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课堂核心问题 点燃学生思维火花

2018-08-26 20:33欧敏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2018年7期
关键词:核心课文文章

欧敏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学生的思维往往从提问开始。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一堂好的小学语文课源于一系列好的问题,一位优秀的教师他会善于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恰当地提出问题并适时地引导学生思考作答,不仅能高效地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而且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

一、核心问题的概念与特征

核心问题,是相对于教学中那些内容浅显、提问过多、目标不集中的问题而言,它具有高度的整合性、明确的指向性与适度的开放性,不仅凝练了一节课的重点内容,而且与学生的思维水平、实际生活密切联系,可以激励并促进学生主动思考。一言以蔽之,核心问题能对课堂教学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这样的问题贯穿了整个课堂的教学任务,是教学目标的一条主线,学生的学、教师的教都是围绕着核心问题拓展开来。在语文课堂教学深入研究的今天,“核心问题”设计理念已深入人心。我们不难看到,在很多公开课上,教师凭借一个精巧的主问题往往能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令一堂课展现出独特的魅力。

二、核心问题的现状与不足

小学生的身心正处于成长发育、启蒙启智的关键时期,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有效提问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核心手段。但是,在长时间的课堂实践中我发现,现今的语文教学在设计提问、学生作答等环节仍存在一些缺陷,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1)问题过于随意。一些教师所提的问题没有经过仔细筛选,很多细枝末节的小问题无法促进学生进一步思考,甚至偏离教学目标与教材内容,使学生的思维活动产生局限性和随意性。(2)问题琐碎而分散。教师提出的众多问题缺少针对性,过多琐碎的提问使得学生没有充足的思考时间,而且思想也停留在较浅显的层面上。(3)问题设置不合适。如果教师设置的问题过深、涉及的知识面过广,学生就不知从何下手,不敢作出回答。相反,若提问过于肤浅、缺少一定的思维含量,就很难激起学生的思考热情,从而导致学生不愿意举手作答。

三、核心问题的有效设计

如何紧扣教材重点设计核心问题?怎样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结合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我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和想法。

1.紧扣文题,突出文章主旨

小学语文教材的大部分课文,其标题就是文章的眼睛,高度归纳了文章的中心思想或凝聚了作者的情感。因而,课题往往可以作为核心问题设计的切入口。如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的《师恩难忘》一课,围绕着课题,可以设计核心问题“作者难忘田老师的什么”来统领整个课堂教学。通过研读,学生可以得出四点:(1)难忘田老师的能说会道、才学出众;(2)难忘田老师的上课方式;(3)难忘田老师讲的故事;(4)难忘田老师对“我”深深的影响。这样不仅把整篇课文的内容都“串联”了起来,而且“难忘”之情、“感恩”之意萦绕不绝。又如四年级下册的《朱鹮飞回来了》,也可以围绕课题设问:“朱鹮从哪儿飞回来的?是怎么飞回来的?为什么它们要飞走?”有了这样的疑问,学生积极探究后发现:此处的“飞回来”是指朱鹮濒临灭绝,人们积极拯救,克服千难万阻终于找到朱鹮并对其精心呵护,最终挽救了这一珍稀物种。总之,以中心思想命名的文章,可以从文题入手设计核心问题,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抓重点语句,深度理解文本

在教学时,教师都会启发学生总结一些精练的句子,用以概括文本中心、表达课文内容或构建文章层次结构等,把握住这些关键语句,往往能激发设计核心问题的灵感。如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一夜的工作》中就可以围绕全文的中心句“周總理工作劳苦,生活俭朴”设计问题:“课文从哪些语句表现出周总理工作劳苦和生活简朴?”在这个核心问题的指引下,学生自然而然从两个方面去把握课文内容,从具体的细节描写去体会周总理这一人物形象。又如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的《献你一束花》中首尾呼应的句子:“鲜花,理应呈送给凯旋的英雄。难道献给黯淡无光的失败者?”教师以该句向学生提问:“鲜花到底该不该送给失败者?”在这个问题的引导下,学生可以体会到失败给女运动员带来的伤害,也可以体会到这束花饱含女服务员的温情问候和鼓励,从而感悟到人间有真情的

