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小园
在当前国家把自主创新作为国家战略的大背景下,将创新型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作为新时期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已经是共识。为了培养具备工匠精神的技术创新型人才,高职院校宜采取“工学结合、校企联动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
建立“政行商企校”五位一体的校企联动合作模式。即政府主导,行业指导,商会引导,企业参与的模式。这种模式能够充分整合资源,推动校企联动合作持久、深入地发展。
力争地方政府出台具体化经济政策支持。政府可以依据本地发展规划、产业特色、行业企业特点、高职院校状况,制定科学、合理、操作性强的政策,促进校企联动合作健康、有序、长期开展。建立考核机制,对积极开展校企联动合作并取得良好效果的企业给予税收优惠、奖励等,对可以进行校企联动合作却以各种理由拖延的企业,给予一定的惩罚措施。
制定可行、可持续的校企联动合作制度。首先,建立校企利益共同制度。在建立该制度时,要明确学校和企业的权利和义务,充分共享双方资源,达到资源的優化配置,发挥最大效用。其次,建立校企联动合作保障制度。建立资金、管理方面的保障制度,保障校企联动合作的顺利开展。再次,建立校企联动合作紧急沟通协调机制。最后,建立校企联动合作过程管理制度。
建立合作交流平台,提高师资实践能力,合作技术攻关。双方建立合作交流平台,增加双方的了解、信息交流、做到优势互补,企业可以对教师进行职业技能培训,教师可以对企业人员进行职业教育心理学、管理学、教育学培训。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良好职业素质。校企联动合作最重要的参与者是学生与企业,而学生在实习、就业期间的表现直接决定校企联动合作的成败。学生只有在学校学到扎实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具备一定的职业素养才能胜任工作岗位。通过理实一体化教学、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基于行动导向等方式,改变课堂教学方式,让师生双方互动,在边教、边学、边做的过程中完成知识的积累和职业素质的养成。
构建校企联动合作绩效考核机制。校企联动合作是否成功,需要制定评价标准,建立一整套科学的评价机制。需要从人才培养、合作的增量、社会贡献、合作其他情况四个方面进行绩效考核评价。实行项目负责人制度,给予项目负责人足够的自主权,对各方面进行管理,设置项目量化的绩效考核目标,定期对其考核,根据项目制定的目标与项目开展情况进行对比,决定奖惩,调动全体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摘选自第五届中国南方教育高峰年会论文集《高职院校校企联动合作机构的构建》,有删节)
责任编辑魏家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