竺子明,马海燕,鲍礼宇,马航琪,李 唯
(杭州师范大学医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2013年6月,浙江省卫生厅(现已与浙江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合并,挂牌浙江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卫生人才资源双下沉”工作要求,科学规划优质人力资源下沉基层,加大基层卫生人才配备力度,提升基层服务能力水平,增加预防医学本科专业的定向培养工作[1]。
非智力因素,这一概念是由美国心理学家Alexander[2]于1935年首次提出,是指影响个体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智力因素以外的,主要由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五种心理因素组成[3]。最新研究表明:一个人的成功,20%归因于其智力因素,而80%依赖于其非智力因素[4]。本研究于2016年10月开展调查以了解浙江省预防医学定向生与非定向生学习成绩、非智力因素的差异,分析学习成绩与非智力因素的相关性。
本次调查的预防医学专业定向生特指为浙江省内招生的提前批次生源。对浙江中医药大学、温州医科大学、杭州师范大学三所高校的2012-2015级预防医学本科生发放调查问卷,采用整群随机抽样。共493人,其中定向生222人,非定向生271人。发放问卷共550份,回收问卷521份,有效问卷493份。问卷回收率94.7%,有效率为94.6%。
采用现场问卷调查。问卷内容主要包括:(1)一般人口学特征;(2)学习现状;(3)智力因素量表[5]:内容包括学习动机、学习态度、为人态度、个性品质、自我调节与学习情感等共6项内容,正向赋分,即得分越高,越符合;(4)专业选择与职业心理现状。
将每个样本的原始数据记录在EXCEL 2010,数据分析应用SPSS 19.0软件。采用描述性分析、χ2检验、秩和检验和多重线性回归模型进行资料分析。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493名学生的性别、生源地、高考成绩、年级分布等基本情况(见表1)。定向生与非定向生的生源地分布、高考成绩、年级分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
非定向生的学习平均绩点高分段(≥3.5)人数较定向生人数多,定向生的学习平均绩点低分段(<2.5)人数较非定向生人数多,两类学生的学习成绩分布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2)。
非定向生的为人态度、学习态度的得分较定向生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定向生的个性品质得分比非定向生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定向生的学习动机、自我调节比定向生高,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定向生的学习情感比非定向生高,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3)。
表1 学生的一般特征(n=493)
表2 定向生与非定向生的在校学习成绩比较
注:Z*:秩和检验
表3 定向生与非定向生的非智力因素比较(n=493)
1.专业选择的原因。定向生有选择专业主要是“听从父母建议”(39.6%)与“就业方便”(34.2%),非定向生50.2%属于高考志愿被调剂。对专业感兴趣而选择本专业的比例在两类学生中都不高。
2.职业心理现状。定向生有明确就业方向(55.4%)、愿意到基层工作(83.8%)、毕业后从事专业相关工作(97.7%)的比例均比非定向生(22.5%,59.8%,91.9%)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非定向生具有明确考研意愿(51.7%)的比例比定向生(14.9%)高,具有明显的差异性(P<0.001),但有“50.0%”的定向生在考虑是否考研。
将调查对象的性别、年级等因素作为调整因素,以在校学习成绩为因变量,以学习动机、学习态度、为人态度、个性品质、自我调节与学习情感为自变量(赋值:0=很不符合;1=不符合;2=一般;3=符合;4=非常符合)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定向生的非智力因素与学习成绩存在相关性:自我调节、学习情感与学习成绩正相关(见表4)。
非定向生的非智力因素同样与学习成绩存在关联性: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情感与成绩正相关,个性品质与学习成绩负相关(见表5)。
表4 定向生的非智力因素与学习成绩的关系
表5 非定向生的非智力因素与学习成绩的关系
结果显示,预防医学专业的非定向生为人态度、学习态度的得分高于定向生。可能的原因一方面是两类学生的专业性质不同,定向生毕业后的工作由生源地当地政府直接分配,且学习期间有经济补偿[1],而非定向生并没有以上优待。另一方面可能是两类学生的职业心理现状差异造成,调查发现,非定向生具有较高的考研意愿。因此,非定向生在校期间会努力实现自己的职业规划,在学习中会更端正自己的态度。定向生难免会出现只要毕业就好的心态,从而松懈学习态度。
非定向生的个性品质得分高于定向生,该维度的得分差异,主要来自于“有强烈的自尊心”、“能够保持自信”两题的得分差异,可能与非定向生的高考成绩、大学期间的在校学习成绩均优于定向生,使得他们在学习中更具有自信。同时,部分非定向生选择该专业是因为无奈被调剂,他们的自尊心会更强烈。
值得一提是定向生的学习情感得分较高,可能与学生当初选择专业的原因有关,定向生中34.2%是因为“发展前景好,就业方便”,39.6%是因为“听从父母亲戚的建议”选择预防医学专业,而非定向中50.2%的学生是因为“高考志愿属于被调剂”而选择本专业。同时,定向生有明确就业方向、愿意到基层工作的、毕业后从事专业相关的职业的率均比非定向生高,“大部分定向生已具有明确的就业意向”这一现象贴合政府制定定向生政策的初衷。
结果显示,预防医学生的学习情感越高,在校学习成绩往往越好。学习情感是一种积极的情绪表现,指的是人对学习是否符合需要产生的态度体验。正如国内外研究表明,天资非常聪明的学生和天资极差的学生仅占15%,而90%以上的学生学习成绩的差异主要是由非智力因素——学习情感造成的[6]。
与非定向生学习成绩相关的主要是个性品质、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动机越强,学习的积极性就越高。学习动机是推动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的一种动因或力量,是促使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动力所在,受到就业前景或成才捷径等内部因素与规定目标等外部因素的共同影响。
随着学生年龄、知识的增长,社会的影响对学生学习动机的形成作用越来越大[7]。学习态度是一种通过学习形成的、指向学习对象并影响个人对学习活动作出选择的反应准备状态[8]。学习态度对学习活动的顺利进行以及学习成绩的取得具有促进作用。
个性品质与学习成绩呈负相关。可能原因是学生在该维度得分过高,表示其过高表现自信、过于追求冒险,反而会粗心大意,导致学习成绩下降,这一研究结果符合艾森克个性理论[9]。自我调节是当人们达到了自己制定的标准时,用自己能够控制的奖赏来加强和维持自己的行为的过程,对于定向生而言,自我调节越强,学习成绩越好。
综上所述,预防医学生的在校学习成绩受多种非智力因素的影响。为此,医学院校应注重培养预防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激发学习情感,端正学习态度,塑造良好个性。并且,应根据预防医学专业定向生与非定向生各自的特点因材施教。
定向生在个性品质、为人态度、学习态度维度的得分均低于非定向生,定向生的学习情感、自我调节与学习成绩相关,而与非定向生学习成绩相关的非智力因素是学习动机、个性品质、学习态度、学习情感。针对非定向生学习成绩与学习动机相关的结果,应强化明确非定向生的学习动机,帮助其树立长远的学习目标,培养学生专业兴趣,增强内在学习动机。针对定向生应注重自我调节能力的培养,教师应积极改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指导学生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与任务目标。从而,促使定向生克服困难,帮助其学会自我归因与自我奖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