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一洋 张宏萍 马鹏云
摘 要:在新课改实施的背景下,本文结合高中历史教学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重要意义, 探讨了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的几种途径。
关键词:历史教学;培养;人文精神
一、课程标准的要求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核心素养里明确指出“要充满人文情怀并关注现实问题”。新课标关注的是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个性化的发展,与精神世界的健全。高中时期是学生三观与个性形成的重要时期,历史学科作为一门重要的人文性学科,不仅仅只承担传统的向学生传递历史知识与历史思维的功能,更要与其它学科沟通合作,培养拥有高素质高修养和拥有健全人格的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高中生。
二、培养人文精神的几种途径
(一)深入挖掘教材是人文教育的关键。学生人文主义精神的培养,不能靠宣讲枯燥的理论来达成,那反而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产生逆反心理。在课堂上,人文主义精神的培养应该是自然而然,如春雨润物般使学生因感同身受而从心底接受,其因情感体验而产生的认识能更加深刻的影响其三观。
历史教科书犹如一部人文宝藏,我们可以深挖教科书里的人文因子,优化教学内容,展示人文光辉。我们选取的教学内容应该把握下列几个原则:有利于培养学生以唯物史观认识和分析历史的能力,有利于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优秀美德,有利于促使学生个性的发展,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
例如在学习必修三《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一课时,教师应用较为艺术性的语言感染学生,并将教材内容结合多媒体以视频或音频方式展现,让课堂内容丰富多样。更加重要的是要给学生足够的平台去展示,让更多的学生融入课堂,陶冶学生情操,展现学生个性。可以让学习书法的学生带领所有学生将“象”字的不同写法用毛笔字书写,让学生体会汉字博大精深;让学习绘画的同学讲解课本《夫妇宴饮图》的绘画手法和意境,并谈谈他对此画的认识;让学习音乐的同学现场演奏自己喜欢的乐曲,让学生现场体会音乐的奇妙。如此既可以陶冶学生情操,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也使学生切身体会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加深学生的爱国情怀;也锻炼了学生能力,使学生个性得到发展。
(二)转变教学模式,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正如赵亚夫先生所编《历史教育价值论》中所言“与其他学科最大的不同是,历史学科的主要目的并不在于掌握学科的知识和学科技能。如同普通人对诗歌、音乐一样,是欣赏、体验和感受,而不是掌握和创作。从这个意义上讲,历史学习过程的最本质特征是体验和理解,记忆是基础,而历史学习的发展走向则是认同和内化。这个认同和内化的过程,就是一个继承人类传统而养成人格和生成智慧的过程。”[1]在高中历史课堂中,人文主义精神的培养需要教师营造一个良好的人文环境,以自由和个性为基础,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同时教师要勇于尝试新的课堂模式,以学生为主体,翻转课堂。
教学模式的转变是一个创新,其本身就是教师教学个性化发展的一个方面。可供参考的新教学模式有许多种,例如可以进行探究式学习。教师在课前提出问题,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课前进行材料的搜集整理,并在上课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教师在课堂上只需解答学生所无法解答的问题。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发散性思维,大胆的阐述具有独特个性的观点,让思维碰撞。要指导小组内形成平等、合作的分工模式,自由、团结、竞争的学习氛围。此种教学模式不仅使学生的学习能力、社交能力得到锻炼,还使学生养成健全的人格和独立的个性。
例如通过演绎历史话剧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往往会涉及到大量的历史人物,有些历史人物具有优秀的品质,是学生的精神食粮。阅读历史,不如做历史中的人。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去塑造历史人物形象,去切身体会人物身上的闪光点,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人文素质。
(三)研究性学习,让历史人文主义的培养走出课堂。近年来小组式研究性学习在各校兴起,与历史相关的课题历来深受学生喜爱,历史老师在指导研究性学习时应坚持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统一的整合原则,实现人的全面和谐发展。
首先在选题时教师可以尽量引导学生选取那些有积极情感体验,并带有教育意义的课题。其次在题目的具体确定过程中教师应只提供一些技术上的指导,避免因过分指导而丧失学生的主体地位。研究课题时,教师对流程与操作的规范性应该严格要求,但对学生观点的形成与研究的方式等方面不做干涉,并积极鼓励学生深入社会调查、社会实践。在评价高中生的研究性学习时,不应过于关注其研究性成果的可行性、有效性而应侧重评价在研究过程中学生自主意识和地位的体现度、情感体验的达成度、人生价值的提升度等。
总之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历史应更加注重人文学科的教育功能,强化人文精神的培养,使学生感受历史中的人文力量,使学生塑造健康的、豐富的精神家园,帮学生形成健全的人生观、价值观。
参考文献:
[1]朱辉.高中历史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
[2]雷连锦.高中历史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J].人间·师者讲坛,2016(6):256.
[3]黄志军.浅议高中历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J].新教育时代杂志(教师版),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