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原文主位推进模式在翻译过程中应予以保留,主位推进模式在翻译过程中直接影响到翻译的效果。本文正是以主位推进模式为理论基础,以中英散文翻译为研究对象,以期通过了解和使用主位推进模式,使广大译者获得更多的翻译技巧,从而提高我国翻译水平。
一、引言
主位和述位概念是由布拉格学派创始人Mathesius提出的,而后Halliday在此基础上又补充和发展了主位和述位理论,提出了“主位结构”概念。主位结构以小句为单位,每个句子都有自己的主位结构。绝大多数语篇都是由很多句子构成的,句子之间的主位和述位就会发生联系和变化,这种联系和变化就叫主位推进。翻译研究以整个语篇为对象,需要关注的是上下文和整个语境,不能只关注于某个句子。因此,主位推进模式适用于翻译研究领域。本文正是以主位推进模式为理论基础,以中英散文翻譯为研究对象,以期通过了解和使用主位推进模式,使广大译者获得更多的翻译技巧,从而提高我国翻译水平。
二、文献综述
国内学者对主位推进模式如何应用在翻译领域的进行了许多相关研究。有学者认为原文的主位推进模式在翻译的过程中应予以保留。其中,李健,范祥涛(2008: 62-66)认为在翻译研究和实践过程中,原文的主位推进模式应尽量给予保留,如无法保留时,则须在译文中重建原文的主位推进模式,从而再现原文的篇信息结构和整体语篇效果。
刘富丽(2006: 309-312) 认为原文中的主位推进模式是作者交际意图的体现,顺应译语主位推进规范,才能构建出衔接得当、语意连贯的译文,进而再现原文信息结构所产生的交际效果。
李诗芳(2003:19-21)认为译文在主位推进方面应尽量与原文保持对等。这一切都以不对原文意思造成误解为前提,即允许在文中对原文的主位结构做适当的调整,以免影响译入语语言结构。
当然,也有学者持不同的观点。彭发胜(2016:128-138)认为主位推进模式在语篇上体现为信息的流动,在英汉翻译中,将原文的主位推进模式生搬硬套地用于译语,就会造成译语的僵化。也就是说不用在译语中刻意去保留原文的主位推进模式,要根据英汉两种语言在文体上的差别,找出翻译中的必要信息和非必要信息,才能使译文更生动。
陶源(2012:107-110)用持续型,直线型,独立型和衍生型四种主位推进模式分析了英汉语篇,提出汉英翻译并非简单地搬照原文的主位推进模式,要根据原文的主位推进模式深入了解原文所要表达的信息,正如黄国文(2002:66)所说“对主位结构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语篇的格局和组织模式,明白发话这是怎样通过语篇的组织来传递信息的”。将原文的主位推进模式转换为更适合目的语的表达方式。
三、理论框架
布拉格学派的Mathesius在其研究中首先提出主位和述位的概念,其后Halliday又发展了这一学说,提出了“主位结构”。主位是句子的第一个成分,是叙述的出发点和已知信息,而述位则是叙述的核心内容,是对主位的补充和说明,是未知的信息。大多数的语篇基本上都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小句组成,各个句子之间不仅从语法和语义上相互联系,前后句子的主述位之间也会发生各种有机的联系和变化。捷克语言学家Danes把篇章中这种复杂的主位关系称作“主位推进模式”
国内外学者对于主位推进模式的分类并不统一,例如Danes 把主位推进模式分为五种类型:简单线性主位发展型、连续性主位发展型、派生主位发展型、分裂述位发展型和跳跃主位发展型。徐盛桓在分析英语主位/述位结构时,提出了四种发展模式:平行性的发展,延续性的发展,集中性的发展和交叉性的发展模式。
黄衍(1985)综合前人的研究成果,也提出了反映英语语篇中连贯性的七种模式:平行型、延续型、集中型、交叉型、并列型、派生型、跳跃型。胡壮麟总结出放射型、聚合型、阶梯型和交叉型四种主位推进模式。
学者们对这些主位推进模式的分类各有其道理,但是仔细研究后,不难发现这些主位推进模式不同的分类在很多方面是有重复的。通过对大量的英汉语篇进行主位推进模式的分析后,笔者发现绝大多数的语篇都有几种共同的类型,并且这几种类型与前文中陶源(2012)对主位推进模式的分类方式大体相同。所以在本文中,笔者将采用陶源对主位推进模式的分类方式,即持续型,直线型,独立型和衍生型四种主位推进模式对要研究的语料进行分析,以期通过对英汉翻译中主位推进模式的分析,探求出更适用的翻译技巧。
本文采用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本文选取了英语和汉语经典散文各10篇,通过结合主位推进模式,对比其不同版本的翻译,找出更加适用的翻译技巧。本文主要围绕三个研究问题:(1)英汉/汉英翻译过程中,原文的主位推进模式是如何被应用于译文的?(2)为什么译文要选择这样的主位推进模式?(3)英汉/汉英散文翻译中,主位推进模式应如何被更好的应用于译文中?
