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党对艺术类师生信仰吸引力的对策研究

2018-08-21 05:05杨政
学周刊 2018年25期
关键词:提升信仰马克思主义

杨政

摘 要:科学的信仰是青年成长成才的重要因素。但由于多种原因,当前艺术类师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状况不容乐观,他们有的理想信念缺失,有的信仰不坚定。本文旨在通过对学生本体特征、信仰状况、环境因素等方面的分析,找到提升艺术类师生信仰教育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艺术类师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提升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25-0190-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25.122

高校大学生和青年教师是广大青年中的佼佼者,他们文化知识相对丰富、思维活跃,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所在。而党员则是这个群体中的领头雁,他们学习好、素质高、综合能力强、充满朝气,他们自身的素质状况直接关系到了党在广大青年学生中的形象和影响。因此,做好他们的先进性教育是高校工作的重要课题,也关乎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加强以信仰教育为核心的思想政治教育。

作为一名高校艺术类党员教师,我平时在与一些学生党员或是入党不久同志的接触中,不经意间就会发现他们中一些不符合党员身份的思想,比如对党作风建设前途的悲观,对党队伍建设的怀疑,甚至无端觉得会有大量党员退党;又或是对党正在从事的重大工作的成绩还表示不屑或否定,如此种种,说明这些同志信仰状况堪忧。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对党的前途命运缺乏应有的认识和自信,或是对党的光荣传统、历史功绩缺乏学习和感情,又或是对党正在从事的重大而艰巨的历史任务缺乏了解。这种同志应该及时警觉,及时查找原因,摒弃错误,思想认识和行动及时回到一个党员应有的立场上来。

一、信仰的重要作用

信仰是人们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的集中体现,决定着个人生价值的追求和精神领域的层次,也关系着整个民族的精神风貌。罗曼·罗兰曾说过:“整个人生就是一幕信仰之剧,没有信仰,生命顿时就毁灭了。坚强的灵魂在驱使时间的大地上前进,就像石头在湖上漂流一样,没有信仰的人就会下沉。”

科学的信仰对人们具有正确的指导和引领作用。我们都知道,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当今人类的最高信仰,是一种现实、科学、崇高、健全的信仰。青年大学生处在信仰确立的关键期,他们的自身文化素质和年龄特征使他们容易接受新的科学思想,他们的信仰正处在由盲目信仰向理性信仰选择的过渡时期,这一阶段能否树立正确的信仰至关重要。因为在微观上,树立正确的信仰能树立他们个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增强对社会的使命和责任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在宏观上,通过树立全民正确的信仰能增强国家和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我们应该看到,我国人民正是因为有了共同的信仰,才使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民族独立和革命的胜利,经济发展日益繁荣富强,国际地位日益显著提高。当前,正确的信仰更是建设富强、和谐、民主、文明、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现实迫切要求。

二、艺术类大学生基本特征分析

从学习基础看,艺术类大学生一般是从中学时代就开始学习各种的专业技能,他们有专业上的高考要求,所以高考文化分数线相对较低,也因此他们文化基础相对薄弱。在进入大学之后,由于这种思维惯性的延续,他们表现出对文化课程学习兴趣不高,知识面不宽,思维深度不够的特征。从价值取向上看,艺术类大学生在长期的专业学习中受到艺术的熏陶,形成的艺术修养容易使他们崇尚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这使他们对社会现象和身边事物的认识变得感性和敏感,一方面喜欢接受新东西,另一方面又缺乏理性的判断分析和取舍选择能力。这样一来,各种不同的艺术思潮、社会思潮都很容易成为主宰他们思想的东西,自由主义和虚无主义等容易占上风,使他们在对人做事上表现出主观性或是极端性,世界观中缺乏必要的政治立场。

