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课外阅读培养之我见

2018-08-26 20:33廖金凤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2018年7期
关键词:课外读物读后感课外阅读

廖金凤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100条建议》中说:“让学生变聪明的办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中国社会科学院关于儿童阅读状况的调查显示:“儿童学习成绩越好,其阅读频度越高,阅读时间越长;相反,儿童学习成绩越差,其阅读频度越低,阅读时间越短。”因而,如何有效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至关重要,這也是需要教师和家长共同解决的教育问题。

一、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首先面临的问题是读什么。教师应从学生出发,以学生的兴趣为中心,综合开发课外阅读的“源头活水”。

1.课外读物要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

小学生具有好奇心强、好表现的心理特点,比较渴望神秘、冒险、刺激,仰慕机智、勇敢、轰轰烈烈等。了解这一点,我们就可以将《海底两万里》《木偶奇遇记》《吹牛大王历险记》等经典儿童文学推荐给他们,也可将《哈利·波特》《魔法学校》这样的畅销书推荐给他们。同时,我们应看到学生的心理需求有个体差异,有些学生情感比较细腻,有针对性地推荐一些描写青少年情感心理的作品也未尝不可,比如《少年维特的烦恼》《猫狗之恋》等,其积极意义在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2.课外读物要能纯净学生的精神世界

阅读经典名著是课外阅读的最高境界,是一个学生必须经历的生命历程。余秋雨先生认为,幼小的心灵纯净空廓,由经典名著奠基可以激发他们一生的文化向往。学生沉浸在阅读经典名著的喜悦中,经典名著对学生心灵的呵护、精神的滋养如春雨点点入土,润泽他们的心灵,激发他们善良、温柔的一面。

对儿童而言,《绿野仙踪》《狐狸列娜的故事》《木偶奇遇记》《爱的教育》《神笔马良》,以及安徒生、格林兄弟的作品甚至迪尼斯的故事等都是经典。符合儿童心理和认知发展水平,能促进学生完美地发展,能净化学生的精神世界、敞开学生的心扉的课外读物,才能成为经典。

二、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学生有了感兴趣的书,我们应考虑让学生怎样读书。理想的阅读方式才能借助“东风”将“风筝”放飞得更高。安徒生奖得主钱伯斯认为:最重要的不是技术,而是我们是否能把自己作为读者的热情传导给学生,是否能让学生保持阅读的激情。

1.开放阅读方式

课外阅读是个性化的学习和生活方式,是依据学生的爱好和兴趣而维系的独立读书活动。学生对课外读物感兴趣,自然会废寝忘食,如果翻阅了几页不能进入阅读,说明读物不是学生想读的。了解这一点,教师对学生的阅读方式就要宽容一些,可采用教师开列书目与学生自由选择相结合。教师开列书目,让学生摄取全面的文化养料,应涉及人文和自然学科的诸多领域;学生自由选择,可以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

在阅读量上也应宽容些,《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阶段的阅读总量有规定,实践中我们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增减。同一本书第二次阅读与第一次阅读相比,由于阅读的时间、环境以及读者的心境、阅历等有变化,因而对文本的解读也会有新的见识。特别是好的作品,要改变一次性阅读的习惯,多读几遍,钻得深,悟得透,才能产生新的思想,铸出新的语言。

2.减轻阅读负担

教师一般都要求学生结合课外阅读做相应摘抄、写读后感,于是就有了许多关于教学生阅读的书,比如如何读懂一个词、一句话,如何回答文章可能出现的提问等。一些教师过多地关注了阅读的方法和技巧,却很少思考如何才能让学生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在课外阅读中,教师可以提倡摘抄、写读后感,但不能强求。我们宁愿让学生在一身轻松的状态下,在主动积极的阅读中启动思维,激发情感,也不愿让学生在写读后感的重压下陷入干涸的沙漠。

在学生愿意、有兴趣的情况下,教师可以让学生写写读后感,做做摘录,还可以举办朗诵会、故事会,甚至可以组织表演,给学生创造一个宽阔的阅读空间,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在学学、玩玩、练练中培育语文素养和综合实践能力。

