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海波
(重庆市涪陵区人民医院,重庆 408000)
脑血栓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该病在高血压患者和血脂异常患者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该病患者普遍存在血液粘稠度增加及血小板聚集的情况[1]。临床上在对脑血栓患者进行治疗时,应注重降低其血液的粘稠度。在本文中,笔者主要探讨用低分子肝素钠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脑血栓的效果。
将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重庆市涪陵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26例脑血栓患者纳入本研究。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A组(63例)和B组(63例)。在A组患者中,有男37例(占58.73%),女26例(占41.27%);其年龄为40~71岁,平均年龄为(55.12±3.82)岁;其中,合并高血压、血脂异常及糖尿病的患者分别有38例(占60.32%)、46例(占73.02%)和9例(占14.29%)。在B组患者中,有男35例(占55.56%),女28例(占44.44%);其年龄为42~73岁,平均年龄为(56.29±3.74)岁;其中,合并高血压、血脂异常及糖尿病的患者分别有40例(占63.49%)、48例(占76.19%)和8例(占12.70%)。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P>0.05。
对两组患者均进行溶栓、抗感染、控制血压和血糖、调脂、预防脑水肿、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预防上消化道出血等治疗。在此基础上,用低分子肝素钠联合奥扎格雷钠对B组患者进行治疗。低分子肝素钠的用法是:用5000 U的此药对患者进行皮下注射,2次/d。奥扎格雷钠的用法是:将80 mg的此药加入到250 ml的生理盐水中,对患者进行静脉滴注,2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14 d。
显效:经治疗,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其生活自理能力明显改善,且其患肢的肌力≥Ⅳ级。好转:经治疗,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明显减轻,其生活自理能力有所改善,且其患肢的肌力较治疗前提高2个等级。无效:经治疗,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未减轻,其生活自理能力未得到改善,其患肢的肌力较治疗前提高不足2个等级[2]。总有效率=(好转例数+显效例数)/总例数×100%。
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的血浆粘度、全血粘度、血小板粘附率及纤维蛋白原的水平进行检测,并比较检测的结果。
用SPSS19.0软件对本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²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在A组患者中,治疗结果为无效、好转和显效的患者分别有27例(占42.86%)、19例(占30.16%)和17例(占26.98%),其治疗的总有效率为57.14%(36/63)。在B组患者中,治疗结果为无效、好转和显效的患者分别有6例(占9.52%)、27例(占42.86%)和30例(占47.62%),其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0.48%(57/63)。B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A组患者,χ²=28.730,P<0.05。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浆粘度、全血粘度、血小板粘附率及纤维蛋白原的水平相比,P>0.05。治疗后,B组患者的血浆粘度、全血粘度、血小板粘附率及纤维蛋白原的水平均低于A组患者,P<0.05。详见表1。
表1 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血浆粘度、全血粘度、血小板粘附率及纤维蛋白原的水平(±s )
表1 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血浆粘度、全血粘度、血小板粘附率及纤维蛋白原的水平(±s )
注:*与A组治疗后相比,P<0.05。
指标A组治疗前治疗后B组治疗前治疗后1.69±0.18*4.79±0.86*39.64±5.93*3.58±1.22*血浆粘度 100·s-1(mpa·s)全血粘度 100·s-1(mpa·s)血小板粘附率(%)纤维蛋白原(g/L)2.21±0.436.18±1.0649.52±6.814.37±1.421.81±0.255.48±1.0243.44±6.424.01±1.132.19±0.396.17±1.0948.57±6.214.39±1.38
脑血栓是脑梗死的一种常见类型。该病的发生主要与患者存在动脉粥样硬化、红细胞增多症、血小板增多症及其体内的抗凝血酶Ⅲ缺乏等因素有关[3]。目前,临床上对该病患者主要是进行药物治疗。奥扎格雷钠是一种TXA2合成酶选择性抑制剂,能阻碍H2(PGH2)转化为TXA2,促使血小板所衍生的H2(PGH2)进入血管内皮细胞,而H2(PGH2)在被血管内皮细胞摄取后可合成PGI2, PGI2具有扩张血管的作用[1]。因此,奥扎格雷钠可起到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低分子肝素钠可促进血管内皮细胞释放t-PA,而t-PA具有抑制动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另外,低分子肝素钠在发挥抗血栓作用的同时,不易诱发出血,用药的安全性较高[4-5]。
本研究的结果证实,用低分子肝素钠联合奥扎格雷钠对脑血栓患者进行治疗,能显著提高其临床疗效,降低其血液的粘稠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