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远征,陈 蕾
(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哈尔滨 150001;2.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哈尔滨 150040)
抽动秽语综合征(TS)是一种以肌肉迅速、不规则的抽动甚或暴发性不自主运动的运动障碍性疾病,约有半数患者可有重复性暴发性的无意义怪声,多在2~15岁起病,男女之比为(3~4):1[1]。本病发作具有反复性,常在精神紧张时加重,放松时减轻,并伴有不同程度的行为改变。本研究通过观察于氏头针与西药治疗的差异,比较并评价患者疗效,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所选取60例患者均来自于2014年12月-2016年4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针灸二门诊或病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其中年龄最小者8岁,最大者17岁。2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
表1 2组一般情况比较(x± s ,n = 30)
1.2 诊断标准 参照2013年《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DSM-V)Tourette氏障碍的相关诊断标准[2]:1)在疾病的某段时间内存在多种运动和一个或更多的发声抽动,尽管不一定同时出现;2)抽动的频率可以有强有弱,但自第一次抽动发生起持续超过一年;3)于18岁之前发生;4)这种障碍不能归因于某种物质(例如,可卡因)的生理效应或其他躯体疾病(例如,亨廷顿氏舞蹈病、病毒性脑炎)。
1.3 纳入标准 1)符合上诉诊断标准;2)年龄<18岁;3)坚持配合治疗,完成疗程者;4)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1)严重的器质性疾病、小舞蹈病、习惯性痉挛、亨廷顿病等疾病;2)未能坚持本方案或接受其他治疗方法;3)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1.5 治疗方法
1.5.1 治疗组 根据于氏头针取穴法,取顶前区(从前顶至囟会及其向左、右各1寸及2寸的平行线)、顶区(从百会至前顶及其向左、右各1寸及2寸的平行线)、额区(从囟会至神庭及其向左、右各1寸及2寸的平行线)[3],各穴位常规消毒后,采用0.40 mm×40 mm一次性毫针自头皮各穴斜刺入帽状腱膜下层,然后平行进针约20~25 mm,得气后快速捻转2~3 min,频率约200次/min,留针6~8 h,留针期间每2 h捻转1次。1次/d,针刺6 d休息1 d,为1个疗程。共进行8个疗程。
1.5.2 对照组 给予氟哌啶醇片(北京太洋药业,国药准字H11020647)口服。起始剂量为1~2 mg,2次/d,效果不佳者7 d后每次加服1 mg。逐步加至控制剂量,最大剂量每日不超过10 mg。7 d为1个疗程,共进行8个疗程。
1.6 疗效标准 参照耶鲁抽动症整体严重度量表(YGTSS)[4]评价患者入院时病情轻重和并根据积分进步率评价疗效。积分进步率[5]=(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1)临床控制:积分进步率≥95%;2)显效:积分进步率≥75%;3)有效:积分进步率≥30%;4)无效:积分进步率<30%。
1.7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均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用配对t检验,等级资料用秩和检验。
2.1 2组治疗前后YGTSS量表积分比较 见表2。
2.2 2组临床疗效结果比较 见表3。
2.3 2组不良反应比较 见表4。
本病目前病因、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其基因表达异常有关。该病具有复杂的遗传模式,影像学研究普遍认为TS患者中枢神经系统有结构改变[6],还可能与精神、感染、外伤、母孕期或围产期异常因素等有关[7-9]。西医治疗常用的药物有多巴胺受体阻滞剂(如氟哌啶醇)、选择性单胺能拮抗剂(利司培酮)、中枢性α受体激动剂(可乐定)等。治疗方案为低剂量开始,逐渐缓慢加量至目标治疗剂量[10-11]。但因副作用明显,远期治疗效果不佳。
表2 2组治疗前后YGTSS量表积分比较(x± s ,n = 30) 分
表3 2组临床疗效结果比较(n = 30) 例
表4 2组不良反应比较(n = 30) 例
根据中医文献中相关论述,如《张氏医·瘛疭》中有“瘛者,筋脉拘急也;疭者,筋脉弛纵也,俗谓之抽。”本病属于“抽搐”“瘛疭”“痉病”“慢惊风”等范畴。《医林改错》曰:“灵机记性不在心而在脑。”本病病位在脑,脑髓神机失调为其关键病机[12]。脑为元神之府,故脑髓失养则可表现为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脑主元神,神能驭气,散动觉之气于筋而达百节,髓海不足则可导致筋脉失养,而出现筋脉拘急、运动障碍等症状,面部筋脉拘急则挤眉弄眼,喉部筋脉拘急则频发怪声,四肢筋脉拘急则出现四肢肌肉抽动。本研究所取腧穴位于额叶及顶叶对应的头皮区,额区主要应用于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行为异常等,顶区及顶前区主要应用于肌张力异常、肌肉抽动、不自主运动等。《素问·骨空论》云:“督脉者……与太阳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上,入络脑。”百会、前顶、囟会、神庭等穴位均属于督脉,督脉能益脑髓且与神志活动相关,疏利脑窍,调神导气。督脉及其络脉又与足太阳经有同行和相交,《灵枢·经脉》中记载足太阳经“是主筋所生病者”,可进一步加强针刺疗效。研究表明[13-14],头针能增加大脑皮层的血流量,对大脑皮层及上、下运动神经元起到刺激作用,通过兴奋大脑皮层和周围神经而产生调整效应,从中枢及周围达到改善症状的作用。丛刺及反复捻针均能增强大脑皮层相应区域的刺激量,但应避免刺激量过大引起过度兴奋。
本研究表明,TS患者经西药或于氏头穴丛刺治疗8个疗程后,从YGTSS评分进步率、总有效率及治疗后不良反应来看,于氏头针治疗疗效及安全性均优于西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