3. 培养阅读习惯

要让学生形成阅读习惯,可以为学生大声朗读,最好是朗读有故事情节和一定深度的文学作品;也可以让学生持续默读,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书或报纸独立默读。我在一本杂志上看到一个案例:美国马萨诸塞州亨廷顿的盖特威区中学,1978年学校确定了持续默读的时间是每周一和周五上午,长度是25分钟。在此期间,整个学校都必须把“工作”放在一边,所有人都拿起书本读一读,每个人都自由选择读物。“我们制定这个计划,是想让学生看到,阅读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校长詹姆斯·鲁特介绍说,“现在它变成了学校最受欢迎的活动,每星期大家都盼着这个时间的到来。”每周一和周五上午10点半,在整个盖特威区中学里只会听到一种声音,就是翻书页的声音——那是非常渴望的翻书声,而不是原来那种不情愿的翻书声。

受到案例的启发,我也在班内推行了午间15分钟的阅读课外书制度。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效果不错,学生的阅读习惯逐渐得到良好的熏陶和培养。

三、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

怎样面对学生不同的课外阅读体验,是一个需要谨慎对待的问题。

1.允许存在阅读体验的差异

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课外

阅读更是纯粹的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与互动。这种对话受学生的个性、知识和经验等因素的影响,其阅读结果,也就是对课外读物的解读、感受也一定有差异,有时差异还很大。比如,在《哈利·波特》中有的学生读到的是智慧,有的学生读到的是魔法,有的学生读到的是友情,有的学生读到的是正义。

课外阅读中存在体验的差异是正常的,也是合理的,是学生全身心投入阅读的成果,其中包含学生真思考、真体验、真感悟。我们应允许这种解读差异的存在,并且要支持和鼓励课外阅读中的差异体验。只有这样,课外阅读才是鲜活的、有个性的,从而成为学生成长的动力。

2.允许存在阅读后表现的差异

学生通过课外阅读会产生心理和行为的变化,这种变化是在对阅读内容的体验和感悟中获得的。比如,阅读了《哈利·波特》以后,有的学生喜欢手持一根小棒指指点点,有的学生变得喜欢沉思,有的学生会聚在一起讨论书中的情节,发表自己的看法……这一切都是学生阅读后兴奋的溢于言表、激情的真实流露、冲动难以自抑的表现。

从促进学生持续阅读的角度看,有表现就是有热情、有兴趣、有欲望。阅读首先是一种享受,因为得到享受所以喜爱阅读。阅读后的表现只要没有危害就是正常的,就应该被允许、被鼓励。毕竟,表现愉悦可以有很多方式。

四、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一个喜欢阅读的家庭更容易培养出一个喜欢阅读的学生,一个喜欢阅读的教师更容易带出一批喜欢阅读的学生。从这个意义上说,阅读的启动和保持是一种集体行为中个体的无意识行为。教师要营造课外阅读的良好氛围,给学生搭建一个表现自我的平台,绽放出更多热爱阅读的“梨花”。

班级读书会。在学习伙伴间形成课外阅读的氛围,让阅读成为像游戏一样的童年生活。可先指引学生读一本教师或学生推荐的书,然后集中时间由学生、教师以及家长共同对作品进行自由讨论,展示学生的读后感。

挑战性阅读。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自觉地发现“挑战”,这种挑战任务的完成需要学生补充知识或经验的空白,这样阅读就形成了。比如,社会的重大事件会引起学生的关注和兴趣,向学生们推荐反映社会重大事件发生的背景、人们对此问题的不同看法的书,引导学生形成自己的观点。

专题性辩论。可以开展专题辩论性的读书活动,如“张飞和李逵,谁的武艺更强”这样的专题,一次活动读两本名著,何乐而不为?让学生在辩论阅读中发现更多的细节描述,去感受语言之美。

营造游戏氛围。比如设计各种游戏类的活动,在这类活动中,表现方法就是看谁在阅读、背诵、写文章中,获得公认的优秀成绩,谁就赢得全班同学最热烈的掌声,得到教师的赞扬和一定的奖励。这样的游戏活动要多设擂台,多设奖项,让学生捧着“成果”回家,得到长辈的赞扬和笑声,学生的阅读愿望将得到激发,进而在课外阅读这个广阔的天地里自由翱翔。

(作者单位:四川成都市新都区石犀小学)

猜你喜欢
课外读物读后感课外阅读
中学英语课外阅读的课内支撑
近四成家长认为课外读物存在“鱼目混珠,良莠不齐”等问题
教育部:禁止强制学生购买课外读物
确保学生课外阅读有质有量
如何写读后感
故事妈妈提升课外阅读
基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的低年级课外阅读教学指导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没头脑和不高兴》读后感
“读后感”等十七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