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振
坐标京西,距“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的著名古寺潭柘寺5公里处,有一派出法庭,名为潭柘寺人民法庭。法庭里有一群平均年龄34岁的法院干警,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想要在此经过磨练,取得司法“真经”。
潭柘寺法庭除了审理潭柘寺镇辖区内的民商事案件,还负责集中受理北京市门头沟辖区的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案件。“交通事故案子办理的越多,开车越小心,保险上的越多。”法庭的同志经常这样打趣道。在意识到辖区交通事故呈高发态势后,法庭干警们在茶余饭后聊天时,一致认为要做点什么,不仅要提升交通事故案件的审理节奏,也要为辖区的道路安全做点贡献。
通过“他山之石”和头脑风暴,潭柘寺法庭在北京法院首先引进了“道交案件一体化处理平台”,主动引进运用“互联网+”模式,统一调解标准,吸收人民调解员、行业组织、保险公司、交通支队等多方社会力量参与道交案件化解工作。运用平台内置的理赔计算器,使赔偿标准统一化、透明化、公开化,实现秒算赔偿结果;通过吸纳人民调解员进行调解,提高了涉案当事人对案件调解的接受度,提高了类案调解率;通过平台“一键理赔”功能极大加速了被侵权人实现权益的速度,经平台调解的案件当事人平均在一周内就能拿到保险理赔,最快一例从调解协议达成到拿到理赔款仅用了7个小时,最终现实的保障了被侵权人的权益。
同时,潭柘寺法庭创新道交案件结果运用方式,从事故发生地点上做文章,将两年来受理的全部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案件中的事发地点梳理制作成门头沟区交通事故高发地图,在大数据模式下推送给网络交通地图公司,提醒广大道路参与人注意交通安全。从事故发生原因上做文章,分析个案事故发生原因,除当事人个人主观过错外,查找交通设施、信号灯、道路规划中的问题,将相关问题反馈给门头沟区交通支队,建议相关部门对存在问题的部位进行整改,一年来,门头沟区数十处路段的信号灯、交通路线、隔离设施进行了增加、改进,从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因设施问题造成的交通事故,为社会综合治理贡献力量。
“您说的这个事,与邻居沟通过没有啊,要不找个时间咱们一起到现场看看,当面说说这件事?”赵家台村的法官巡回办公室内,潭柘寺法庭的左慧玲法官正在接受该村村民关于相邻关系的法律咨询。像这样的咨询活动,在赵家台村每个月都会定期开展一次。
法官巡回办公室是潭柘寺法庭参与当地社会综合治理的一个窗口,由潭柘寺法庭的法官或法官助理定期到辖区各个村落开展法律宣传和纠纷就地调解。此举是潭柘寺法庭为延伸审判职能,创建和谐无诉讼村落的重要方式之一。该庭共有三个“一审一书一助”的审判团队,每个团队均有定期的下村时间表。“以矛盾纠纷的预防和化解为突破口,坚持开展法制宣传和多元调解工作,努力营造和谐有序的无诉讼村,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和谐有序环境。”该庭庭长裴凌晨这样表示。
和谐无讼村落的建设是北京市门头沟法院的重点工作之一,潭柘寺法庭作为深入乡土,离群众最近,最了解群众司法需求的人民法庭,成为该项工作的重点承建单位。基于“乡土社会是以土地为依附、以村落为单位、以群体为本位、以熟人社会为主要模式的社会”的认识,潭柘寺法庭在工作中利用辖区乡土社会,群众普遍“惜讼”的特质,逐步摸索出了以村规民约为抓手,村内基层组织为依托的矛盾预防和化解机制。对基础较好的村落,根据该村的风俗人情特点,法庭主动与该村委会对接,指导其设立村民自治章程。村民自治章程制定后,召开村民大会进行表决,通过后在村内显著位置予以公示。村民有纠纷后,先按照村民自治章程由村委会进行先期调和,调和未果的可以联系法庭,由该村的联系法官专程上门进行调解或在法官巡回办公室进行调解,争取实现“小纠纷不出村,大纠纷不出镇”的和谐无讼村落创建目标。
