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元元
摘要 思想政治教育认同既是思想认同,又是行为认同。它不仅关系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形象,更直接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当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成果可喜,但是教育内容存在理论与实际之差,教育者存在单向灌输之为,受教育者面临实用主义和消费主义的侵蚀以及教学管理中存在“占有式”教学管理,由此严重阻碍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认同感。
关键词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认同困境 对策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8.02.047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指出,“长期以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兢兢业业、甘于奉献、奋发有为,为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这是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肯定。同时也要看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现时代的人们“深受感觉的缺乏、边界的模糊、顺序的杂乱、逻辑的无常与权威的脆弱等诸多困扰。”同样,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认同的焦虑就是其中突出的问题。
1思想政治教育认同的作用
认同主体出于存在需要的考虑,对思想政治教育自觉自愿的承认、认可、赞同乃至尊崇的倾向性态度,并主动以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来规约自己的言行举止,以求自身思想和行为与思想政治教育要求趋于一致,最终将自身投入到这一事业中的活动过程的过程叫思想政治教育认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认同感,有效促进学生从专业情感态度走向良好的实践行为,是促进其成长成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必要的步骤。
2思想政治教育认同困境
目前,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思想政治教育教育者、受教育者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同。
2.1教育内容:理论与现实之差
教师在理论上讲得好,但是忽略学生所看的社会现实与老师讲的应然之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同。理论与现实的距离主要表现:第一,讲集体的正面因素多,分析社会现实问题少。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阶级性,但思想政治教育最大的阶级性就是人民性。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不是遮蔽问题的“粉刷匠”,应该关注人民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第二,讲国家和社会的要求多,对教育对象的需要关注少。思想政治教育应该转变单向的宣传方式,对于受教育者应多进行人文关怀。第三,理论宣讲多,实践行为引领少。思想政治教育者永远不能做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只有社会实践才能使人的认识开始发生,开始从客观外界得到感觉经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教育者在课堂上要勇于面对社会现实,剖析社会问题,更加艺术地引导学生的价值塑造与成长。
2.2教育主体:说教异化
从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水平看,存在灌输“异化”现象。灌输的方法以马列宁主义关于灌输的理论为依据,但是当灌输偏离轨道走向异化就会阻碍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同感,主要表现在:第一,灌输成为单向的理论知识灌输和政策宣讲。思想政治教育的成人之法是灵动的、多元的,灌输不是照本宣科也不是单向灌输。第二,灌输成为固化的教学模式,缺乏情感体验教学。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其教学模式不能仅局限于课堂说教。成就一个完整的社会人,需要从情感态度、认知评价、成就动机、学习行为、实践行为等多感官的体验性教学展开。第三,灌输强化了教师的主体性地位,容易造成教育客体的主体性缺失。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在整个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起到主导作用,但是不能忽略思想政治教育客体既是客体又是主体。
2.3教育客体:实用主义侵蚀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客体大多是“95后”,部分教育对象知识体系不完善、价值观未成形、情感心理尚未成熟,受实用主义、消费主义等影响后,学生的自我定位容易出现偏差,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客体具有复杂性和易变性。首先,教育客体受实用主义和消费主义等影响会侵蚀学生对于知识的敬畏。学生的主动性与纯洁性被功利主义、消费主义等所蒙蔽,知识在理论上也将变成可以谋取金钱或权力的交换物。其次,思想政治教育课与专业课的夺爱大战困难重重。公共课的课堂氛围和学生重视很难比得上专业课。再次,受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的影响,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使部分大学生走偏门。总之,复杂、易变的思想政治教育客体在实用主义和消费主义的浸淫下损伤了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价值的认同。
