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媛
摘 要:让数学课堂回归生活是加强学生实践能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必要途径。数学作为一门工具类的学科,必须以服务生活作为最终的目的,换句话说,数学学科知识必须同生活相关联,并作为一种实用性工具帮助在学生认识世界、改造世界。那么,在具体的数学学科教学中,该如何提升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呢?首先教师该引导学生做的便是观察生活。特别是在小学阶段,小学阶段学生对于抽象化的图形和概念往往更加难以理解,但是他们的观察力相比较与成人都更为敏锐,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在具体的教学中,营造学生便于观察的环境,将数学教学同实际生活相勾连,以达到帮助提升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教学目的。
关键词:观察生活;小学数学;数学应用能力;提升策略
《新课标》也给我们明确提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小学阶段的数学也该如此。但在我们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不难发现,数学学科教学与生活应用是脱离开的,最简单就体现在学生可以快速的做出一道计算题,但一道应用题摆在学生面前时,明明是极其简单的问题,学生却很难做出来。这都是由于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数学同生活割裂开,小学学生缺乏将概念化的知识同具体的生活相联系的能力,那么自然地,数学的应用能力也就不高。换句话说,就是生活同数学学科的应用能力息息相关。那么,在具体的小学数学学科教学过程中,教师该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生活来提升数学的应用能力呢?以下是我关于这个问题的一些看法。
一、转变教师教学观念,将观察生活放入数学课堂教学中
教师是整堂数学课的引导者,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的自主能力尚未形成,所以会从模仿教师开始,所以教师首先必须以身作则,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将数学同生活相连,改变老旧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从观察生活入手,以提升自身的数学的应用能力。但在现阶段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观察生活虽然有被部分涉及到,但在现今小学数学课堂中,一块黑板、几支粉笔再加上教师的授课,一堂课便构成了。在这样的课堂教学环境之中,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获取仅仅是来自于课本和教师,与生活的联系不强,学生即使对于课堂上的数学知识掌握到了,但却很难将理论知识同生活中的事物联系起来,更不用说应用数学知识了。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从教师开始,引导学生去观察生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将观察生活融入到教学过程中来,引导学生从观察生活中提升自身的数学知识的应用,使数学学科知识有了应用之地。
二、增强学生动手能力,让学生在生活中自主观察生活
在数学中,特别是基础的小学数学学科教学。小学阶段的学生有着其独特的学习特点,而这一特点便是影响着学生的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说,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自己动手试一试、搭一搭、做一做,通过自身的体验,来确实地应用数学知识,提升数学的实际应用能力。
比方说这样一道数学应用题:小红、小宁、小佳去买铅笔,小宁买了7支,小红买了5支,小佳没有买。回家后,三个人平均分铅笔,小佳拿出4元钱,请问小佳该给小宁多少钱,给小红多少钱?
这是一道三年级的数学应用题,针对于大部分的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这道应用题并不是那么容易理解的。传统的数学课堂中,教师会进行数字上的讲解:三人总共购买了(7+5=)12支铅笔,平均分配的话每个人可以分配到(12÷3=)4支铅笔,,小佳拿出来4元钱,所以可以得出每支铅笔(4÷4=)1元,而每个人都是四支铅笔,所以每个人的支出都应该是4元,而小宁之前花了7元,小红花了5元,所以小佳该给小宁(7-4=)3元,给小红(5-4=)1元。这种教学方式运用数字关系将问题解决了,但是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于数字并不能够完全理解,即使可以对于这个问题解答进行类似问题的模仿学习,但是一旦题目更改,学生又会难以解决问题。所以说,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自己动手试一试,在这个过程中通过自身的尝试来观察数学,以此来达到数学学科的应用。比方说,教师可以帮助学生预设一个情境,让学生自主根据题目虚拟一个场景,以加深题目的理解,以学生自己将学科知识应用到生活中,所有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参与到虚拟的环境中来,在这个过程中一起观察活动,将数学应用落到实处。
小学是学生学习数学打基础的阶段,所以在这阶段,数学教师必须跟上教学大纲的要求,改變自身教学方式,创新教学设计,将观察生活融入数学学科学习中,使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确实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李英哲.论小学数学的生活化教学[J].未来英才,2016年2期.
[2]刘建新.联系生活,让数学学习变得更有趣[J].新课程·小学,2014年8期.
[3]朱建兵.浅谈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与生活的联系[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3年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