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泽华
【摘 要】生物是初中教育阶段的重点学科之一,是与人们生活关联最密切的学科之一,生物教材中的插图是生物教学的重点内容,加强对学生识图能力的培养对于初中生物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阐明了初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识图能力的重要性,并提出几点建议,以期提高我国初中教学的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生物;识图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2-0283-02
引言
初中生物教材中含有大量的插图,并且涵盖到每一个章节。插图的种类包含实物图、生物结构图等。学生由于资历不够,心智尚不成熟,对生物教材中插图的选配缺乏正确的认识,因而容易出现问题:(1)学生在阅读教材时缺乏看图的意识,往往都忽略对插图的观看和分析,只注重对教材文字的阅读;(2)学生在阅读插图时没有注意到插图与该章节所述知识的连接,把注意力都放在了与课文无关的内容上;(3)学生在阅读插图时没有先后顺序,没有正确认识到生物知识的层次感。这些问题的存在都会影响生物教学的教学质量。所以,加强生物教学中学生识图能力的培养工作十分有必要。一、培养学生识图能力的重要性
在生物教学中,教材知识大多通过两种形式呈现:文字和插图。作为生物教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插图一方面使教材中的知识具体化,另一方面也能够增加教材内容的多样性。生物教材中的插图往往存在着大量的信息,既可以使复杂的知识变得有结构、有层次,也能使简单的知识更具体、更形象。通过对学生识图能力的培养,教师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去学习生物知识,同时也便于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巩固和应用,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帮助学生领略独特的学科魅力,以此推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开展。二、关于培养识图能力的几点建议
1.引导学生利用规律识图。
识图能力是学生学习阶段重点培养的能力之一。无论是生物学科还是其他学科,识图能力的培养可以帮助学生更加全面、细致、具体地理解、掌握和巩固学科知识。但识图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结束的,需要漫长时间的积累,同时也要与实践性学习进行有效的结合。与其他学科相比,生物学科的插图数量十分巨大,因而识图能力对于生物学科的教学也显得更为重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识图能力的培养作为生物教学中的重点目标之一,以此保证生物教学的有效性。在生物教材中,大多的插图都有很强的规律性,教师应当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帮助学生主动去发现其中的规律,并对其规律进行总结,便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类比加强对其他知识的认识。
在生物教学中,插图中蕴含的知识规律主要有三类:第一类是镜像对称,这种规律主要存在于动物器官当中,在进行人体结构的教学时,可以对部分对称的器官加以总结,总结出人体当中的对称器官,掌握这些器官在人体的分布,并了解和掌握这些器官的机能,帮助学生有效对人体结构知识进行记忆。例如在人体器官中,肺和肾脏都是呈镜像对称的,肺是人体呼吸系统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左肺和右肺分别在人体的两侧呈镜像分布,肾脏同样是分布于人体两侧,有着重要的排毒作用。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学生能够更准确地找到各个器官在人体的分布,方便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其次,还有中心对称,例如显微镜成像中,由于显微镜的作用原理是由两个凸面镜成像得到的,这就使得显微镜所成的像是中心对称的,向上移动载物镜,图像会向下移动,向左移动载物镜,则图像会向右移动,除此之外,在视野中所看到的左上角的东西,实际上应该在载物片的右下角。中心对称多出现在显微镜成像中,这也是教学中的重难点所在,联合中心对称进行讲解,往往能够方便学生对其进行掌握。最后,还有许多生物体的外形或者内在结构是左右对称的,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可以通过介绍左右对称,方便学生对其结构进行记忆和理解。介绍上述对称,总结出相关规律,对于初中生生物的学习,往往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
2.挖掘图中隐含条件。
图片有一个很为重要的特点,就是信息量较大,它所包含的信息量往往是由绘者所决定的。初中生由于所掌握的生物知识比较少,观察力不够,经常会出现对生物图片的重点掌握不清,这就需要老师的专业指导。教师在进行图片知识的传授时,要帮助学生分析出图片中所包含的全部内容,而不忽略生物图片中的任何一个知识点。例如,在进行生态系统图片的学习时,一般来说,生态系统的构成可以分为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非生物成分多为生物生活所必须的阳光、水份和空气等,生物成分则指的自然界中的各种各类的生物,一般可以按照其营养来源的不同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这一点是学生比较容易发现和区分出来的,不容易区分的点在于,生物成分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定义,以及其中能量流动的内在联系。这些东西雖然图上会进行相关的描述或者标注,但是学生往往难以注意到,这就需要教师进一步的进行讲解。生产者一般来说在图上会用植物进行标注,这对于生产者的定义是远远不够清晰的,教师应该进一步指出生产者是指的生态系统中能够将无机物变为有机物的生物组成部分,他们中的大部分是绿色植物,同时,对于消费者和分解者的定义也应该进步的进行解释,消费者是指的生态系统中以生产者为能量来源的生物组成部分,而分解者则是指的生态系统中能够将有机物分解并转化为无机物的生物组成部分。
3.利用模型提升学生感性认识。
一般来说,图片作为平面媒体,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在描述一些空间性较强的生物结构时,其弱势往往也就显露出来了。学生在看图的过程中往往无法理解图片的意思,或者是难以与书上的文字相对应起来,有时甚至会对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起到负面的影响。这个时候就需要生物模型的运用。例如血液循环的教学中,采用生物模型的进行教学,往往就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很大程度上改善教学效果。结束语
总而言之,初中生物教学中识图能力的培养对于教学质量的提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师应当把培养学生识图能力当做教学的重点,利用各种有效手段提升学生的识图能力,实现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闫婷婷.初中生物教材插图教学的现状调查[J].亚太教育,2016(06):47.
[2]丁忠江.初中生物总复习的几点意见[J].凯里学院学报,2017,35(06):158-160.
[3]彭彩云.初中生物教材插图教学的应用策略[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版),2010(02):1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