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竞赛与专业课程融合共建的研究与实践

2018-08-25 09:27戴卫军唐燕妮
广东教育·职教版 2018年5期
关键词:专业课程竞赛考核

戴卫军 唐燕妮

一、引言

为落实人才强国战略,弘扬工匠精神,选拔和培养更多优秀的技术技能人才,教育部等相关部委组织了一系列的职业技能竞赛活动。如最具规模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被认为是对近年来职业教育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所取得的成果的一次大检阅,是我国教育工作的一项重大制度设计与创新;已举办十三届的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是由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共同发起的大学生学科竞赛之一,是面向大学生的群众性科技活动,有力地推动了高等学校电子与信息类学科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的改革。在这一政策的引导下,河源职业技术学院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结合技能竞赛工作开展专业课程改革,践行“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取得了技能竞赛和专业课程改革同步发展的显著成效。

二、技能竞赛与专业课程融合共建的内涵

技能竞赛是面向社会、面向企业、面向生产岗位的社会性活动,它以职业关键能力为导向来设置各项赛事,保证了赛项紧跟行业企业对岗位人才的需求轨迹。赛题内容既符合国家最新职业技能标准,又贴近生产实际;既涵盖新知识、新技术等关键环节,又真实反映学生的技能水平。因此,将技能竞赛与专业课程改革相结合,使之融合促进,做到课程教学和实际应用相结合,推动技能竞赛在课程建设各环节中的渗透,赛教结合,融合共进,进而凝练形成课程改革成果和技能竞赛成果,必将有效提升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

三、实施途径

(一)技能竞赛促进课程体系改革

电子信息类高职学生的培养规格要求突出技术应用和创新能力培养,因此,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将技能竞赛融入人才培养整个过程中,使课程教学和技能比赛成为人才培养体系的左膀右臂。专业将创新能力培养纳入课程标准,在专业课程设置拓展项目,开设学期项目和创新学分课程,完善电子专业课程体系;制定技能竞赛学生选拔和培养方案,以竞赛检验课程教学效果,弥补课程不能提供的创新压力和竞技氛围。竞赛促进课程体系改革,需要进行知识点的梳理、实训内容的设计、课程顺序的调整,专业课程的整合、教学的完整性布局等进行规划和不断完善,最终实现将技能竞赛体系与课程体系构建课内课外良性互动的关系,融入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如图1所示。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从校内、校外两个方面入手,深化课程体系与竞赛体系在人才培养过程的融合度。首先,注重课内直接教育,包括在教学计划中从第一学期到第五学期开设了“学期项目”综合实践课程,在每门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中设计职业能力拓展训练项目,使得专业课程的拓展性更加契合技能竞赛的引导。其次,注重课外间接教育,开展各类课外创新小组科技活动、技能竞赛、项目开发等项目,形成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创新能力训练阶梯,从课外强调社团、协会、竞赛的熏陶和训练作用。通过课内课外有机地相结合,以技能竞赛为载体,把创新能力教育贯穿整个人才培养过程,实现专业学生百分百参加技能竞赛和创新训练,提高专业全体学生的技能水平与创新能力。

(二)技能竞赛融入课程内容建设

“项目引领、任务驱动”是职业教育课程设计与实施的关键,“以工作任务为导向,贴近企业生产实际”是技能竞赛项目设置与实施的特点,两者内涵一致。项目化课程针对性、实用性强,要求整合课程内容并设计教学项目,教学做一体开展教学,从而使得教学过程系统化并贴近生产实际过程。竞赛项目一般遵循市场需求,或选取企业实际生产项目,或由企业参与命题和设备支持,项目内容要求对相关专业课程的知识、技术选择有较强综合性,所涉及的知识和技能有一定体系。因此,竞赛项目可以为课程模块化设计提供借鉴,这样既能做到知识点和技术点融合,又着眼提高学生技能点和综合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课程教学效果。

以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最重要的基础课程“电子电路分析与实践”课程为例,该课程整合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子技能训练等课程内容,项目设计借鉴了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项目等赛项内容,在设计和实施上充分体现了项目化教学的思路,课程内容不断更新和丰富,如表1所示。学生通过电子电路项目化学习,具备一定的电子技术基础知识和技能,为后续参加电类竞赛提供了扎实基本功和上升空间。

技能竞赛与专业课程融合共建的研究与实践

(三)技能竞赛融入课程教与学的改革

学生职业技能的提高,需要依靠正确的方法和技术,除了书本上的图文介绍,老师们的手口传授,还有很多都是来自实践积累的隐性技术,比如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芯片级检测与维修项目用到电烙铁焊接技能,单面PCB板或双面PCB板器件的焊接温度,操作时不能靠温度计去测量,只能依靠参赛学生对电子器件的焊盘尺寸及耐热度、电烙铁和焊锡丝性能等经验综合判断来完成,这些隐形技术的培养需要大量的实操练习、经验总结来完成。在竞赛任务的驱动下,借助能反复拆装、不断升级变化的实训设备,通过拆拆装装、插插拔拔、编编调调等动手操作,在训练的过程中学习知识、技术和技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研究问题、创造问题。在训练中让学生掌握技术与技能,虽然其针对竞赛任务的训练范围较窄,但其方式方法对参赛选手整体素质的提升是全面的、系统的。

