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好了解儿童提高幼教质量

2018-08-18 09:14白小茜
考试周刊 2018年75期
关键词:记录观察幼儿教育

摘要:做好幼儿教育工作,做到因材施教,首要的前提是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最有效办法就是观察,把观察到的人、事、物客观地记录下来进行分析研究,作为评估孩子心智、设计教育教学策略的依据,这是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观察;记录;幼儿教育

因材施教是教育的基本原则。作为一名幼儿教育工作者,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发展特点、了解每个孩子的特质,是做到因材施教的前提和基础。2017年,笔者所在的幼儿园以“观察·记录”为主题,用一年时间在观察了解孩子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实践探索。我们感到,了解孩子就是要进行有效的观察,并把观察到的人、事、物客观地记录下来进行分析研究,作为评估孩子心智、设计教育教学策略的依据,这是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关键所在。

一、 增强主动性——通过学习充分认识观察记录的意义

教育部2012年颁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强调“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发展进程中的个别差异,支持和引导他们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按照自身的速度和方式到达《指南》所呈现的发展‘阶梯,切忌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儿童。”这就要求每一名教师既要了解每一个年龄段儿童共性的发展特征,又要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因为,仅仅了解儿童共性的特征,已不能满足当前家长对教育的需求以及儿童本身发展的需求,我们的老师必须要了解每个儿童不同的发展特点。

了解儿童最好的方式就是观察,充分的了解来自不断地观察、正确地观察、有效地观察。如何让老师们拥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首先要做的就是组织学习、转变观念。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先后组织教师学习了《撰写中国儿童的学习故事》《观察:走近儿童的世界》等理论教材,引导教师进一步明确观察记录对于设计制定有效的教育教学行为和策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充分认识到“观察儿童是因为教师想更好地了解儿童,更加有效地适应他们的需要和个性发展特点”这一目标。

一直以来,许多教师都是应付性地做着观察记录这件事情,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一是对观察记录之于教师制定教育教学策略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二是每个班三四十个孩子,吃喝拉撒睡、教育教学、家长工作等无一不让老师心力交瘁、疲于奔命,很难再有精力做好每个儿童的观察记录。尽管如此,我们觉得,一个好的、发展的幼儿园,一定要有愿意付出、在专业上不断成长的教师来做这项有意义的工作,即使再难也要迎着困难上。

二、 打破以往的观察记录模式——努力做到及时客观记录

组织教师学习《如何观察》,让教师初步了解各种观察的方法和侧重点,以及“观察·记录”的步骤,即,第一步确定观察目标,第二步确定观察内容,第三步给观察内容进行分类,第四步设计记录单,第五步如实记录。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以往做观察记录多是解释性、下结论式的,例:某某是一名很顽皮的孩子,某某是一个聪明的孩子,某某是一个很听话的孩子,不够细致也不够准确;方法多是随机的、无目的的,拍好照片后过上一段时间才去回忆当时发生的事情或对话,由于时间过去较长,回忆时往往有失偏颇或模糊,使记录失去了真实性。因此,我们要求教师在活动的空档,或在另一位教师组织活动时,及时记下孩子重要的片段或对话,或者在孩子离园后通过翻看照片等及时进行补充记录。及时客观记录,在开始阶段是有难度的,有的老师不适应,有的老师不会做,但经过几个月的努力,老师们的观察记录就逐步成了一种工作习惯,观察记录的质量也逐步达到了要求。

三、 从学习中获取方法——掌握各种观察记录的方式

怎样观察?我们要求老师们把握好时间、内容、对象三个方面,即在一段时间内只观察一个儿童或一群儿童,或是某些具体环节、活动、区域,或是孩子们在学习某些技能时遇到困难或挑战的时候。

怎样记录?我们把各种记录方法汇总起来,如图表法、抽样法、书面法、检查清单法等,让老师们了解各种记录方法,再在工作中不断实践、练习,从而找到一个最适合自己的记录方式。

通过一段时间的工作,我们看到老师们记录的工作量并没有增加很多,但是目的性更强了。例如,对于我园美工区,通过三天的观察,老师们获得了调整美工区活动内容和材料的第一手资料,并减少了投放活动材料的盲目性和浪费,甚至为下一步设计怎样的活动内容打开了思路,也使老师们体验到了“观察·记录”为孩子们设计、提供适宜活动材料的可能性和可行性,使自己的工作更容易了,而这样设计的活动、提供的材料更能让孩子投入其中。

四、 让观察记录为制定教育教学策略服务——对观察记录进行分析

觀察记录之后的分析十分重要。只有科学的分析,才能把了解到的事实作为提供适宜材料、制定适宜教育教学策略的依据。没有分析的观察记录是没有灵魂的,只有通过分析才能彰显观察记录的价值,才能不辜负教师们为此付出的辛苦劳动!正如《聚焦式观察》所阐述的:通过观察,教师会清楚地知道儿童是如何应对自己与家人分离的,并做好支持他们的有效准备。通过观察,教师了解每名儿童是怎样以独一无二的方式表现自己的创造性的,应该提供怎样的适宜材料支持其创造性的发挥。

要分析就要有依据。全美幼教协会(2009)在发展适宜性课程立场声明中讲到:“经验和评价是连接在一起的,两者应统一于机构期望儿童获得的发展水平或达成的目标上。如果不清楚每名儿童在达成儿童早期学习过程中所处的位置,教师就不能有目的的帮助儿童获得发展”。教育部颁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是我们分析儿童发展水平是否达成目标的最好依据,我们每一位老师都应非常了解《指南》。只有这样才能在观察之后正确地分析孩子的发展情况,准确地了解孩子们需要我们教师为其提供怎样的活动材料的支持和帮助,来促进其发展。也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的“观察·记录”的初衷得以体现,才能把观察记录的价值发挥出来,让我们教师做的工作更加有效,让我们“因材施教”的理想变为现实可行!

参考文献:

[1]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中国教育部,2012.

[2]美国盖伊·格朗兰德(Gaye Gronlund)著.聚焦式观察[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7(9).

作者简介:白小茜,广东省深圳市,深圳市福田区机关幼儿园。

猜你喜欢
记录观察幼儿教育
如何评价一堂体育课
从纪录片《乡村里的中国》看记录者应担负的责任与情怀
音乐与科学有效整合的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研究
幼儿教育中美术与科学整合的研究
提升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研究与探索
内化外来资源开辟幼儿教育新途径
秦秀英:自己“记录”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