艺术类大学生更习惯于直觉和形象思维,一方面,就个性特点而言,他们思维活跃,个性鲜明,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强;另一方面,他们比较自由散漫,组织性和纪律性较差,感性大于理性。因为艺术的主要特征是以情动人,不像科学的特点是以理服人。因此,艺术类学生缺乏必要的理性思维训练和抽象逻辑判断能力训练,他们虽然敏感而具有创造力,但缺乏必要的集体观念和团队精神,自由主义的影响使他们在生活中表现出以自我为中心、生活作风散漫、做事情常常存在随意性和缺乏逻辑性、学习纪律性不高等特征。这些都不利于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和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交流,不利于形成好的团队精神,当然也不利于服务社会开展工作,违背了艺术的本质精神。

三、艺术类大学生思想环境和信仰基本现状

从国内方面看,当前高等教育逐步走向大众化和侧重素质教育,大学生的思想总体上是积极进步的,但社会转型期面临的多种社会问题对他们的思想信念产生了影响,比如社会腐败、贫富悬殊、就业压力等问题,使他们片面地认为这都是由于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执政党造成的,以至对社会主义制度和共产主义信仰产生了怀疑和不信任。再加上市场经济的求利性带来的唯利是图、利己主义、以权谋私等导致了他们出现一些非理性的行为和盲从,失去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追求。

国际方面,世界政治经济全球化使各种思潮和价值观念涌入,广大青年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和价值取向面临多种选择,一些非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开始在大学生中有所抬头。有调查显示,在有信仰的学生中,排在第一位的是科学主义信仰,第二位才是马列主义信仰,因为世界新科技的发展对人们的信仰造成巨大冲击。在对有的艺术类学生的调查中还发现,信仰基督教的学生竟然很多。国际上曾经发生的东欧剧变也使部分大学生对共产主义真理感到困惑不解。与此同时,西方带来的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思想也不同程度地影响着青年人的思想。资本主义国家也想通过“和平演变”使他们的思想观念渗透到我们的思想中,使广大青年的信仰面临巨大冲击。

艺术类大学生是当代大学生的一部分, 他们身处信息化时代,受着多元文化的影响,他们的理想信仰状况既有特殊性,又具有大学生的共性。有调查显示,艺术类大学生总体积极进步,自信大方,大部分学生有理想,对艺术执著追求,但也有相当数量的学生对信仰的认识不足,理想信念缺失,馬克思主义信仰不坚定,参与政治热情不高,对党的最新理论知之甚少。如有的学生对国家大政方针漠不关心,认为艺术与政治无关,认为马克思主义离他们生活远;有的学生重个人利益,轻集体利益,民族精神淡化,民族自豪感缺乏。有的学生在校外兼职,很少参加学校的集体活动和政治学习,集体思想淡化。有的党员出于功利思想入了党,却不积极参加组织生活。他们在参加社会实践中接触到的社会不良思想,比如奢靡享乐、拜金主义使他们在个人生活上追求放荡不羁、穿着奇特等。

四、对艺术类师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吸引力提升对策分析

加强艺术类师生信仰教育是新时代为社会培养德艺双馨艺术人才的内在需要,也是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必然要求。提升信仰教育的吸引力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针对艺术类大学生的特殊性提升信仰教育吸引力

针对艺术类大学生的特殊性,采取适当的策略来吸引学生,提高信仰教育的吸引力。根据恰当合适的仪表具有吸引力的原则,党务工作者就要注意自己的外表形象和言谈举止,尽量使自己穿着干净稳重和雅致大方,谈话尽量有亲和力。根据人际间交往多具有吸引力的法则,教育工作者就要注意增加和艺术类大学生的交流次数来有效增强吸引力;根据类似性有吸引力的规律,主动寻找与艺术类大学生的一致性来提高吸引力,多进行换位思维,地位平等地与他们进行交流和谈心。党务工作者还要注意培养自己的人格魅力,要使自己具有基本的政治理论上的素养,要使自己在教育过程中通过准确的知识、良好的技巧、优良的举止反映出一种内在的吸引力,无形中对学生起到示范效应和催化作用,这是其他因素不可替代的。

