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体育人文教育理论研究

2018-08-17 13:43潘玉梅
商情 2018年37期
关键词:大学体育人文教育研究

潘玉梅

【摘要】本研究以理论分析与历史分析、现实分析相结合为方法论,运用文献资料法,依据“理论分析——理论建构——理论检验”的研究范式,从体育、文化与人本质关系出发,探讨大学体育人文教育的内涵、外延、价值、目标、设计与实施,初步建构大学体育人文教育理论,以探究理论应用过程,检验理论实际效果,进一步完善理论。

【关键词】大学体育 人文教育 研究

一、前言

学校体育领域倍受学术界的关注,大学体育逐渐被公认为是践行人文体育观的逻辑起点,而且开展了大量的体育人文教育与课程改革、校园文化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研讨与探索。在大学体育人文教育理论认识的过程中,较多研究停留在浅层次的人文体育观念上,缺乏深厚理论的阐释和在理论指导下的实践建构。

有关大学体育人文教育的研究,焦点主要集中在人文教育与体育课程和教学融合的问题上,而关于大学体育文化或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方面的研究数量较少且质量不高,内容零散且不深入,研究视角狭小且缺乏理论依据,远远起不到指导实践的作用。自人文体育观介人大学体育教育教学之后,虽然有利地改变了过去技术技能教育过窄、人文教育过弱的现象,促进了大学体育教育观念的转变,但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领导、教师和学生对体育人文教育内涵的理解还不到位,体育教师人文素养亟待提高等问题。同时,在大学体育人文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探索中,还存在着理论研究尚停留在观念层面,运行机制尚未建立,实践经验也尚不成熟等诸多问题。

二、大学体育人文教育理论研究目标

大学的发展,以及大学生的全面发展需要人文教育,体育教育本身含有独特的人文教育元素,对学生人格的塑造、思想品德的教化、审美情趣的培养、内心精神世界的引导和个体的社会化具有独特的教育价值与意义,人文教育是大学体育历来就有的育人成分。大学体育“重体质、轻灵魂”、“重技能、轻文化”、“重课上、轻课下”、“重功利、轻人文”的现象积弊很深,大学体育人文教育能够有效地弥补大学体育乃至大学科学教育的缺陷,推进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有机融合。

三、大学体育人文教育理论研究意义

1、大学体育人文教育理论研究的理论意义

体育作为大学教育的组成部分,它为谁而存在?为什么存在?其存在的价值与意义是什么?如何實现?伴随着这些问题,从体育、文化与人本质关系出发,探讨大学体育人文教育的内涵、外延、价值、目标、设计与实施,初步建构大学体育人文教育理论。该理论研究旨在解决当下大学体育中存在的观念问题、认识问题等制约大学体育发展的根本性问题,具有一定的理论研究意义。

大学体育人文教育理论,一方面,在对体育与人的本质关系认识的基础上,坚定人文体育立场,确立了科学与人文相融合、体魄与人格并重的基本观点,厘清了“人文体育”与“体质论”、“技能论”等体育教育思想的各种争,揭示了长期以来大学体育重科学轻人文,重体魄轻人格的教育弊端,并阐明了体育特有的人文教育价值与意义,从而为体育原本就含有人文教育的内容正名立说,寻找到了大学体育人文教育存在的合理性,为大学体育人文教育理论的最终确定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从体育、文化与人本质关系出发,进一步探索了体育的本真意义,阐明了体育作为一种文化而成为大学教育的组成部分不仅是作为知识传授、训练技艺、增强体质的显性教育,而且还包括体育本身所蕴涵的哲学、艺术、历史和文学知识,以及体育理念、体育精神、体育道德和体育规范等体育文化内涵的隐性教育,这些教育要素以大学体育文化为载体,并涵蕴其中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教育作用,它打破了传统的单一课程教学组织形式,通过大学体育文化的濡化,实现了显性与隐性并存、课上与课下相结合的全方位文化育人教育,进一步提高了体育教育理论的完整性和系统性。