“无规矩不成方圆,有了这‘白纸黑字’,我们做调和工作更有底气和依据。”赵家台村的刘忠英书记是这样看待村规民约的。潭柘寺法庭裴凌晨庭长则希望“通过设立村民自治章程,让村民之间形成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的相处模式,最终达到乡村自治的自觉意识与修齐治平的目标相表里”。
潭柘寺法庭将法制宣传与村落治理相结合,做好法治建设指导工作,深入村落开展法制宣传。通过发放法律知识宣传册、提供法律咨询、选取典型案件进行巡回审理或现场调解,通过以案说法、以案释理,提升村民遵法守法的自觉性;通过加强对担任法院人民陪审员工作的该村干部的培训,以点带面地扩大法制宣传,提升村民掌握法律、运用法律的能力。和谐无讼村落建设示范点赵家台村去年全年实现零诉讼。
“法官给我们讲的这些法律规定太及时了,刚搬上楼房,好多事情以前还真是不知道。”在一场关于业主与物业、开发商的纠纷中,在涉拆地区的普法宣传现场,一名拆迁后住进楼房的群众听后表示学到了不少法律知识。潭柘寺法庭将和谐无讼村落工作延伸到这些新社区居民,主动送法进社区,提供相关法律讲解,将矛盾化解在苗头阶段,引导新社区居民理性对待内外部矛盾。“潭柘寺地区不少村落经过拆迁成为社区,我们庭便因地制宜,继续拓展和谐无讼工作的宽度和广度。”潭柘寺法庭左慧玲副庭长这样解释。
潭柘寺法庭指定专人负责与司法所、各村村委会同志每个月碰头会商或电话联系。有纠纷共同分析,法庭提供符合法律规定的化解思路和方法建议,争取纠纷就地化解;没有纠纷时协商开展共建活动,分析各村开展无诉村落创建活动中的困难点,提出可行的建议方案。“这样的沟通十分必要,既拉进了距离,培养了感情,更重要的是使得资源得以共享,让我们在调处矛盾时可以同心协力,在参与矛盾纠纷化解时实现最优结果。”潭柘寺镇司法所所长肖慧明表示道。通过联动各方力量,同时发力推动和谐无讼村落建设,潭柘寺法庭力争达到将辖区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民事诉讼数量逐步下降,治安和刑事案件基本不发,群体越级信访基本杜绝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效果。
“道洽政治,泽润生民”,乡村振兴是一项系统工程,有赖于多元主体的参与、协力。潭柘寺法庭在完成好审判中心工作的基础上,不断积极探索司法职能延伸与深度精准参与社会综合治理、助力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得知在潭柘寺镇党委开展“微心愿”征集活动中,全镇28.9%的村民表示有法律咨询与法律援助方面的需求后,经过严谨细致的考量,潭柘寺法庭成立了“区域性党群服务中心”,旨在以乡村精神文明建设为切入点,以助力提升村民精神风貌,打造文明和谐新农村为目标,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提高辖区乡村社会文明程度。
“党群服务中心”定期邀请各村德高望重的乡贤达士到中心值班,一方面向法庭年轻干警普及辖区乡风民俗、人文特点,有助于丰富法庭成员的社会知识,掌握群众工作方法,提升司法工作能力;另一方面与法庭的党员一起接待村民来访,提供政策解读、法律援助、纠纷调处、矛盾问诊等服务以回应群众需求,集合法律与民意,追求纠纷处理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完美统一。
同时,潭柘寺法庭将在各村设立、开放群众问诊室、发放联系卡,扫清司法服务在法院和基层群众之间“最后一公里”的障碍,并努力将该“党群服务中心”打造成为集学习交流、联系联络、法制宣传教育、矛盾纠纷化解、司法志愿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工作平台。
潭柘寺法庭将继续主动置身于社会治理体系中,不缺位、不越位,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把辖区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继续朝着乡村振兴的目标奋勇前进,早日取得司法“真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