(二)加强教育内容的针对性,教育方法的有效性和教育载体的多样性,有效提升信仰教育吸引力

党务工作者要相信党的理论创新是真理,宣讲学习才有底气,否则说话会言不由衷。同时,教育者要用务实的内容、从创新的角度来吸引青年,坚持工作的方向性和有趣性,坚持教育内容的真理性和时代性,通过现代化和中国化的教育方法,提高信仰教育的有效性。注意继承过去的好经验、好传统,努力创造新的方法,有效提升信仰教育吸引力。

要有效发挥大学生的自我教育功能,综合利用班级、学生会、党团、社团组织作用,拓宽艺术类大学生党员信仰教育的载体,通过管理、服务、课堂、活动和传媒等多种形式,利用现代先进信息技术的优点,将网络载体效用发挥到最大化、负面影响减低到最小化,切实提高信仰教育的吸引力。

(三)构建起科学的青年信仰教育内容以提升信仰教育吸引力

1.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引导青年学习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认识和分析错误的思潮和现象,让青年学会判断和选择,能深刻认识到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和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真正确立科学信仰,把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统一起来。

2.加强共同理想教育: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实现民族复兴是现阶段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加强这个共同理想教育,认识到其科学性,使大学生不仅在情感上,更能在理性上接受和认同这个价值目标,树立起牢固共同理想,自觉将个人的理想融入到共同的理想,既看到面临的挑战和困难,又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所具有的旺盛生命力和光明前景,自觉为共同理想努力奋斗。

3.强化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只有不断注入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才能使民族精神博采众长,日益丰富,只有不断注入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才能使民族精神不移根基,不失本色。通过教育激励艺术类大学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功立业,在坚定理想信念的基础上借鉴先进思想,在与时代同步中培养起创新精神。

(四)整合校园教育各方面资源,充分发挥校园教育能量以提升信仰教育吸引力

深入挖掘各类课程的信仰教育资源,将信仰教育融入艺术类大学生学习的各个环节,从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和第二课堂等各个方面把信仰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做到入耳、入脑、入心,转化为自觉的行动;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营造良好校园文化育人氛围,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强化社团品牌建设意识,通过开展各类活动充分发挥活动的教育作用和艺术的熏陶作用,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把信仰教育容融入到大学生文明班级、宿舍、教室的评比活动之中,加强网络舆论研判和引导力,充分发挥校园网、广播、宣传栏、校园报刊的导向和教化功能,为艺术类大学生信仰教育提供良好的文化育人环境。此外还应完善规章制度,建立起信仰教育的长效机制,做到领导重视,全员参与,有效激励。

(五)营造良好的社会大环境,体现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以提升信仰教育吸引力

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需要切实有效的不断提高人民生活的水平,使社会各方面的发展不断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这样才能充分体现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才能证实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科学性和真理性,有效增强共产主义信仰的吸引力。比如当前的贫富巨大悬殊等问题影响了部分青年和大学生的信念,因此在分配制度上就要逐步规范和完善,对权钱交易等要坚决依法惩处,真正体现公平公正,取信于民。

同时还应该充分认识腐败的严重危害性,因为腐败严重影响到党在人民心中的崇高形象,使人心涣散,必须加强惩治以端正党的作风,树立起党在青年中的光辉形象。青年的家长则应该多从正面积极引导青年,多用自己的多年切身体会和认识为青年人做好指引,自觉抵制各种错误思潮的影响。

五、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当代大学青年师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强化个人的科学信仰,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崇高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关系到“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的根本性问题,是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務。广大青年一定要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

参考文献:

[1] 李季.提升党对大学生信仰吸引力的有效途径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5).

[2] 王红艳.提升党对大学生信仰吸引力的途径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2014(9).

[责任编辑 张翼翔]

猜你喜欢
提升信仰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与信仰同行
信仰之光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论信仰
铁的信仰
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策略与方法
提升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策略
如何提升公民生态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