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炜
〔关键词〕家庭教育;水浒传;教育启示
〔中图分类号〕 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8)12-0072-02
《水浒传》一百零八位好汉中,有这么哥仨:“立地太岁”阮小二、“短命二郎”阮小五和“活阎罗”阮小七。渔民出身的这哥仨,人如其名,为人直爽,性格粗狂,不通文墨,武艺高强。
看看这些名字,太岁、短命、阎罗,看着就叫人害怕。读一读书里对三人形象的描写,更让人心惊:
(阮小二)生得眍兜脸两眉竖起,略绰口四面连拳,胸前一带盖胆黄毛,背上两枝横生板肋,绰号“立地太岁”,为天剑星下凡。
(阮小五)一双手浑如铁棒,两只眼有似铜铃,胸前刺着一只青郁郁的豹子,绰号“短命二郎”,为天罪星下凡。
(阮小七)疙瘩脸横生怪肉,玲珑眼突出双睛,腮边长短淡黄须,身上交加乌黑点,绰号“活阎罗”,为天败星下凡。
是不是特别不像好人?
《孝经》中讲:“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光看阮氏兄弟的形象,不仅刺了纹身,名字还带着“拿性命当儿戏”的玩世不恭,可以说是有悖于孝的基本要求。
这三人,虽是好汉,但却都性格粗野,脾气暴躁,做事不顾后果,喜欢意气用事,而且还有好赌、爱打架的毛病。
现实生活中,我们是不是也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孩子?
他们冲动易怒、唯我独尊,动不动就搞出一些破坏性行为,以此吸引大人的关注。
这种粗野、冲动的性格,是怎么形成的?
在《水浒传》第十四回中,阮氏兄弟的母亲,不经意间说了一句话。
看到这句话,金圣叹感叹一个字,以此揭开了上面问题的答案。
一
这个情节,叫“吴学究说三阮撞筹”。
说的是智多星吴用来到石碣村,拉拢阮氏兄弟上梁山的故事。
吴用先见了阮小二、阮小七,然后三人一起去老母亲家里找小五。
一进门,阮小七就问老娘,五哥在吗?
老娘回答说:“说不得!鱼又不得打,连日去赌钱,输得没了分文,却才讨了我头上钗儿,出镇上赌去了!”
读到这里,金圣叹忍不住感叹了一句:特写三阮之为三阮,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母之纵之者久矣。
一个“纵”字,点出了阮氏兄弟的性格成因。
母亲口中看似平常的一件小事,揭开阮氏家庭教育的伤疤。
母亲日积月累的纵容,让阮氏兄弟这么“没有规矩”地长大成人。
在阮小二、阮小七看来,小五拿走母亲的首饰去赌钱,好像也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了。看他俩听完这话后的反应:阮小二笑了一声,便把船划开。阮小七便在背后船上说道:“哥哥正不知怎地,赌钱只是输,却不晦气?——莫说哥哥不赢,我也输得赤条条地!”
如此反应,足以看出这个家庭的环境有多么糟糕了。
这样的氛围,如何熏陶出性格和善、厚德温良的好孩子?
金圣叹联想起《水浒传》中另外两位母亲,随即发表了评论:试观王进母子,而后知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斯言为不诬也。三阮之母,独非母乎?如之何而至于有三阮也?积渐既成。而至于为黑旋风之母,益又甚矣。其死于虎,不亦宜乎!凡此等,皆作者特特安排处,读者宜细求之。
王进的母亲,深明大义,教子有方,对儿子的要求也比较严,所以能培养出王进这样一位德才兼备的禁军教头。
阮氏兄弟的母亲,好像不懂如何教育孩子,只是一味地纵容。时间久了,“积渐既成”,也就再也没法管教,导致孩子难成良才。
李逵的母亲,对孩子更谈不上管教。所以尽管李逵是个孝子,却也难以做出真正令母亲骄傲的事情,后来甚至还间接地让母亲命丧虎口。
这些描写,事关家庭教育,是作者施耐庵的特意安排。需要我们去细细品味。而金圣叹评语中的那个“纵”字,更值得我们去反思。
二
有一位来自农村的单身母亲,靠在城里捡废品,把儿子送进了大学。为了照顾儿子,她在儿子学校附近租了房子,住了下来。这本是好事。可一个学期后,儿子就不愿意让母亲来看自己。他嫌母亲穿着“太土”,在同学面前给自己“丢人”。他甚至告诉同学,母亲是他的“老乡”。再后来,他甚至提出了一个让人心寒的无理要求:让母亲做他的“地下妈妈”,否则就不认她这个母亲!孩子的所作所为,让这位母亲痛不欲生。
这是电影《落叶归根》里,宋丹丹饰演的拾荒母亲自述的一段经历。这样的故事,在我们身边也有很多。被孩子伤了心的母亲不明白,自己究竟做错了什么,怎么用十几年的爱都换不到儿子的一丝感恩,却得到这样冷酷无情的回报?
归根结底,原因只有一个,就是金圣叹评价阮母的那句话——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母之纵之者久矣!在这一点上,单身妈妈们的表现尤其明显。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棵树苗。缺少了父亲角色的修整、管教,母亲往往会倾尽所有,将无条件的爱化为“蜜汁”,去拼命浇灌这棵树苗。但这过分的“甜蜜”,只能让树苗的根渐渐烂掉。在亲子关系里,无私奉献的爱,固然伟大,让人感动,但只顾耕耘而不问收获的爱,却是不明智的,不值得提倡。一个人,如果长期沉溺在一种“无限幸福”的感觉中,就会出现“健康心理过剩症”。症状是,对幸福的感知越来越低,抗压能力会越来越弱。这些长期被父母纵容的孩子,就是“健康心理过剩症”的患者。所以,他们才会只知爱己,不知爱人,只要索取,不愿付出,遇到困难,不堪一击。被宠坏的孩子难以成器,甚至会成为社会中最危险的因素。那么,如何把握好疼爱孩子的尺度?
三
对孩子,完全可以“智爱”。这里有几点建议。
第一,不要无条件满足孩子的所有要求。在要求面前,给孩子设定明确而坚定的条件,帮孩子提高自我管理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面对沮丧和失望。
第二,明確取悦孩子和爱孩子之间的区别。
面对孩子的不合理要求,在拒绝的同时,讲明白道理,让孩子明白,你对他所提出要求的拒绝,并不是代表不爱他,而恰恰是因为爱他。
第三,鼓励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创造条件,让他们在集体交往中明白,自私是不好的行为,应该学会关心他人。有了对他人的关心,才能换来他人的青睐。
第四,多给予孩子非物质奖励。把一些亲子活动用作对孩子的奖励,如和父母一起看电影,一起爬山、一起参加夏令营……让孩子知道,这些无形的东西才是最珍贵的礼物。这是治愈任性最好的方法。
第五,不要用礼物来弥补你的缺位。现在的父母,经常会因为没有足够的时间陪伴孩子而用礼物来“偿还”他。这样的行为,也许能缓解你自身的愧疚感,但却给孩子传递了一个信号——所有东西都是可以用礼物来置换的。在孩子心里,当陪伴家人这样的事情都开始被“物化”的时候,家庭教育的危机就已经出现了。所以,如果出现“本来要陪孩子,但却未能如愿”的情况时,最好还是再挤出别的时间去完成这件事。
做好这五件事,也就基本把握好了爱孩子的度,将这“纵”字收放自如了。
(作者单位:山东省泰山教育创新研究院,潍坊,261000)
编辑/赵 磊 终校/于 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