技能竞赛的训练与课堂教学“教学做一体化”强调的主体性、实践性、过程性是一致的,两者都体现了以学生為本的教育主体观,把学生作为活动的主体,立足于学生的“做”,以学生的主体活动为中心来展开教学过程。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活动过程中以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为基础,经过积极的探索和发现,亲身的体验与实践,对新的知识信息进行选择、加工、改造、变革,并最终以自己的方式将知识纳入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构建了新的认知结构,达到“学”的目标,并尝试用学过的知识解决新问题。教师在做中教,学生在做中学,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自主学习能力等,让学生掌握技术与技能,形成职业核心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全部专业课程均按“教学做一体化”模式开展教学,并将其思路应用于竞赛训练过程,形成了如图2所示的专业竞赛训练模式。课堂上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边教边学,边学边做,教育活动成为三者合一的统一过程,辅助以技能竞赛的强化训练和平台竞技,充分激发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技术技能。

(四)技能竞赛促进课程评价改革

考核、评价学生成绩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要通过考试全面反映学生对所学课程的知识及技能掌握程度,要充分发挥考核在学生综合能力培养中的导向作用,就需要对课程考核方式进行科学设计。高职技能竞赛的评分标准为课程考核机制提供了新的思路。以全国大学生电子竞赛的评分为例,其评分标准由3个部分组成:(1)设计报告共20分,包括系统方案、理论分析与计算、电路与程序设计、测试方案与测试结果、设计报告结构及规范性;(2)基本要求共50分,按任务基本要求的子任务完成情况逐项给分;(3)发挥部分共50分,按任务发挥部分要求的子任务完成情况逐项给分。评分过程包括2个步骤:(1)现场作品展示与答辩;(2)进入一等奖范围的参赛组封闭进行理论考核与电子制作、调试考核。可见,其竞赛评分指标形式多样,可以较为全面地考核、评价学生的知识、技能水平。

借鉴竞赛评分机制,应用电子专业的主干课程不再以单纯的理论考试评定成绩,而是将考核分为总结性考核和形成性考核两部分。如每学期开设的“学期项目”是综合性课程,需要学生独立完成一个项目,采用的是作品测试+答辩的形式进行考核。“电子电路分析与实践”课程的考核由形成性考核(50%)+笔试(50%)构成。其中,形成性考核包括平时成绩考核(课堂表现(15%)+考勤(15%))和子项目成绩考核(70%)。每次子项目考核成绩按比例打分,具体分值如表2所示。

“电子电路分析与实践”课程的笔试使用统一题库,考试在计算机应用程序中完成,所有考题从课程题库中自动抽取,由系统自动进行评卷,考试时间为60分钟。每一份试卷由3道大题组成,共50道小题。该课程考核方式较为完整、客观地评价了学生对课程各个学习阶段的掌握情况,实现了理论与实践并重,过程考核与终结评价并重,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了较好的激励和引导作用。

四、实施效果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探索和实施了技能竞赛与课程融合共建,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近5年学生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累计获得国家级奖励13项,省级奖励47项。专业建成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2门,国家教指委精品课程2门,校级精品课程5门,参与国家级精品资源库建设项目1项,其技能竞赛和课程建设成果均居于省内兄弟院校同专业前列。

五、结论

“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大赛”,技能竞赛是教学改革的风向标,突出了职业教育对技能人才培养的高要求。课程建设是教学改革的永恒主题,是落实人才培养目标最根本的保证。技能竞赛以职业关键能力为导向来设置各项赛事,与职业院校相关专业的课程体系、課程内容、课程教学、课程评价改革密切结合,赛教结合,融合共进,形成良性互动,从而深刻地引领和带动职业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

[基金项目: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课赛融通、学训一体”高职技能竞赛与课程建设互动模式的研究与实践(20130201086)》,河源职业技术学院教研项目《技能竞赛机制研究与实践(CXQXJG201713)》。]

参考文献:

[1]孙中皋.大学生电子竞赛实践活动长效运行机制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7(1):59-61.

[2]秦国栋.高职院校“产品导向,赛教结合”教学模式探索—基于《电子技能竞赛》课程[J].大学教育,2013(23):106-108.

[3]张静,聂章龙.浅议技能大赛对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促进作用[J].新课程研究:职业教育,2012(1):52-53.

[4]李昌荣.以学生技能竞赛促进中职电子专业教学[J].广东教育(职教),2016(1):89-90.

[5]刘安华.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11):83-101.

责任编辑朱守锂

猜你喜欢
专业课程竞赛考核
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中的“双创”教育与实践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与专业课程思政的融合实践探究
“立德树人”理念下动画专业课程思政教育进课堂的思考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恩施市 “四变”树考核新风
数学潜能知识竞赛
360度考核的自我校正机制
创新思维竞赛(3)
中国古代的考核制度
创新思维竞赛(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