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新课标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小学生的思维处于从形象阶段向抽象阶段的过渡时期,所以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充分认识小学生的心理发育特点和认知规律,结合实际教学内容,指导学生正确理解与运用汉语言文字,加强思维训练,拓展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
一、引导感悟词句,培养求异思维
小学语文教材中选编的文章,大都文质兼美,每一行每一句都是经过作者深思熟虑才下笔写成,有的词句描写精彩,有的结构独树一帜,有的则寓意丰富,隐含了深刻的道理。每一篇文章,都服务于作者的写作目的,很多词句对于整篇文章起到了画龙点睛之功效。在阅读过程中,如果能够准确把握关键词句,就会在层层递进的过程中深入理解文章内涵,在不知不觉中拓展学生思维能力,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与联想力。例如,在教学《称象》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课文第四自然段中找出称象的关键步骤,然后抓住“画线”这一关键词提出问题:“为什么曹冲将大象赶到船上后,还命人沿水面画线?为什么往船上搬石头时,要让船沉到画线的位置?不装石头行吗?能用别的东西替代吗?”通过关键词引出问题,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的思维获得拓展。可见,通过关键词实施教学,可以让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有助于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能引发学生的求异思维,让学生产生更多的奇思妙想,让学生的思维更加灵活和敏捷。
二、用简笔画辅助,丰富学生思维
小学生思维以形象性为主,直观生动的简笔画正好符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引入简笔画,以收获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蜜蜂引路》這一课时,为了引导学生讨论“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默读文章第三自然段,并思考列宁的住所、花丛、园子、小屋各在什么地方,然后对学生说:“要是你们能说出来,老师就把它们画出来,怎么样?”如此一来,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涨,纷纷举手回答,在学生的描述中,教师一步一步画出了课文中所描述的景象,当整幅画面呈现在学生面前时,他们的思维好像豁然开朗,对一开始老师所提出的问题“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在心中有了自己的答案。通过简笔画的方式,不但可以直观体现文章中心思想,而且有助于发散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发挥补白作用,促进思维发展
为了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教师可以利用课文中的留白,让学生尝试加入自己对文章的理解,然后对课文进行续写或扩写。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一位学生对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的解读都不一样,所以学生的续写也丰富多彩,充分体现了学生不同的个性。例如,《伯牙绝弦》这一课就讲述了“知音难觅”的故事,课文通过描写伯牙和钟子期之间交往的故事,表达了伯牙看重情意的高尚品质。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故事内容进行续写,同时提出启发:“课文最后说子期死后,伯牙认为这世上再无知音,所以打破了自己的琴,并发誓以后再也不弹琴了,请大家发挥想象,续写一下后来发生的事情。”学生展开想象,写出的故事千姿百态、独具个性,充分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了学生语文思维的发展。
四、利用信息技术,营造思考情境
小学语文课堂应该充满乐趣,是一个动态的学习乐园,所以教师要合理、充分的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创设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入情入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在教学《爬天都峰》时,教师可以从网络中筛选一些与天都峰有关的图片,并将其呈现在大屏幕上,让学生直观感受天都峰的伟岸与高大,并配以相应的音乐,刺激学生的听觉和视觉。课文中“老爷爷和我爬天都峰”是一个重点、难点,展示了两者不畏艰险、勇于攀登的精神,利用多媒体大屏幕呈现视频内容,可以引发学生的思考,促进学生对课文内涵的理解,同时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教师要善于借助信息技术,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放飞想象,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语文教材中包含丰富的知识与内容,蕴藏了诸多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要素,作为语文教师,要善于研究和挖掘,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加强语文思维训练,促使学生思维能力获得质的飞跃,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为确保学生今后获得长足发展而奠定扎实的语文基础。
韦文丽,山东淄博市张店区湖田小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