2.4教育管理:“数字化”占有
弗罗姆在《占有或存在》中指出,当代文明社会致病的根本原因在于人的心理、性格和生活方式都被“占有欲”所浸透。同样,在经济经济飞速发展的当代中国,教育领域刮起了一阵“数字化”之风。在这样的数字化风气及走样的价值判断标准之下,师生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一种占有式观念。学生不断占有出勤率、分数、论文等;教师不断占有优秀率、科研成果、职称等,教育教学过程成为追名逐利的大舞台。但这些不足以作为衡量学校、教师或学生的内在素质的唯一标准。尤其是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让一系列价值规范走进学生的内心,无论是教师的科研或奖项数据,还是学生的到课率和分数等都不能成为衡量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的标准。
3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认同的对策
3.1立足现实——教育内容的应有之义
提高大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课的认同度应该勇于面对社会问题。这需要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拉近实然与应然之間的距离。首先,思想政治教育与教育对象的现实境遇和切身利益联系起来。正如马克思曾指出的:“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因为“在任何情况下,个人总是‘从自己出发的……他们的需要即他们的本性。”其次,思想政治教育要看到国家和个人的“双主体”需要。学生才是的立德树人主体。同时,作为受教育者,应该全面历史地待社会发展问题。我们用三十几年的时间走过了西方国家几百年的发展历程,很多社会矛盾及问题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我们应该客观评价和分析并思考问题的解决办法。再次,实践引领价值判断。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同需要学生用实践去践行、深化其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认同,在学生去实践之前,更需要教育主体用实践去引领学生的价值取向或实践行为。
3.2创新教学方式——教育主体的必然要求
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实践性和综合性,因此其教学方式应是多元的。首先,说教应摆脱单向的理论知识灌输与方针政策解读。灌输应体现理论知识与方针政策的时代性、实践性以及趣味性。在理论灌输的过程中应设置生动的教学情境,结合丰富的现实案例分析对学生的关注点及学生存在的疑惑点给予关切。其次,灌输应避免成为固化的教学手段。说教与灌输不是唯一的教学手段,除了课堂,思想政治教育应重视体验性教学。尤是价值观等感性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去感受身边的不同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所带来不同,学生才能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最后,说教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教学方式需适时、适量走进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主题应瞄准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价值矛盾点与矛盾时间点,看准时机合理进行说教。
33态度与价值——教育客体的内在之基
首先,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客体自身来说,应将商品意识拒之门外,尊重并敬畏知识与教师。现今时代的人们更能深切地体会到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所做的经典概括:“生产的不断变革……一切固定的僵化的关系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素被尊崇的观念和见解都被消除了,一切新形成的关系等不到固定下来就陈旧了。”发展、变化、破坏、重建,外在的疯狂占有,内心的骚动不安,矛盾的、扭曲的、断裂的现象充斥现代。学生对于教师乃至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同也在这一过程受创。其次,对于专业情感态度、专业认知评价、专业成就动机、专业学习行为、专业实践行为要有正确的认知。“教育在其本质上是为了解决‘把人培养成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即让人认同什么样的文化、价值观、道德规范和行为方式。”因此,课程设置无高低贵贱之分,无论专业课程还是公共政治课程都要以正确的态度对待。
3.4存在与自由——教学管理的方向所在
释放自由,让我是我之为我,祛除占有的生存方式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认同感的内在方式。当前,“我们是在禁锢于社会权威机构之内这样一种程序上生活于占有生存方式之中的。帅要打破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和客体的数字化占有。第一,价值标准多样化。用数字去权衡价值的大小只是它的存在方式之一,而如果是带有功利性的目的一味追求数字,那这样的数字的存在是毫无意义的。第二,无论是思想政治教育还是其它学科或其它事业,其发展的终极目标应该是在自由的环境中追寻自身的自由价值,让我是我之为我。第三,要做到自由的占有,做到我是我之为我,要具有批判理性。数字化并不能一棍子打死,關键是否具有批判理性全程监督“我之为我”。无论是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还是思想政治教育客体都不能人云亦云,要用批判的理性审视规则,审视规则背后的目的,让规则服务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成人工作,而不是让其成为害人工作。总之,这是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上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认同感的重要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