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智高
【摘 要】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注重课堂的教学艺术,课堂教学艺术的运用,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本文将从语文课堂的导入、提问、激励教学艺术方面研究。
【关键詞】课堂语文;导入艺术;提问艺术;激励艺术
【中图分类号】G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2-0207-01
一、导入艺术
课堂的导入如同一出戏的“序幕”,至关重要。好的导入能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对语文课的兴趣。
1.巧借故事导入新课。
故事的情节性强,很容易吸引学生。在课堂上,教师讲一些看似信手拈来但却匠心独运的故事,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学生的视野,而且能启迪学生的心灵,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通过讲述生动形象的故事或事例来感染学生,从而顺利、生动地导入新课。
如在教学《论语十则》之前,我给学生讲了一个关于孔子的小故事:孔子周游列国时,在去晋国的路上,遇见一个七岁的孩子拦路,要他回答两个问题才让路。其一是:鹅的叫声为什么大?孔子答道:鹅的脖子长,所以叫声大。孩子说:青蛙的脖子很短,为什么叫声也很大呢?孔子无言以对。他惭愧地对学生说:我不如他,他可以做我的老师啊!
这个故事既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对学生理解课文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名言很有帮助。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类似的情况,如果能结合课文,给学生讲一些类似的小故事,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增长了学生的知识,何乐而不为?
2.巧用谜语诗词导入新课。
我国是诗的国度,利用诗词来导入,不仅能够发扬我国优秀的文化传统,而且能够培养学生对诗词的兴趣。而谜语是我国民间文学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广大人民喜闻乐见的文学形式,这种方法也是一种较有效的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活跃课堂气氛的方法。教师根据课文内容巧引诗词,巧猜谜语,引出新课,极具趣味性。
例如在教授《霞》这课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谜语导入:有一种动物,它早晨的时候用四条腿走路,中午的时候用两条腿走路,晚上则用三条腿走路。这是什么动物?(学生回答:人)以此来引出朝霞和晚霞,代表了冰心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3.运用音乐感染法导入新课。
音乐能够净化人的心灵,感染人的情绪,也能够使听众不知不觉地进入到情境中去。所以,播放动听的音乐是导入新课的一个好方法。如教学《春》一课,我播放了《春天来了》这首用古筝演奏的名曲,让学生沉浸于气象万千的春景之中。
4.设置问题导入新课。
有针对性地设置问题导入,是教学中常用的一种导入方法。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心理学认为:思维过程通常是从需要应付某种困难,解决某个问题开始,概括地说,思维总是从某个问题开始。根据这个原理,新课的导入,教师要有意识地设置一些既体现教学重点又饶有趣味的问题,诱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创设逐疑探秘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如教学《统筹方法》一课,我一上课就说:“今天语文课,我考大家一道数学题。”语文课考数学,一下子吊起了学生的胃口。于是,我挂出写有事先设计好的题目的小黑板:星期天,小明妈妈出门。走时,交代小明完成三项任务:煮饭、做作业、拖地板。假如每一项任务都须用一小时完成,请你想想能否用最短时间完成这三项任务。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发言,经过讨论之后,我适时引入新课。又如教学《死海不死》这篇课文,我问学生,《死海不死》中的两个“死”究竟有什么区别?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去听课,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二、提问艺术
要想获取高效率的语文课堂教学,行之有效的课堂提问就变得十分必要。
1.注重创新,开放发问。
所谓开放发问,就是指当问题的结果不确定或者问题的条件不足时,从而答案会多种多样,这就需要学生进行自主推断。这样的问题,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诱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思考问题,探寻答案。同时,教师在点评的时候也要多鼓励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在学生思维发散的提问的基础上,通过“巧问”,引导学生想的更为深入,更为广泛,把“问”与知识的学习、情感的陶冶、能力的提升、思维的提升有机的结合,较好的达到教学的目的。