2、大学体育人文教育理论研究的实践意义

理论研究的目的在于指导实践。首先,对体育工作者而言:他们在体育工作的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很多是观念问题或是体育认识问题,大学体育人文教育理论,可以从认识层面、价值层面和操作层面,转变体育工作者的观念,丰富体育教育教学的内容,指导体育工作者科学合理地规划、开发、设计、实施和评估体育教育工作。其次,对大学生的发展而言:大学体育人文教育通过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的育人情境。不仅能够有效地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关怀学生生命健康,满足学生的合理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潜能,而且还能提高学生对体育的认知水平,改变原有的体育价值观念,自觉参与体育锻炼或活动来促进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全面而协调的发展。其三,对大学发展而言:在国际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和潮流的背景下,中国大学需要广泛开展素质教育和人文教育。然而,这类教育很少是通过学科课程来实现的,更多的是营造一种高雅、时尚、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大学体育人文教育是以大学体育文化建设为载体开展的体育文化教育,其本身所具有的教育元素对大学实施素质教育、人文教育有着独特的价值和意义。综上,该研究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四、大学体育人文教育理论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市场经济全面实行以来,中国社会的经济生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市场经济带来了丰富物质产品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世风日下、人情淡漠,人们的价值观、道德观面临危机,引起许多仁人志士、专家学者感怀忧思。有人感叹人文精神的失落,有人呼吁重振人文精神。于是从文化界、到哲学界,以致教育界都展开了关于人文精神的大讨论。时至今日,类似的社会问题仍然层出不穷,大家讨论的一个共同的话题就是中国社会的道德问题,令人深思。此外,在大学生中发生的“马加爵案”、“药家鑫事件”等骇人听闻的情况更让人闻之颤栗,论之愤慨,忆之惋惜。大学生是国家的栋梁之才,他们不仅要具备专业的知识与技能,还要有健康的体魄和健全的人格,才能肩负起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大学生的体质健康和思想道德问题历来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尤其是在当今社会,大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学习压力、就业压力和竞争压力,以脑力劳动为主的大学生群体,体质持续下降,市场经济社会的一些不良思想不断地冲击着他们的价值取向,唯我主义、虚无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思想意识不断蔓延。为此,国家出台了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等政策,虽取得了一些显著的效果,但仍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究其原因,在我国的中小学的升学教育,大学的专业教育,“重智轻德”、“重文轻武”的科学教育现象十分明显,而人文教育严重缺乏,这不但成为国内大学挤身于世界一流大学的主要障碍之一,同时也成为大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瓶颈。在大学的人文教育中,体育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对人的体质、道德、审美、心智、人格、社会化等方面的教育具有独特的作用,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但长期以来,在大学体育实践中因为仍然”钟情”于生理学、生物学等科学教育的缘故,功利性地一味追求“掌握技能”和“增强体质”,而未立足于人文体育观念层面上去探寻体育与人的本质关系,这当中既缺失了围绕生命关怀的人文教育,也缺少了体育对健全学生人格方面所特有的教育功能和价值,难以有效率、有效果地达成体育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萌.论人文教育的内涵、价值及特点[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130-134.

[2]宁雷.高校体育人文教育现状与对策[J].体育与科学,2014,(6):85-87.

[3]冯海峰,刘志刚.我国高校人文体育及其实践[J].体育与科学,2013,( 4)105-108.

[4]翁中清.人文体育论[J].体育文化导刊,2014,(1):28-32.

[5]贾钧.中国传统人文体育教育的逻辑起点[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5, (8):6-9.

猜你喜欢
大学体育人文教育研究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
对周期函数最小正周期判定法的研究与应用
关于大学体育教学中素质拓展课程的探讨与分析
“思维引导”法在高职大学体育教学与训练教学中实践效果
大学体育网络化教学与管理模式探究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古诗词人文教育浅析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人文教育的结合
论师愉生悦的诗意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