四、语料分析:
4.1持续型主位推进模式
持续型主位推进模式(亦称主位同一型、重复型、放射型), 具体表现为: T1+R1→T2(T1)+R2→Tn(T1)+Rn,即所有句子主位相同,述位不同,这些句子围绕同一成分作为谈论的起点,每个述位对此进行新的阐释这种模式从不同角度对同一主位展开论述,主题突出,观点鲜明,具有逻辑性和说服力。
例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一文的开头: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靓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
原文中没有主语,简洁明了,在翻译成英语时应适当补充主语,使句子结构完整:
“I have felt quite upset recently. Tonight, when I was sitting in the yard enjoying the cool, it occurred to me that the Lotus Pond, which一 pass by everyday, must assume quite a different look in such a moonlight. ”(朱纯深译)可见,增补了主语的英译文才能意思连贯,更符合目的语习惯。
4.2直线型主位推进模式
直线型主位推进模式(也称梯型或链状)为:T1+R1→T2(R1)+R2→Tn(Rn-1)+Rn,即前句述位或述位的一部分充当下一句的主位,其述位又引出一个新的主位,形成一个延续的链状结机这种模式通过已知信息带动新信息,内容句句顶接、环环相扣,表达了事物的承接或递进关系,令行文条理清晰、井然有底直线型主位推进模式的英译方法除了保持原文的链状模式翻译以外,译者还可以转换视角,以第一个述位为起点进行翻译。
例如:“蚯蚓能挖洞,而洞穴能使土壤疏松,因而使空气和水更容易达到植物的根部”可译为:Earthworms dig tunnels which loosen the soil and make it for air and water to reach the roots of plants.句中的洞穴重复出现,使用关系代词指代,既简约又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
4.3独立型主位推进模式
独立型主位推进模式表现为:T1+ R1→T2+R2→Tn+Rn,其句型结构相似,但主位、述位各不相同,这种主位推进模式的主述位都在不断变化,便于作者进行复杂、全面的事物描写,或是铺排陈述感隐汉语散文中这种主位推进模式较为常见,出现频率也远高于英语。
例如:“在那里,古树(T1,)摇曳春秋,山花(T2)自谢自开,植被(T3)茸茸生烟”汉语三个主谓结构平行并列,而英语的平行结构多为分句或句中的某一部分结构,英语中若出现过多主谓结构组成的联合句会显得文章繁杂累赘,因此确立主干后,结合介词短语和非谓语动词形式表达其他部分更符合英语习惯:Aged trees wave the seasons by, amid carpets of wild flowers and thick green vegetation.(何志范译)
可见,在对汉语独立型主位推进模式进行的英译大多趋向简化,多利用省略句、介词或非谓语动词等结构形式,从而译文显得简洁流畅。
4.4衍生型主位推进模式
衍生型主位推进模式(亦称派生型或分裂型)是一种层次型推进模式,即后几个小句主位是从前面的主位或述位派生出来的,是对前面主位或述位的进一步扩展和延伸,用以对一个主体进行多方位的阐释主位分裂型的模式为 T1+R1→T2(=T2+T1)+R2→T2+R3+T2+R3
例如:“它身上并没有血,身子可似乎是蜷在一块,非常的短头低着,小嘴指着地,那两个黑眼珠!非常的黑,非常的大,不看什么,就那么顶黑顶大的愣着”
翻译为“There is no stain of blood on its body, but it seems to be shrinking up into itself. Its head drops low, its small beak pointing to the floor. Its two black eyes, unseeing, are very black and large, looking lost”(刘士聪译)
意合性是汉语有别于其他语言的一个显著特点,汉语组句方式多以意会,相关语言成分之间尽管存在语义关系,但在结构关系上常常缺乏明显标志,多省略物主代词,文字简约;而英语中则频繁使用物主代词,因此这类主位衍生型句子的英译常常需要补充物主代词,并延续源语结构。
虽然,英、汉两种语言均有一个核心句型,但由这个核心句型所衍生出的基本句型却有所小同。特别是位于句首的主位变化。英语是注重主语的语言,其结构多为主谓结构。造句严谨,逻辑性强。汉语却是注重话题的语言,其结构相对较为松散,逻辑性小强。因此,在英语中,主位通常就是主语,述位是谓语故我们也把它称为主语主位,主位和述位的关系是施动者和动作的关系而在汉语中,这种句子结构却少太多,通常主位是话题,述位是对话题的说明,故我们通常把它称为话题主位。所以.在翻译过程中就不存在一种核心句型模式,主位不一定表达己知信息,述位表达未知信息如: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I've been in the uneasy frame of mind of late.”
