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岩
摘 要: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平板、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不断普及,促使学习方式不断更新,泛在学习成为继数字化学习、移动学习之后新的学习方式。微课的出现使得泛在学习获得了新的发展,微课作为知识传播的载体,微课教学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探讨泛在学习环境下微课的教学设计及相关原则。
关键词: 泛在学习 微课 教学设计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学习方式不断更新,泛在学习成为当前人们研究的热点之一。泛在学习的出现使得人们获取知识的渠道不断增加,同时为人们获取零散的知识提供了理论支撑,让碎片化学习成为可能,更好地引导人们随时随地获取知识,大大提高学习效率,极大地拓宽人们的视野,使终身学习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
一、泛在学习
(一)泛在學习的概念
“泛在学习”英文是Ubiquitous Learning,就是我们常说的U-learning,也被称为无缝学习、普适学习、无处不在的学习。2007年的《中国电化教育》提到:泛在学习是普适计算环境下未来的学习方式,是一种任何人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刻获取所需的任何信息的方式,是提供学生一个可以在任何地方、随时使用手边可以取得的科技工具进行学习活动。其实泛在学习就是一种无处不在的学习,是一种任何人(anyone)可以在任何时间(anytime)、任何地点(anywhere)使用智能终端设备(any device)获取所需的任何信息(anything)的方式。也就是利用信息技术提供学生一个随时随地利用设备进行学习活动的5A(anyone、anytime、anywhere、any device、anything)学习。
(二)泛在学习的特点
1.泛在性。学习的发生是无处不在的,每个人的需求是无处不在的,学习资源存在各种空间也是无处不在的。泛在学习给学习者提供了充分自由的学习空间,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无缝学习环境”。
2.交互性。泛在学习给学习者提供现实的场景,学习者可以实现人和设备的交互及人和现实的交互。学习者利用设备随时随地与专家、教师或者同伴进行讨论和交流。从泛在学习环境中获取信息,实现信息交互、学习互动。
3.情境性。情境感知是泛在学习的本质特征,泛在学习不是将学习者固定在某一个特定的学习环境中,而是可以自己选择学习环境。计算机融入学习者日常生活中,在数字化的虚拟现实中,学习者可以体验到真实的学习环境。
4.智能性。学习者选择智能化的设备,智能化管理全部学习活动,还可以根据个性化要求提供个性化信息,实现人性化管理。泛在学习使用智能化的通信设备和便携的移动终端设备,给学习者提供了开放的智能化的智能空间。
二、微课
(一)微课的概念
国内最早提出微课的是广东省佛山市教育局的胡铁生,首次提出了“微课(Micro Learning Resource)”的概念。焦建利教授认为微课强调的是以某一知识点为目标,短小精悍的在线教学视频。“微课”是指经过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以流媒体形式展示的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而完整的教学活动所必需的相关数字化资源,学习者可以自主地学习、重复学习。
(二)微课的特点
1.教学时间较短。组成微课的核心内容是教学短视频。“微课”大概保持在10分钟以内,一般为5分钟-8分钟。以短小的方式呈现,倾向于片段化的阅读和学习方式,可以满足泛在学习的学习方式。
2.教学内容较少。“微课”内容比较精简,主题明确,也可以称为“微课堂”。仔细讲解教学中的学科知识点,突出课堂教学中重点、难点、疑点内容,或者使用微课放在某个教学环节中,实现课堂的教与学。
3.主题突出、内容具体。微课选题小,教学目标明确,一个课程就一个主题,研究问题主要来源于教育教学具体实践中的具体问题,或者难点突破、重点强调等可以解决的真实问题。比较具有针对性,使知识点具体清楚地展现出来。
三、泛在学习环境下的微课教学设计
(一)泛在学习环境下的微课教学设计
1.教学过程
(1)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是学生自学的一种方式,目的是为课堂学习做准备,能够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对即将学习的内容有大致了解。通过先学后教这种方式,能够给学生提供独立思考的机会,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生可以在课前利用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在网络上搜集相关知识,记录下有疑问的地方,采取碎片化的学习方式预习,提高学生学习质量及主动性和积极性。
(2)新课导入