2.精心设计教学,巧设问题点。
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内容,是取得良好课堂教学效果的基础。要想取得高效课堂教学质量,光有精心设计的课堂教学内容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要在课堂教学中巧抓问题点。
(1)核心内容处提问。所谓核心内容就是对整篇文章能够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的文章,或者是学生较难理解的重点、难点等。比如寻找文中的“题眼”,诗歌中的“诗眼”,等等。教师把握住这些关键内容,仔细分析课文内容,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我在教学苏教版九年级语文教材中鲁迅先生写的《故乡》一文中时,抓住“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一句展开教学。启发学生思考:作者说这句话的含义究竟何在?这句话表达了文中主人公怎样的一种信念呢?结合学生的体悟、教师的引导,学生就能够轻松明白这句话强调的是实践的重要意义;这样的一个比喻句,表达了“我”对于追求新生活的坚定不移的信念。这样,无形中就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教学目标轻易就能够达成。
(2)在有深意的句子处提问。在学习课文中,有很多语句都有着较为深刻的含义,有时隐藏着作者匠心独运的写作意图。很多语句相当含蓄,通过表达了作者深邃的思想和文章主题。很多句子,字面意思一目了然,但字里行间蕴藏着深深的情感,耐人寻味。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若能够抓住这样的句子,并深入思考,无疑为深入理解课文增加了一条好的途径。比如苏教版九年级教材中铁凝女士的《生命与和平相爱》一文中的结尾有这样的一句话:“后来一切都好”。看似这样一句平淡的句子,以此句结尾,看似幼稚,实则表达了人类善良的天性,表达了一个孩子朴实的善心,同时也代表着人类最美好的愿望。在课堂教学中若能够抓住此句设问,经过同学们的积极思考,教师的点拨,引导学生自由讨论,这样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还能够强化学生思维的训练。
(3)在关键处追踪提问。课堂教学中,有时教师在提问完成之后,学生做出回答,然后稍作点评,即为完成提问。很多时候,这样的提问不仅起不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而且还会使得学生思维受到局限。在教学中,当教师提出一个问题之后,教师要用一双“慧眼”去观察问题,看有没有起到提问的效果,若是效果不明显,教师要接着此问题,深化提问,追问第二个、第三个问题,使得学生的思路随着提问的深入而趋向深化。
3.面向全体,科学提问。
课堂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提问的问题要难易适中,提问的内容要彰显梯度,富有层次感,提问的对象还要具有选择性,尽可能给予每一个人同等思考和回答问题的机会。教师也可以运用多种方式,灵活提问。可以采取个别回答也可以采取推荐小组代表回答,或者抢答。教师应该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选择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回答,比如对于“优等生”提一些具有一定深度的问题,对于“中等生”提一些拓展素质的问题,对于“差等生”提一些基础知识问题,兼顾全体学生,助推全体学生共同成长进步,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使得课堂提问效果发挥最大作用。 三、激励艺术
课堂教学评价具有激励和导向作用,教师在课堂中的有效评价可使课堂中每一个学生都能以最积极的态度参与学习。
1.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
在具体评价过程中,由教师点评、学生自评、生生互评相结合的办法进行,并以定性评价为主,辅以定量评价,实事求是,又恰如其分,让每一位学生明确自己的长处和不足,明确自己的进步和努力方向。
2.激励性评价和宽容性评价相结合。
在語文课堂教学中,要应用肯定性的语言来激励学生,维护和强化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对在讨论中,或是因为考虑不够成熟,或是因为能力稍弱的学生,则要采取宽容、谅解的态度,引导“再想一想”“有没有另外的想法”,即使说得有些离谱,也要充分肯定,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3.自我评价和差异性评价相结合。
开放性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的积极的自我意识。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内部动机比外部刺激更具有持久作用。所以自我评价作为一种自我发展的动力机制,应得到应有的重视。学生由于学习基础和条件的不同,不能以划一的标准去评价、衡量在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学习过程中的不同个体,要充分认识到个体间的差异,给予积极又适度地评价,以促进全体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