由于汉语中主位往往并小一定就是主语因此,在汉语中句首位置的成分就较为复杂在本句中,处于主位位置的是时间,显然它不是本句的主语,所以,出现了主位和主语分离的现象可在英语中,处于主位位置的一般就是主语,因此,在英语译文中,处于句首位位置的仍然是主语。在汉语中,通常時间就会置于句首位置。因此,在翻译的过程中,就要适当地调整各种成分在句中的位置,使之符合两种语言的表达习惯,让译文显得自然、流畅。而两句话中的述位部分没有变化。英语句子结构较完整,一个句子通常都要有主语。而汉语的无主句较多,它小注重句法结构上的完整,只要在上下文中句义清楚,省去句中的主语或其他成分就是一种常见的现象(王寅,2002:54)。汉语常采用非施事主语性话题作为分句的起语,汉民族长从客体入手开始描写。而讲英语的民族一分重视思维的严密性,注重句f语法结构的严谨性在翻译时要特别注意到这一点。
五、结果与讨论
英语与汉语句法差异的体现之一就在句子的衔接手段上。英语上而英语句子属于主位延续模式,但是各小句的句法结构及相互间的衔接手段相当复杂,大量使用了连接词和关系代词,如果汉语语文仍沿用其主位推进模式,句子将会过长,会很难做好译文的衔接和连贯。有鉴于此,译者放弃了原文的主位模式,对原句进行了拆分,根据汉语的语言习惯重新构建了主位推进模式。主要是把英文原文的长句切分为汉语中常见的散句,赋予新的主位,整个句群从主位延续模式调整为直线延续模式。重组出的译文没有改变原文深层的句义,而表层的句子结构也是地道的汉语,衔接连贯流畅,具备良好的可接受性,是成功的译文。
主位和述位作为句子结构和语言表达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仅是语言学研究的重点,同时,它在句里所发挥的功能和对语篇发展模式造成的影响对翻译实践活动中小同语言成分间的相互转换也起到很大的作用通过上述例子的分析,让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到不同语言间不同句子成分功能的异同,也了解到造成这些变化的原因所在,帮助我们在从事翻译活动时掌握这些规律.更准确、更地道、更熟练地进行两种语言的转换,忠实地传达原文意图,真正做到神形兼各的功能。
主位推进理论不仅在翻译上有助于帮助人们将内容更地道的翻译出来,在写作中也有很大帮助。合理的主位推进模式是一篇使语篇衔接清晰,顺畅连贯的重要保障。将这种新的写作手法应用于写作当中,学生在结合给定题目写出第一句话之后,会很轻松顺畅的展开之后的写作,它着重引导学生更多考虑布局谋篇和语篇内部的衔接和逻辑关系,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与实践性的。它也有利于清晰地展现出一篇文章的主题,使读者很容易掌握该篇文章的行文发展情况。因此,将主位推进模式应用于大学英语写作中会使学生有序地组织和整理材料,并写出主题明确,语义连贯,条理清晰的文章。
六、结论
本文初步探讨了系统功能语法中主位述位理沦和主位推进模式的相关理沦,并结合实例分析,阐明了通过分析句子的主位结构以及主位推进模式对了解语篇内各句子之间的内在联系与信息分布从而更好地理解整个语篇有很大的帮助。主位推进模式在翻译过程的研究和实践中是应该被重视的,对于译文中应在怎样的程度上保留原文的主位推进模式也是众多学者一直探索的问题。笔者认为,要结合不同的文体,在翻译过程中尽量保留原语的主位推进模式更能传递作者的思想和意识,但同样要结合译语的语言文化,将翻译的内容更加地道的翻译出来。
参考文献:
[1]李健,范祥涛. 基于主位推进模式的语篇翻译研究[J]. 语言与翻译,2008(1):62-66
[2]刘富丽. 英汉翻译中的主位推进模式[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5):309-312
[3]李诗芳. 主位推进模式与英汉语篇翻译策略[J]. 北京理工大學学报,2003(5):19-21
[4]彭发胜. 主语驱动原则下的汉语散文英译策略研究[J].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16(48):128-138
[5]陶源. 基于主位推进模式的汉英翻译研究[J]. 中北大学学报,2012(28):107-110
[6]黄衍.试论英语主位和述位[J]. 外国语,1985(5): 32-36
作者简介:顾雪迪(1993-),女,汉族,吉林省吉林市人,吉林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