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的针灸治疗痛风选穴规律研究

2018-08-22 09:36龙天雷王富春金美娜黄腾蛟王朝辉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年4期

龙天雷,王富春,金美娜,刘 超,黄腾蛟,王朝辉

(长春中医药大学,长春 130117)

痛风(Gout)是长期尿酸和嘌呤代谢紊乱引起的一组疾病[1],临床主要表现为血尿酸升高,受累关节突发红、肿、热、痛,且疼痛剧烈,可伴有痛风石沉积、关节畸形等特异性症状。中医认为其病位在胃肠,基本病机为中满内热浊停[2]。针灸作为一种便捷、无毒副作用的治疗方法,在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时显示了

其独特的作用[3-4]。而不同医家在针灸治疗痛风时,治则各异,选穴不一[5-8]。课题组对近10年的期刊文献进行整理,以期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对归纳后的文献进行数据挖掘,为针灸治疗痛风的临床处方提供建议。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来源 文献来源于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Pubmed。起止时间为2007年1月-2016年10月。

1.2 检索 策略由2名接受过系统数据挖掘技术培训的专业人员进行文献的检索,并按照制定的纳入排除标准,收集整理检索到的文献[9]。中文检索关键词为“针刺”“针灸”“痛风”“痛风性关节炎”,英文检索关键词为“acupuncture”“needling”“gout”“go ut arthritis”。

1.3 纳入标准 1)必须为使用针灸或针灸结合其他穴位治疗方法如刺血、拔罐、针刀等方式治疗痛风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2)纳入的研究中,研究对象必须符合痛风的诊断标准。

1.4 排除标准 1)排除专家经验、个案报道和动物实验性文献;2)排除耳针、眼针等全息针法为治疗手段的文献;3)排除针灸配合药物共同治疗痛风的文献;4)排除重复发表的文献,同一时期内重复发表的,保留距今时间更近的文献;5)排除未提及所选穴位的文献。

1.5 资料统计 将针灸处方中的主方录入中医传统辅助平台,调整支持度为2,置信度为0.9,进行数据分析。

2 结果

2.1 文献检索结果 共检索到国内外文献168篇,其中中文138篇,英文30篇。根据纳入排除标准,最终纳入文献共38篇,其中中文35篇,英文3篇。

2.2 当代期刊类文献中主治痛风的腧穴频次统计 见表1。

2.3 当代期刊类文献中主治痛风的腧穴归经分析 见表2。

2.4 当代期刊类文献中主治痛风的腧穴穴性分析 见表3。

2.5 选穴配伍关联分析 在最终纳入的30篇文献中,单穴处方1首,双穴处方1首,其余为多穴处方。所选用的腧穴配伍中,足三里配三阴交同时出现的比重最大,达到33.33%,其次为阴陵泉配三阴交,为26.67%。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中,设定关联度为2,置信度为0.9时,分析对穴取穴规律,见图1。

表3 当代期刊类文献中主治痛风的腧穴穴性分析

图1 选穴配伍关联分析

3 结语

痛风作为一种以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其选穴频次最高的为阿是穴,充分体现了针灸理论中“以痛为腧”的治疗思想[10]。此外,痛风常见的中医证型为脾肾两虚和气血不足[11],频次最高的经穴为足三里、三阴交、阴陵泉,可以起到补益气血、滋肝养肾的作用。痛风为长期慢性疾病,损耗气血,故取穴时多选取脾、胃两经穴位,以使气血生化有源,后天之本得养,从而达到治疗本病的目的。特定穴位的选择中,五输穴的选用比较集中,因五输穴分属五行,又是“二十七气”所在,临证选用,便于随证加减,且疗效显著。

在治疗痛风时,足三里与三阴交通常出现在同一针灸处方中。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合穴”,四总穴之一,是人体强壮保健首选要穴,具有气血双补的功效;三阴交为肝脾肾三经交汇,具有滋补肝肾、活血化瘀的功效;两穴合用,合于表里配穴,沟通胃、脾、肝、肾四经,能通经调脏,行气活血,扶正固本,根除痹痛。

痛风作为一种临床较常见的难治性疾病[12],单一的、随证的取穴方法,已经不利于临床疗效的提高和高效治法的推广。随着对本病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与开展,将本病的针灸处方进行分证型挖掘与分析,对治疗本病的针灸处方的研究与形成,将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存在一定不足,没有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从而评价纳入的针灸处方的质量,可能会对研究结果造成一定影响,更加全面的、包括Meta分析在内的数据挖掘手段能获得更加准确的配穴方法。同时,本研究尚处在理论阶段,可以运用现代实验技术方法,进行实验验证,并通过一定的临床实践进行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