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冰清
【摘要】党的十八大和十九大报告中均指出,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对此概念进行了解读,提出“内涵式发展”即符合社会需求,突出专业特色和工作特色,教育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发展。以L高校为例,探索研究生教育实现内涵式发展的具体路径,即如何从招生、授课、科研引导、学位论文等关键环节中贴合社会需求,突出办学特色,加强质量把控。
【关键词】研究生培养 特色办学 内涵式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十八大报告中也指出,“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什么是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瞿振元指出,内涵式发展相对与外延式发展而言,强调以质量为核心,规模、质量、结构、效益、公平五个变量协调统一的发展。王继华提出,高等学校内涵式发展是指高校提高办学质量为核心,在发展过程中依赖内部力量驱动发展,强调高等学校内部资源要素品质、功能、价值的整体提升。综上,内涵式发展,着重强调办学内在质量的提高。本文认为,内涵式发展是一种符合社会需求,突出专业特色和工作特色,教育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发展方式。本文以L高校为例,对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进行思考。
L高校为工会系统下属普通本科高校,以工会和劳动关系为特色和优势学科,2013年成功申请成为“服务国家特殊需求”的MPA研究生培养试点单位。历经4年多发展,渐成规模,从最初的2个培养领域到至今的4个:工会工作、劳动关系、劳动与社会保障、公共安全卫生。在校生人数从第一届的不到30人发展到如今的百余人,每年招生人数稳中有升,已毕业两届学生60余名。
为实现内涵式发展,提高办学质量和突出特色,结合生源特点,L高校进行了多种探索。
第一,授课方式上,探索过周末授课、集中6周授课及两种方式并行授课。L高校以北京生源为主,五届学生平均占比在40%以上,周边各省山东、河南、江苏、山西等地生源稳定,其他各省生源比较分散。由于外地生源占比的增加,采取周末授课会导致学生往返时间经济成本较高,两种方式并存因学校师资紧张且上课班级人数太少仅执行了一年。集中学习具有学习氛围容易营造,方便安排教学活动的特点,从16级开始,成为主要的授课方式。
第二,集中授课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L高校学生工作单位主要为党政机关(约35%)、工会系统(约30%)、事业单位(约13%)、国企(约15%)。在讀学生对工会及劳动关系等知识欠缺。为符合服务国家特殊需求的定位,L高校努力多途径加强工会系统内的宣传,不断拓展工会系统生源。同时,在培养方案中,设置了劳动关系学、劳动法、工会法与工会组织、比较劳动关系等多门特色课程促进研究生深入了解相关专业知识,构建专业知识框架;分3个学期设计社会实践使学生了解劳动关系和工会工作的实际运行状况,安排学生前往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基层工会、劳动争议仲裁院等单位实习。使工会系统的学生对劳动关系等有了更为系统深入的理解,非工会系统的学生通过集中学习,耳濡目染,也有了较为全面和深入的认知。此外,学校举行学生案例大赛,结合专业授课及学生的实务工作,促进专业教学与实践的结合。
第三,科研方面,定期组织研究生参加各类学术会议如劳动关系年会、法学年会、劳动与雇佣关系大会等,开拓视野,培养学生专业兴趣。设置研究生科研项目,研究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劳动关系、社会保障、工会工作,鼓励和引导研究生申报。
第四,作为培养关键环节的学位论文,鼓励研究生根据不同研究方向,结合实践深入研究,学位论文研究内容目前涉及职工权益保障、劳动争议处理、职工参与工会意愿、工会法律援助等。
第五,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导师及副导师为校内专任教师,负责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指导、科研指导、学位论文、毕业实习的指导。校外导师主要为业界专业人士,从实务角度指导研究生的实践、对学生的学位论文。任课教师则加强对学生的专业引导。
第六,加强管理,保障培养效率。从专业课程、案例教学、学术讲座、科研、社会实践等多个环节加强管理和考勤,保证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和兴趣培养。从学位论文的开题答辩、二次开题答辩、中期考核、预答辩、外审、查重、答辩、二次答辩、存档查重等多个环节把关,导师、培养院系、研究处层层审核,保证论文质量。
综上,L高校在研究生培养中遵循这样一个思路,努力扩大工会系统生源,集中授课,在研究生培养中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即优质生源—扎实的专业基础—突出的科研和实践能力—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实现内涵式发展。
由此,得出研究生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具体路径包括:
1.争取行业生源。努力宣传,突出特色和优势,真正切合国家特殊需求的定位,服务工会工作。集中优势资源培养工会系统干部,在系统内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工会系统生源的占比。这是突出特色,扩大影响力的重要途径,也是研究生培养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实现内涵式发展的意义所在。
2.培养关键环节的控制。研究生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部分,如何实现有效的内涵式发展,保证培养质量,突出专业特色,需从培养方案、科研项目、学位论文等关键环节着手:培养方案的设置结合行业特点和学科优势,设置专业特色核心、主干课程,真正发挥学校专业和行业优势和特色;科研项目须结合专业及学生自身兴趣,锻炼学生科研思维和能力,为学位论文打下良好基础;学位论文方面,鼓励研究内容与行业优势、实践工作结合,加强论文审核与管理,保证学位论文质量。
3.课堂教育与实践的结合。专业型硕士更加强调实务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必须保证实践环节的落实,培养方案执行中须落实实践环节,保证实践学时、合理规划实践内容。
4.校内外导师结合、业界和学界导师的共同指导。“所谓大学者,非大楼之谓也,而大师之谓也。”师资力量是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以导师为依托,一对一或者二对一,保证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的提升。
5.加强教学管理和服务。日常学习中加强考勤和动员,多种手段保证学习参与率,中期考核、学年论文等关键环节加强导师、院系、研究生处明确责任,多层考核,保证质量。
研究生教育的内涵式发展强调教育质量,突出特色发展。而这些并非一句空谈,需要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及需求,从外延式扩张转移到培养质量的提升,从千校一面转移到特色化发展,从单纯的课堂灌输转移到与实践结合的思路上来,需要高校在生源质量和培养过程等关键环节的质量保证,不可能一蹴而就,这是一个需要长期实践探索的过程。
[1]瞿振元.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实现路径[J].中国高等教育,2013,(02).
[2]王继华.高等学校内涵式发展路径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5.
[3]教育部.关于下达“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学士学位授予单位开展培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工作单位名单的通知[Z].北京,2011.
[4]李硕豪.大学办学特色研究综述[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5,(01).
[5]牛欣欣.香港科技大学的成功崛起——“小而精”特色战略的实施 [J].比较教育究,2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