著,其研究结果与Martin和Rubin的研究结果相符合,初中生刚开始拓展自我认知,在认知的庞大系统中,其认知灵活只是冰山一角,也许在未来的发展中,性别差异会有变化,但目前,性别认知灵活性是不显著的。另外,初中生在自主性、认知性和创造性等方面还在发展阶段,所以年级差异也不显著。其次是城乡方面的差异也不显著,认知灵活性更多是长期认知的发展,环境的影响相对较小。
在初中生的简易应对方式自评中,性别呈显著差异,乡镇和城市也有显著差异,但都只在消极应对方式中有体现。在简易应对方式中,男生消极应方式的得分明显高于女生,乡镇明显高于城市。说明在面对突发事件或应激事件时,男生比女生更容易选择消极的方式去面对,乡镇学生比城市学生更容易选择消极的方式去面对。男生会承担更多的责任与能力,而女生小得多。影响男女生差异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如家庭环境、学校环境以及社会环境。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的价值观也在改变,乡镇的学生耳濡目染城市的生活方式后,会产生自卑的情绪,从而影响学生偏向消极应对应激事件。
初中生的认知灵活性与简易应对方式呈显著相关。认知灵活性与简易应对方式中的积极应对方式维度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在面对应激事件时,认知灵活性得分越高,越是选择积极的应对方式;而认知灵活性得分越低,则更有可能选择消极应对。在认知灵活性得分相同时,男生的消极得分高于女生,说明男生更容易选择消极的方式面对问题,女生则更倾向于积极的应对方式。
个体12岁以后认知灵活性趋于稳定发展,并日渐成熟。在初中时期的学生具有较强的挑战、进取、创新的意识,当他们运用灵活性成功解决了问题后,将会对自己产生巨大的肯定与信心,在以后面对更多问题时,都将选择更加积极的方式。如果没能很好地运用灵活性去解决问题,他们就会灰心丧气,一蹶不振,以后遇到问题就会选择逃避,拒绝或者幻想、消极应对[5]。所以,认知灵活性分数越高的个体,选择积极应对方式的概率越大,因为个体能更好地掌握自己的认知并对其进行自由支配,灵活的思维赋予个体更多解决问题的方式;而个体认知灵活性得分偏低时,则更偏向于以消极的方式解决问题。当认知不够灵活时个体更容易逃避问题,使自己陷入低谷,而不想积极地解决问题,持自我否定的态度。
初中生的认知灵活性与简易应对方式存在密切的关系,认知灵活性与年级、性别、城市与农村之间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简易应对方式与年级的差异也并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在消极应对维度上,性别和城乡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认知灵活性与积极的应对方式呈正相关,与消极的应对方式则呈负相关;初中生认知灵活性分别对积极应对方式与消极应对方式均有预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