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萍
摘要:浙江省编教材综合实践活动教材,每一单元主题都有自主主题。很多老师觉得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十分难确定,而笔者却认为,自主选题的存在有其必要性,自选主题更具特色,更符合学生的需要,也更易于师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那么如何开发具有特色的、学生喜欢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呢?笔者认为,活动的开展能显现出自己学校的特色,实施过程中不担心指导员的聘请,也就是能解决学生实践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即主题开发生活化,使综合实践活动更有特色,活动实施更有保障。
关键词:自主选题;特色主题;综合实践活动
随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国家指导纲要的颁布,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仿佛一下子有了底气。大纲的颁布,像给综合实践活动老师吃了一颗定心丸,让我们看到了综合实践活动的春天。但是现实状况又是令人担忧的,学校安排了综合实践活动课,但是任课老师却无视这样的课,所以很多孩子就错失了综合实际活动的机会。所以笔者认为,为了让综合实践活动课常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也就是活动内容尽量由师生自己决定,提供一定范围的主题,欢迎老师自主选题。而笔者却认为自主选题可依托纲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展开。
一、关注学生生活促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生活化
综合实践活动纲要指出:综合实践活动是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从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转化为活动主题,通过探究、服务、制作、体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跨学科实践性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开发如果能从学生的生活中来,是不是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会更高呢?当然,这需要老师敏锐的观察力和判断力,观察并关注学生的生活,判断孩子对这个主题的参与热情和实践性。
例:在一次午休的时候,一个同学在嚼口香糖,大家也跟着嚼。嚼着嚼着,嚼出了很多问题:“口香糖为什么难以清除?口香糖有什么特点?人们为什么喜欢嚼口香糖?乱丢口香糖是不是严重影响环境卫生?我想了解口香糖有哪些种类和口味?……”
不难发现,老师通过观察学生的生活,放手让学生去确定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的,这个主题来源于学生的生活,是学生感兴趣的。引导学生发现综合实践活动主题,老师要有一颗综合实践活动的“心”,老师要成为真正的综合实践活动“人”,做学生和综合实践活动的“红娘”,做学生和综合实践活动的引路人。
关注学生的生活,从学生生活入手,你会找到琳琅满目的活动主题,放下课本,走出教室,走进自然,走进生活,让学生带着生活的气息找寻活动主题,让生活丰富综合实践活动主题!
二、学校校本课程促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特色化
现在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校本课程,课程从设想到成型到实践,形成课程,经历了师生的共同实践,符合师生的需求。如果把学校的校本课程转化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不是学生的实践热情会更高,老师也能更好地组织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活动呢?笔者认为,这是十分可行的,不但可行性强,而且学生实践起来更游刃有余。
将已经成型的校本课程转化成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是一个非常好的综合实践活动的途径。首先校本课程是既有的课程,老师们也已经在操作了,不会给老师造成任何的负担,相反,因为以综合实践活动的形式开展,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得以改变,学生的自主性更高了,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所以借学校校本课程可以促综合实践活动更具学校特色。
三、地域特色促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更接地气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学校也是一样的,不同地域的学校也有其不同的特色。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老师,如果能把握住自己学校的地域特色,依据地域特色来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资源,丰富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主题。
原因有二:一是依据地域特色,孩子们不用花费太多的时间精力查找搜集相关资料,也就是资源是现成的,唾手可得的。如路桥区金清小学的海洋文化,金清本来就位于海边,孩子们一出家门便能看到海,看到渔船,……于是金清小学的“靠海吃海”的综合实践活动就开展起来了。
二是依据地方优势,如路桥区路南小学位于路桥南部,边上有“海空雄鹰团”,在带着孩子走进这一国防基地的同时,带领孩子开展一次以《走进海空雄鹰团》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是不是师生的收获会更多呢?基于此,笔者认为,老师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时,在主题不好确定的情况下,可以到学校的周边转一转,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家门口的综合实践活动素材。
大纲指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具体活动内容具有开放性。教师要基于学生已有经验和兴趣专长,打破学科界限,选择综合性活动内容,为学生自主活动留出余地。我们老师只有带一颗慧眼,携一颗慧心,依托大纲,引导学生把自己成长的环境、学习生活中的点滴收获,结合着综合实践活动来开展,创综合实践活动主题之特色,那么综合实践活动之花将开遍我们的校园。
参考文献:
[1]张立东.《为学生的终身发展积蓄力量》 [M].山東教育出版社
[2]郭元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与实施》[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3]姜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策略》[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