美好。

3.研读关键词语,感悟文章内涵

文章的内涵主旨常常蕴含在一些关键词语中,发现它们就如同得到了文章品读大门的钥匙。为了引导与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在学生完成文本的初步阅读之后,教师可以借助文章的关键词语设置问题,以免毫无目标地随意提问。通过对重点词语进行赏析,使学生对文章有整体上的把握,从而引发学生对文章中心思想的深层次领悟。如特级教师王崧舟教学 《我的战友邱少云》时,以“纹丝不动”一词设计了一组问题:“什么是纹丝不动?为什么要纹丝不动?怎样纹丝不动?纹丝不动的结果怎样?你从纹丝不动中感受到了什么?”这组问题也正是课文“核心内容”的所在,这些问题的解决过程也就是教学的整个过程。又如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的《装满昆虫的口袋》,为了突出法布尔对昆虫的喜爱,作者用了“迷恋”一词,教学设计就可以从“迷恋”入手设计核心问题,深入解读课文描写的关于法布尔和昆虫之间的三件事情,突出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正因为如此迷恋昆虫,所以他在研究昆虫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这也是课文后半部分的内容。有了这样的核心问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就顺理成章了。

4.深挖细节,体会作者情感

《语文课程标准》对高年级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深刻的场景、人物、细

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发现并深挖课堂教学的细节,善于抓住细节中蕴藏的核心知识点,是设计核心问题的重要手段。宋代理学家周敦颐在《通书·文辞》中写道:“文,所以载道也。轮辕饰而人弗庸,徒饰也,况虚车乎。”文章是承载作者感情思想的载体,或多或少会投射出作者的深层情感,因此深入体会作者感情、挖掘出承载其情感的文章细节进行品读,在此基础上巧设核心问题,同时突显出教学的重点,能让学生更好地领悟文章的整体感情基调。支玉恒老师执教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的《只有一个地球》时说:“这堂课我就提一个问题:读了这篇课文,你心里是什么滋味?”支老师在带领学生品词析句的同时,让学生充分地认识到了保护地球的重要性,让学生受到了文本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熏陶。支老师在教学本课前,肯定对文本进行了细读,可能事先也设计了多个问题,但最终呈现给学生的却只是这么一个问题,把完成复杂任务的途径简约化,从而高效地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为了改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满堂问、面面俱到的低效现象,在课堂教学的设计上必须提倡总体设计核心问题,突出重点,优化阅读教学,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读到最应该读的地方,思考最应该思考的问题,从而实现学习效果的最优化。

5.在矛盾处切入,启发学生思维

小学生尚处于身心生长发育的基础阶段,在文章理解、认知经验等方面尚有欠缺,对于课文中自相矛盾的语句容易产生认知层面上的困难。为此,教师更应该把握好文章的矛盾之处,以此作为“核心问题”设计的切入点,激励学生拓展思维方式、深入思考。如《钓鱼的启示》一文,可以从抓住矛盾点“这条鲈鱼到底是放还是不放”统领全文,从而让学生真正融入课堂,用自己的价值观去思考文章内容,评判人物行为,在争论中领悟文章中心,得到钓鱼的启示。又如《落花生》中也有矛盾点:鲜艳夺目高高挂在枝头的苹果、桃子和朴实普通的落花生,你更愿意做谁?无需固定学生思维,充分尊重他们的想法,无论是苹果、桃子,还是落花生,在学生眼里都会有可取之处,这样的问题设计既能吸引学生去深入剖析文章主旨,更是对学生情感价值观的熏陶,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个性。这样的问题无疑是好问题,这样的课堂也无疑是好课堂。

6.揣摩人物形象,感受人物品质

小学课文中描绘了各种人物形象,引导学生揣摩并分析文中的人物特征,也不失为一个很好的核心问题突破口。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的《修鞋姑娘》亦如此,教师可根据课题质疑“这是一个怎样的姑娘”来统领整个课堂教学,这样就能引导学生从描写姑娘的细节中体会人物品质,既有对文本的解读,更有写作方法的指引,层次清晰,直观明了。北师大版教材各个年级都有不少树立人物形象的文章,如低年级的王二小、王冕,中年级的田忌、李时珍、挑山工,高年级的雨来、罗伯特、詹天佑,这样的文章都可以围绕人物形象设置核心问题,感受人物品质。

四、结语

总之,“核心问题”是治愈小学语文课堂冗长、低效的一剂良药。最后我想借用于永正老师的一句话作为结束语——“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求发展。”学无止境,教亦无止境,只要我们在教学活动中不断摸索总结,进而推陈出新,就能逐步领悟课堂提问这门艺术,让“核心问题”的花朵在小学语文教学的百花园中绽放得愈加鲜艳!

(作者单位:四川成都市新都区石犀小学)

猜你喜欢
核心课文文章
一图GET“党务公开”核心点
本期文章英文摘要
端午节的来历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
背课文
每月核心经济指标
参考答案
小排经“点化”大文章
A Truly Outstanding Article一篇真正出类拔萃的文章
腹中两次取出金属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