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之旭
摘 要: 民办学校新教师入职培训是民办教师职业生涯的起点,对于民办教师个人的专业成长、职业发展、人生规划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样对于民办学校办学质量的提升也是必需。本文选取民办学校新教师入职培训受训者作为研究对象,从Z教师入职培训期的从业生活现实状况出发,呈现我国现阶段民办学校教师入职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并在培训模式等方面提出一些在民办学校切实可行的建议和设想。
关键词: 民办学校 新教师 入职培训 案例分析
一、案例背景
休伯曼把教師的职业生涯过程归纳为5个时期:入职期、稳定期、实验和歧变期、平静和保守期、退出教职期。入职培训期是“求生和发现期”。在这一时期,教师表现出对新职业的复杂的感情,有初为人师的好奇激动,有面对新工作、新单位、新群体的陌生惶恐,还有想尽快步入教学正轨以便获得教学知识和技能的迫切渴望。当下民办学校的新教师面临更复杂的情感问题:一方面要实现新教师入职培训的目标,另一方面要完成与老教师同等的工作量。在努力完成过重的教育教学任务的过程中,一些民办学校新教师的抗压抗挫能力不强,存在因急于获得教育教学技能、求得生存而产生的明显教育焦虑情绪,在教育理想和教育现实存在差距的情况下产生的自我怀疑、自我否定等诸多问题。如何有效减少或者避免民办学校新教师面临的情感困境,思前想后、追本溯源,就会发现民办学校新教师入职培训显得愈发重要,而如何有效地开展新教师入职培训则是民办学校思虑的重点。
二、案例陈述
(一)对象及方法。
民办学校新教师入职培训受训者、新教师Z,2016年8月入职东莞市东华高级中学,担任语文教学和班主任工作。研究以Z的从业实况为对象,旨在对其从2016年秋季入职此校至今参加的入职培训项目及培训效果进行详细跟踪与分析调查,其中涉及的数据、信息和资料等皆为学校及当事人亲自提供,具有可靠性。笔者主要运用跟踪调查法、谈话记录法、数据对比分析法,通过对Z任教班级教学成绩、班主任管理业绩、学生测评等方面的数据比较,探究其作为新教师成长的内驱动力和外部因素,思考民办学校新教师入职培训的优点和不足,以期获得些许启示。
(二)内容及过程。
根据Z教师的描述,笔者大致将其参加的培训项目分为传统培训、创新培训两种类型。
1.传统的培训项目
专题讲座:教育理念;教育观与教师的专业成长;教师团队和学生团队建设;高效课堂建设;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Z教师认真听讲、深入领悟、积极实践,写出了学习心得。诸如《成长、成才——新教师的职业规划》、《对“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模式的几点思考》、《心向远方——培训心得》、《以德施教、以德立身——我关于师德的几点思考》、《用心教育,用爱教育——后进生的转化工作的二三思》。
导师传帮带:在新教师入职培训的青蓝工程中,Z教师(青)在师傅L(蓝)的指导下,完成了从备课到授课的教育教学实践。刚入职的第一个学期的第一次公开课《烛之武退秦师》,积极准备,并和师傅L反复探讨磨合上课内容,课件多次修改,获得了前辈老师的赞誉。在以后的班级管理工作中,师傅L更是给予帮助和指导。第一次班会课《中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师傅L亲临班级给予指导,并做出客观的评价,让其收获良多。其自身得到快速成长,连续两学期获得“优秀班主任”荣誉。
教师技能培训:Z教师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新入职听课计划,课后参与学科教研,每周三下午利用科组会议的时间集体备课。Z教师还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教师技能大赛、班主任技能大赛、硬笔书法大赛,并在硬笔书法比赛中,获得“二等奖”。
2.创新的培训项目
视听技术法:利用现代视听工具(如投影仪、录像、电视、电影、电脑等)对新教师进行培训的方法。培训期间Z教师观看了学校组织放映的电影《放牛班的春天》、《当幸福来敲门》,并积极地思考电影所反映的内容,寻找能够对教育教学有指导意义的积极元素,收获良多。“《放牛班的春天》让我看到了因材施教的魔力,知道了爱的教育会积极地引导人向上。《当幸福来敲门》更是让我知道为了事业努力奋斗,明白了家庭于我的责任。很喜欢这种形式的培训,也很喜欢这些电影。自己也观看了《音乐之声》”。Z教师说。视听技术法以一种新的形式迎合了“90后”新入职教师的胃口,深刻感人,发人深省。
户外拓展训练法:Z教师参与了“‘感动中国实践拓展活动”,培训旨在强化了教师的团队意识,培训以游戏活动的方式展开,为期一天,大家通过沟通合作,拼搏进取,获得了期待的荣誉。活动轻松灵活,但又不失庄肃,不仅得到了欢乐,更成长了。培训期间Z教师还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参观当地的南社明清古村落的观游培训拓展活动,听取导游的讲解,分小组进行知识竞答,活动内涵丰富。培训不仅仅注重知识,还要有文化精神的熏染。
三、案例分析
(一)工作情况说明。
Z教师入职该校的第一学期担任两个实验班语文教学,分别是实验班S113(班级类型用大写英文字母来区别,如实验班用S,尖子班用J,班别用数字表示)、实验班S114,并担任S114的班主任工作;第二学期文理分科之后,分别担任理科实验班S118、理科尖子班J115语文教学,并担任J115的班主任工作。高二上学期继续担任理科实验班S218、理科尖子班J215语文教学和J215的班主任工作。
