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X理论假设的高校内部管理模式嬗变探究

2018-08-22 05:37贾彦辉
中国集体经济 2018年18期
关键词:案例分析

贾彦辉

摘要:武漢纺织大学铁人班作为高校探索内部管理模式的排头兵和急先锋对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带来了深远影响,对传统开放式大学自由管理的学生培养方案进行了变革尝试。文章试以铁人班为案例,基于X理论假设对铁人班的管理运作模式进行执行研究,通过案例分析,期许为当前我国高校内部管理变革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高校内部管理;X理论假设;案例分析

自大学扩招肇始,中国高校学生基数剧增,教育存量不断增大,为了更好地提供资源支持,在现代教育实践改革活动中,国家不断对高校投入优质的教育资源,高校基础设施日臻完善。但是,与此相悖的正是大学生群体培养素质的整体下滑,如何培养高质量的学生以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以适应国家对于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正成为教育主管部门、学生培养部门急需思考并亟待解决的问题。而管理归根到底是对人的管理,现代的管理机理和行为也都必须以人性假设理论和需求动机理论的研究为基础和前提,高校管理者面对的是思想活跃的师生群体,更需探究人性需求以及动机密钥,才能形成良好的激励,实现教育现状的较好改观。

“教育要发展,根本靠改革。要以体制机制改革为重点,鼓励地方和学校大胆探索和试验,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创新人才培养体制、办学体制、教育管理体制” 这是国家立足于新的时代背景之下提出的对教育改革的殷殷希望,更是教育改革的动力来源。与此同时,“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 在国家助力教育改革过程中,高等教育迎来了发展的契机,探索高校内部管理模式的机制创新更是一种成本较低、风险较小、可操作性较强的有益探索。武汉纺织大学为更好的实践素质教育,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能力,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尝试。文章以铁人班的具体实践为个案进行研究,力图从X理论假设的角度进行剖析,探讨铁人班成功试点的经验教训,以期对当前我国的教育改革实践活动会有启示和借鉴作用。

一、X理论及其理论假设延伸

美国学者道格拉斯·麦克雷戈提出的关于人性假设理论是对管理学理论渊源与实践探索的重要支柱,尤其是人性假设X理论,X理论的核心观点是要证明人是“经济人”,X其理论假设为:一般人有一种不喜欢工作的本性,只要可能,他就会逃避工作;由于人类不喜欢工作的本性,对于绝大多数人必须加以强迫、控制、指挥,以惩罚相威胁,使他们为实现组织目标而付出适当的努力;一般人宁愿受指挥,希望逃避责任,较少有野心,对安全的需求高于一切。引用X理论假设可以假设:1.大部分的大学生不喜欢学习,尤其是在繁重的课业压迫之下的被动学习,只要有可能或者学校教学管理过松他就会逃避学习。2.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必须通过强迫、控制、指挥或者惩罚的方式去营造一种紧张的学习竞争环境才能激发出学习内在的学习动力,在这样一个过程中提升教学质量。3.大部分学生都在宁愿被逼迫、被指挥地去学习,希望尽可能的逃避学习责任,很少有学习上进心的,对安逸和舒适的需求高于一切。在实际生活中主要体现在学生自我控制能力不强、部分学生失去学习信心、信息危机和学生在大学生活中找不到自我等突出的学习问题有待研究解决。正是基于这种人性好逸恶劳的假设,故要想实现更好的管理就必须采取命令、强制的管理方式。

二、武汉纺织大学铁人班案例分析

武汉纺织大学“铁人班”是一种高校内部管理模式探索的大胆创新之举,其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非智力能力素质,促进其智力和人格的良好发展,使之成为具有“铁的意志、铁的纪律、铁的身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能够更好的服务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承担起国家和社会赋予的责任。铁人班的具体实践以及成果展示都经受住了市场的检验,是对我国高等教育内部管理机制的创新示范。

(一)前期选拔筛选

1. 自愿报名。学生自愿报名是铁人班存在的前提条件。铁人班在招生的宣传阶段就已经公布了关于报名的种种综合指标,明确了招生的标准以及规模,使得学生在对这一创新模式有了初步了解的基础之上进行自愿报名。学校只是搭建了一个平台,给学生更多的选择机会,学生也正是意识到自身在无外力促使下学习活动很难持久有效才狠下心来报名接受管理。另一方面,接受后期强制性的管理也正映衬出经济人的人性假设,即每个个体深知自己在没有强制的外部环境压迫下会本能的趋利避害,寻求安逸。