微课导入是为了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集中注意力,突出后续教学内容。在导入环节不能占据太长时间,符合主题的同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以直观的方式使学生理解学习内容,并留下深刻印象。比如:可以设置一个问题导入或者故事导入,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3)课堂提问
在微课设计中加入课堂提问,可以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强化与巩固。微课需要师生互动环节,教师可以适当设置问题,帮助学生验证自己是否掌握了所学内容,检验学生的听课效果。比如在微课教学设计中,可以在设置问题之后,视频停留几秒钟再出现正确答案,或者提示学生暂停视频,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
(4)课堂总结
课堂总结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进行教学回顾,梳理整个知识框架,有利于突出重点,让学生回顾所学知识,促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使学习者更好地掌握。微课是每个知识点的细化,总结是对知识点的归纳和总结,能够给学生留下系统、完整的印象。比如在微课总结后,可以提出新的问题,引发新的思考和行动。
(5)课后作业
由于每个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差异,对知识的接受情况不同,作业是巩固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根据教学情况安排设计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学生可以回顾整个微课,完成作业。比如在微课结束的时候,给学生布置作业,可以是与知识相关的问答题,也可以是开放性的思考题,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设置课外自主学习交流平台,在这里讨论学习。
2.教学方法
(1)讲授法。这是一种教师讲、学生听的活动,能在短时间内让学生获得大量系统的知识。比如在设计微课的时候,教师把所讲知识点以授课的方式,通过口头语言,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出来。
(2)启发法。在微课教学中,为调动学生积极性采取的方式,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微课开始时通过图片形式导入,创设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
(3)演示法。教师在微课教学时把各种实物或者教具展示给学生看,或者通过现代化教學手段,形象化地展现知识的变化过程。比如在微课设计中,通过实物、模型等的演示,学生能够从演示中感知变化过程,引导学生观察,结合演示进行讲解,使学生获得知识。
(4)任务驱动法。在教学过程中把知识融合到不同任务之中,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带着任务学习,通过任务完成过程学习新知识,任务作为驱动力,能够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比如在微课设计中创设情境、提出任务、分析任务及总结。
(二)泛在学习环境下微课教学设计原则
1.开放性原则。微课教学设计要符合泛在学习的环境,互联网环境下的移动终端给学习者带来了便利,微课学习的开放性就是指学习资源获取的自由,能够给学习者提供开放的学习空间,学习者利用移动设备随时随地学习。学习者可以利用移动设备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下载需要的微课等各种学习信息,并进行相关学习。
2.个性化原则。泛在学习环境下,以学习者的需求为主,根据学习者自身学习水平、认知风格、学习动力等,安排个性化的学习路径,为学习者提供个性化服务。比如,课前,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预习,课后继续返回学习微课,微课的学习以视频形式为主,学生观看过程中还根据自己的情况暂停,满足个性化学习。
3.情感化原则。微课的设计要符合学习者的情感特征,考虑到学习者的情感体验。泛在学习环境下,微课设计要有感染力,积极的情绪会激发学习者的热情,激发学习者的求知欲,提高学习效率。
4.微型化原则。微课以“微”为显著特点,微课设计视频时长不超过十分钟,微课要具有针对性,针对某个细小知识点或者具体问题,把知识点细化,将课程分割成若干知识点,突出教学重难点,有针对性地解决具体问题,让学习者在短时间内获得信息。
参考文献:
[1]李梦杰,林秀瑜.泛在学习环境下微课学习平台的设计策略研究[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6(24):58-62.
[2]王成霞,袁俊娥.泛在学习环境下利用微型资源学习模式及成效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6(42):222-223.
[3]魏建,桑学峰.泛在学习环境下微课教学模式设计[J].无线互联科技,2015(21):104-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