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思路与方法

2018-08-21 05:08玄兆强
考试周刊 2018年72期
关键词:职业素养高职学生

摘 要:良好的职业素养是提高高职学生就业机会和职业发展的关键。文章主要通过界定职业素养的内涵,分析职业素养培养现状,从而提出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思路及方法,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思路与方法

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教育部明确提出,要不断创新高职学生的培养模式,提高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强化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培养“工匠精神”。

一、 职业素养的内涵

职业素养是指职业内在的规范及要求,是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根据职业素养的特点,主要分为两种类别:

(一) 职业技能不属于职业素养类:目前,大部分文献资料认为职业技能属于职业素养范畴,只有少数几篇文献认为职业技能不屬于职业素养的范畴。

(二) 职业技能属于职业素养类:从现有的文献资料来看,由于侧重面的不同,学术界和职业界对职业素养的理解有一定的偏差。学术界的职业素养内涵一般包括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行为习惯和职业技能;职业界的职业素养比较具体化,通常包括合作素养、创新素养、道德素养、专业素养等方面。

作者认为高职院校要正确看待职业素养的培养,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职业素养主要包含三大核心要素,一是职业道德感,包括爱岗、敬业、忠诚、奉献、合作精神、优质服务精神等,二是职业知识技能,三是职业行为习惯。

二、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状况分析

在传统理念的影响下,某些高职院校照抄普通高校的培育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忽视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与当前职业教育的办学方向相背离,主要表现如下:

(一) 重视知识技能培训,忽视职业素养的养成教育

当前高职院校非常重视对学生知识、技能的培养,但较少关注学生的职业习惯培养,比如高职畜牧兽医专业学生隔离防护服的穿戴、仪器的维护与放置、畜禽环境的消毒、劳动定额及工时控制等。基于工作任务为导向的一体化教学中,仅仅从技能方面以任务为导向,忽视了对质量、成本、劳动生产率等职业意识的培育,使高职学生缺乏优势。

(二) 职业素养培育流于形式

在高职学生的人才培养方案中,职业素养要求缺乏具体的课程或活动来作支撑。有些院校开设就业指导课,传授应聘技巧,代替职业素养培育,缺乏职业素养的养成教育;有些院校对以就业为导向理解片面化,在教学中不断地调整专业设置及方向,加大专业设备投入,缺乏对职业理想、职业精神的培养研究,使职业素养培育流于形式。

(三) 忽视“第一课堂”对职业素养培育的作用

职业素养的培育通常都推向“第二课堂”,“第二课堂”又具有随机性,实际教学中缺乏硬性考核指标,难于考核。职业素养的培育应打通“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将职业素养培育贯穿学校教育的始终。“第一课堂”教育效果最直接、最显著,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培育学生良好的职业习惯。

(四) 校企合作不够紧密

高职院校与企业的合作千差万别,合作受到各种问题的制约,使合作局限于表面,缺乏紧密性。在现有的校企合作模式下,职业素养的增强十分有限,学生得不到合适的实习、实训、培训机会,制约着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

三、 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思路与策略

高职院校要高度重视职业素养的培育,积极构建从标准、内容、途径到评价的职业素养培育体系,促进个人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机结合。

(一) 分析岗位职业素养,构建完善的培育体系

一方面积极成立职业指导专家委员会,主要包括企业人事部门负责人、优秀毕业生代表、专业教师,全面了解企业的用人标准及变化,定期举办报告会、座谈会等,促使学生职业理想的树立。另一方面分析岗位职业能力,结合企业的自身需求,归纳整理职业作风、行为习惯等要素,全面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全面落实职业素养教育;开设必修课“职业基本素养”课程,把学生基本素养的培育贯穿于培养学生的全过程,系统规划职业素养培养体系。

(二) 依托专业课教学过程,渗透专业素养的培养

坚持渗透性原则,在专业课教学、实验实训中,优化设计职业素养的内容,有机结合职业规范、技术要素。在教学中,专业课教师要将职业素养培育渗透到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充分结合本专业的发展前景、行业文化、优秀毕业生实例展开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以实践课程为重点,提升职业素养

以实践课程为载体的职业素养教育,与企业共同制定职业素养教育的内容、共同组织实施与评价,是学生习惯养成的主渠道。让学生在校内实训、顶岗实习等实践环节,严格执行实训规范,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

(四) 改革“两课”教学,综合培养多元化的素养

“两课”教学作为道德教育的主渠道,要有针对性地贯穿于整个培养过程,不断改革教学内容与方法,使学生牢固树立劳动光荣、诚实守信、团结合作、爱岗敬业、服务奉献、开拓进取等观念;同时不断加强思想教育、立志成才教育、心理教育、创新创业教育、法制教育等等,促使学生形成多元化的职业素养。

(五) 营造现代的校园文化,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建设个性完善、人格健全的校园文化关系到学校培养的人才“规格”。在校园文化中融入企业文化,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一方面,将行业文化和企业文化全面渗透到课程教学中;另一方面,开设相关文化课程,同时围绕职业素养的培育来丰富各类活动,不断增强职业意识,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六) 逐渐建立和完善职业素养考核评价体系

完善的职业素养考评体系具有激励、监控作用。其考核应建立标准、丰富手段、形成机制。首先改革课程考核方式,将考试内容与形式进行全面的改革,突出对学生专业技能、创新能力和职业态度的考核,在实验实训、技能比赛等项目中,突出对职业规范的考核;其次积极探索职业素养考评体系,进行合理的量化,将评价目标分解为若干子目标,逐渐形成以课程、实践项目、活动等为载体的量化考评体系。

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培育尚处于一个历史的新阶段。高效的职业素养培养体系的构建显得尤为重要,同时完善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提高,是中国教育界需要积极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陈建华.大学生职业素质发展途径探析[J].当代青年研究,2010(8):35-38.

作者简介:

玄兆强,山东省潍坊市,潍坊工商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职业素养高职学生
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探索与实践
教育国际化视阈下来华留学生管理干部之职业素养培育
结合“室内检测与控制技术”专业教育浅谈高职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技工院校校级领导职业素养的建设及质量评价研究
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
职业院校创业法律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高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职业素养+职业技能
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化途径分析
基于CDIO的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