2. 科学测评。相对科学的筛选方法是铁人班较高信度的保证。为了规避传统意义上面试中的马太叠加效应,学院在筛选程序中巧妙的借鉴了“盲选”的合理成分,为避免学院老师对本学院学生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在筛选过程中陷入“晕轮效应”的误区,从而造成筛选结果有失公允,学院邀请外院的老师以及各大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资深专家进行测评,就是这样去评估报名学生对于铁人模式和文化的认同程度以及其他非智力因素,然后由评委进行投票,依据票数的高低来确定最终的人选。这种测评模式就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对可塑性潜力的深度发掘,更能在一定程度上印证铁人班的试点效度。

(二)中期培养管理

1. 体魄煅铸。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健康更是人力资本的基础承载。铁人班深谙此理,在实际的操作中通过规则的设定来把成员的健康日常作息规律常态化、规范化,铁人班每晚会组织长跑,不定期进行拉练,正是在体育运动中磨练成员的意志,煅铸其强健的体魄,为自身的健康做出最为长远的投资。在铁人班组织的各项活动中体现了对“铁的身体,铁的意志”之铁文化的塑造,当健康运动俨然成为团队成员的习惯之时,和大多数蜗居在宿舍的大学生群体相比,铁人班成员已经实现了更高层次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并为日后的一切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 知识混冶。对通识文化的尊崇是铁人班教育的不懈追求。铁人班同样是通过制度化去规范学习行为,每天的晨读活动是铁人班铁打不动的纪律,除了每日学习外语、古文之外,铁人班成员还被要求每天练习书法,进行轮流班务管理的历练,学习的范围不仅仅局限于自身的专业知识,更多的也是学习各种通识知识,通过这样的学习活动来提升成员的综合能力,实现由专才培养向通才培养的转变,进一步的培养成员全方位知识网络,提高成员的市场适应能力,在知识学习过程中实现素质教育。

3. 能力淬煉。对培养能力的检验是铁人班模式的试金石。在培养过程中铁人班人为的创造了更多的平台去让每个个体成员去展示自己。除此之外,为了更好的检测铁人班的培养质量,学院管理者更是突破了传统的教育模式,实行社会生存训练的实践活动。铁人班成员被放在一个陌生的城市,以仅有的十元钱实现为期七天的生存挑战,不能向亲朋好友求助,只能按照先前的约定通过自己的合法劳动解决食宿问题,并尽可能的赚钱作为最终的评价标准,这种残酷的生存训练是对传统课堂授课、学校管理的一种创新,更是在学生进入社会之前对学生进行的社会化教育。

(三)后期市场检验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铁人班培养模式下众多学生的巨大潜力得到了挖掘,在阶段性的总结之时就已可见一斑,有些在全国英语竞赛中多次获奖、更有全院一半以上的国家奖学金获得者皆出自铁人班。在毕业就业之时铁人班更是彰显了自身的良好素质,据了解,七名毕业生中有两人考上了研究生,其他五名同学则进入了知名企业,用人单位非常满意他们的素质。在全国大学生普遍就业难的大背景之下,铁人班的毕业生因其自身过硬的素质得到了市场的肯定和青睐。

三、研究逻辑衔接

明确管理对象的动机与诉求是进行高质量管理艺术的必要之义。高等教育管理活动更是如此,自由确实是大学的魂魄,但是这里所说的自由是建立在一种高度自觉境界上对真理的追求自由,对知识的创造自由,对灵魂解放的拥赖自由,是一种在掌握好基本知识奠基之上的自由创造,并非是学生在求学过程中的“伪自由”(以自由为名的态度懈怠),这就回归到人性的基本假设,X理论发轫于巨量理论与实践之中,抽象概括出基本的人类行为动机,具有一定的普适性,可以逻辑延伸到高等教育中学生的学习活动,即通过一种命令下放式的任务分配模式来间接发掘被管理对象的潜力,也正是基于这种管理对象的特性,考虑到教育资源的稀缺性和排他性,因此有必要对学生学习动机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在高等教育内部管理理念、管理模式上进行动态调整,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率,同时也满足学生的教育获得感。