(二)数据对比及分析。
学校提供关于Z教师的可靠数据,一是班级整体成绩方面(一定程度上反映班主任的班级管理能力),以基础比(基础比为班级入学时基础成绩与当次考试成绩比值)为分析依据,排名越前说明该班级整体水平越好,如图1所示。另外两个分别是三个学期Z教师所任教班级的学生对其班主任班级建设测评结果数据对比,和三个学期Z教师所任班级学生对其教学能力的测评结果数据对比。如图2和图3所示。
1.班级学习管理
由以上柱形图可以看出:①图1中Z教师所管理的班级S114班的基础分排名整体上呈进步趋势,该时间Z教师刚刚入职,教育教学激情正浓,管理负责,热心班务;②图1中J115班与J215班的总成绩的基础分排名相对靠前,且保持着一定的稳定性。此时经历过一个学期的适应和学习阶段,教师Z在班级管理上趋于平稳,经验积淀期。
2.班级建设管理
由图2可以看出:①三個学期Z教师班级建设各项测评数据选A率整体呈上升趋势。②当然从横向比较看,第一学期S114班测评选A率最低,分别为“习惯养成工作”64.41%、“综合素养提升”75.89%、“小组建设推进”71.76%,均未达到80%。其次是第二学期尖子班J115班测评选A率虽然有所提升,但“习惯养成工作”89.42%、“小组建设推进”86.95%,尚未达到90%。再则是第三个学期尖子班J215班测评选A率均超过了90%。
3.教学能力
由图3我们可以看出:①三个学期Z教师所教任班级教学能力测评数据选A率整体亦呈上升趋势。选A率均达到了70%。②但图中仍有一些问题值得我们关注,那就是第一学期S114班测评选A率中“整体质量”、“教师检查批阅情况”、“学生状况”、“教学整体评价”尚未达到80%。在对比15班两个学期对Z教师的测评选A率时发现,相同的测评人,相同的测评教师,不同的学期,结果大不相同。
四、案例问题呈现及原因探究
①Z教师的教育教学业绩进步较大,成长较快。②学生测评数据显示班主任的管理能力与其执教能力密切相关,班级管理能力影响着教学业绩,教学能力也会制约初任教师的班级管理。③总体平稳,但有差距,学习目标、课堂驾驭能力、学科整体作业量、师生关系方面浮动不大,辅导培训、学生状况、导学案、教学整体评价浮动明显。
根据和Z教师的沟通和交流,分析其中差异的原因可知:①Z教师在第一学期整体测评结果选A率不高,因为其刚入职这所民办学校,对教学环境还不太适应,对于学生的状况不太了解,教育教学技能略显稚嫩,管理中频繁受挫,教育教学成绩不够理想。②Z教师作为刚踏入民办学校工作岗位的新人,教学热情高涨,乐于与学生相处,愿意付出时间和心血,师生关系较为和谐。班级呈现向上向善发展的趋势。③Z教师作为一名初任教师,给予学生很高的期待,但在期待和现实存在巨大的差距时,情绪波动较大,产生教育教学焦虑情绪,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导致学生对于老师不信任,影响测评的选A率。④Z教师作为一名初任教师,班级管理经验不足,缺乏对于班级管理重心的认知,抓不住主要矛盾。“胡子眉毛一把抓”,事无巨细,头绪万千,难以理清。
五、案例反思及建议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教育教学的对象是一群生活在信息愈发繁杂的社会的新潮儿,新教师也是刚刚脱离大学、脱离父母的大孩子。对于新教师的入职培训,不得不深思慎取。
(一)民办学校的入职培训,实质内容多传统且单一,缺乏足够的创新。
民办学校新教师入职培训可力求在内容和形式上均实现多元化的转变,让培训内容涉及教育教学的各个层面,充实新教师的执教经验,促使其持续有效的成长。创新求变,利用“互联网+”的便利,促进信息化培训模式的开展。以活动为载体,丰富培训的趣味性。
(二)民办学校新教师入职培训,缺乏对新教师教育教学心理的干预。
民办学校应当增加心理干预的课程。譬如:入职教师从业心理课程;案例分析课程;教师幸福课程等。积极引导新教师健全教育教学心理,认识到教育理想的实现需要漫长的过程,认清教育现状,树立教育自信,做好教书育人是一份持久工作的准备,尽快适应新的环境和工作。
(三)民办学校新教师入职培训,缺乏持久而有效的资金和时间的投入。
新教师的入职培训不要期待“毕其功于一役”,要有耐心。民办学校的教师入职培训,当坚持以“教师”为核心,以教师成长进步为目的,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加大对新教师培训的资金投入,“走出去,引进来”,给予新教师成长的时间和空间。
六、结语
李大钊说:“凡事都要脚踏实地去作,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民办学校的教师入职培训工作当秉持此等态度,坚持求真务实,从初任教师的实际需求出发,研究他们,分析他们,知其所需,知其不足,合理安排培训工作,切莫急功近利。
参考文献:
[1][瑞典]T. Husen,[德]T.N. Postlethwaite. 国际教育百科全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0.01.
[2]赵联果.民办高校青年教师培养模式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09(7).
[3]黄友泉,谢美华.中小学教师培训教学模式探讨[J].教育探索,2008(02).
[4]汤燕瑜,刘绍忠.教师语言的语用分析[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01).
[5]马荣辉.美国中小学新教师入职培训探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