四、借鉴意义

(一)转变高校领导者管理理念

管理理念的转变是实现管理创新的先导。传统意义上说高校要想发展需要在与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博弈中争取更多的自主权抑或争取到更多国家项目和资金的支持,但是在这一模式下,不需外部教育行政部门的授权许可,高校可在自身权限范围以内进行竞争圈试点创新,同时这项模式的推进成本较低,风险较小,这也是铁人班能够顺利实施的重要原因之一。

从另一个视阈来看,作为高校管理者首先应该转变其管理思想,尤其是对管理对象学生群体普遍性质的学习动机进行研讨,对抽象出来的人性假设进行深刻的解读。其次,高校管理者应该辅之以专项基金用来表彰学校内部对于教学活动有重大创新或重大贡献的教师,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使全校管理主体更加多元化,管理手段和方法更具多样性,形成通力合作、群策群力的良好发展格局。

(二)可适度引入竞争机制使之良性竞争

1. 科学分类。市场经济背景之下,要充分利用竞争这一有效的手段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在高校扩招的今天,高校本科生教育受众过多,大班教学以一对多,学生接受教育的质量一般,且教学效率有限,师生积极性普遍不高。经济人假设中认为,人是理性人会自觉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故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也都有此动机,教师想要在薪酬、晋升、尊重等方面达到或极力靠近理想状态,学生则期待在知识、奖励、成长等方面达到个人预期。因此,可以尝试将同一专业的大班划分成两个班级进行教学活动的竞争管理,高校只需做好监督引导工作,通过制度规章的设计将两班纳入良性竞争的轨道中来,使竞争双方都能极大的提高自身的创造力,提高教育整体效益。

2. 多维指导。素质教育一直以来都是教育领域改革的前瞻趋向。现在的应试教育体制下,不论是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社会还是学校和家长都秉承“分数第一”的教育理念,在教学实践中不太重视对学生品行、综合素质等的培育,这才使得培养出来的学生难以更好的满足市场的发展要求。多维指导就是一种素质教育的先声,正如武汉铁人班为例,除学习本专业知识以外,还可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熏陶,通过参加各种活动,学习并掌握各项社会技能,通过组织内部的磨合,淡化X理论下天生以自我为中心,对组织需要漠不关心的人性反面,使学生在追求知识之余还能愉悦身心,提高自身的非智力因素,实现高校学生更好的与社会接轨、更好全面的发展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三)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正是教育活动的多维培养决定了对人才质量的评价理应也是多元的。教育评价活动的开展是对教育观趋向的不断匡正,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则是教育评价活动的核心所在,武汉铁人班在制定严格规章制度的基础上又辅之以科学的考评体系,这才能全面监测到铁人班模式下的学生培养质量,高校应在充分认知经济人人性理论的基础上,利用专业化的评估手段和工具对进行改革和未进行改革的人才培养质量进行对比测评,设计出既符合实际校情又与人性理论合拍的评价体系,实现高校内部教育管理的自我发展与自我完善。

武汉铁人班立足于经济人假设下的管理模式改革是对当前教育实践活动的嬗变探索,是对我国高等教育内部管理模式机制创新的有益尝试,赋予了中国高等教育很大的发展启示。从人才的非智力因素培养到全面素质的孕育,武汉铁人班顺应了社会对于人才的培养质量需求,跳出了高校不良发展的窠臼,虽已过去多年,但对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引荐价值。希望更多的高校在当今深化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推进高校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时代背景下,积极摸索内部管理创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构筑中国特色教育机制,形成一个开放、包容、多元、共享的现代化教育共同体,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教育梦做出特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佚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J].中国高等教育,2012(09).

[2]芮明杰.管理学:现代的观点[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3]孙士新,李海燕.X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学生现状及应对措施[J].成人教育,2014(08).

[4]胡福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N].光明日报,1978-05-11.

(作者单位:贵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猜你喜欢
案例分析
中学数学中的解题教学及案例分析
以实践教学为主体的创业教育模式研究
高校办公自动化系统建设案例分析
“互联网+”下的商业模式创新案例分析
科技劳动视角下的超额剩余价值来源探析
父亲缺失案例分析
冷库建筑火灾特点及调查方法研究
利用数据流进行电控故障诊断的案例分析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案例分析
让语文课堂评价语绽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