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健
潭柘寺始建于西晋,距今已有近1700年历史,是北京地区最早修建的一座佛教寺庙,在北京民间有“先有潭柘,后有幽州”的谚语。潭柘寺在晋代叫嘉福寺,唐代改称龙泉寺,金代御赐寺名为大万寿寺,在明代又先后恢复了龙泉寺和嘉福寺的旧称,但因寺后有龙潭,山上有柘树,故而民间一直称其“潭柘寺”。寺庙位于门头沟区东南部的潭柘山麓,坐北朝南,背倚宝珠峰,周围有九座高大的山峰呈马蹄状环护。规模宏大的潭柘寺古刹就建在宝珠峰的南麓。
千百年以来,潭柘寺一直以其悠久的历史,雄伟的建筑,优美的风景,神奇的传说而受到历代统治者的青睐。从金代熙宗皇帝之后,各个朝代都有皇帝到潭柘寺来进香礼佛,游山玩水,并且拨出款项,整修和扩建寺院。清代,潭柘寺在寺院规模、土地财产、宗教地位、政治影响等方面都达到了鼎盛时期,特别是康熙皇帝把潭柘寺定为“敕建”,使其成为了北京地区规模最大的一座皇家寺院,享有“京都第一寺”的美誉。
规模庞大、气势恢宏的古寺庙建筑群
潭柘寺规模宏大,寺内占地2.5公顷,寺外11.2公顷,加上周围由潭柘寺所管辖的森们以“二乔”相誉,称其为“二乔玉兰”。
柘树:柘树是潭柘寺赖以成名的宝贵树种,一般生在南方,北方罕见,因而潭柘寺的柘树稀有而珍贵。潭柘寺古有“柘树千章”,遍布四野山坡,后来传说潭柘寺的柘树皮能治妇女不孕,人们争相剥取,导致柘树几乎灭绝。林和山场,总面积达121公顷以上。殿堂随山势高低而建,错落有致,在鼎盛时期的清代有房999间半,现潭柘寺共有房舍943间,其中古建殿堂638间,是北京地区规模最大的一处寺庙古建筑群。整个建筑充分体现了中国古建筑的美学原则,以一条中轴线纵贯当中,左右两侧基本对称,使得整个建筑群显得规矩、严整、主次分明、层次清晰。其建筑形式有殿、堂、阁、斋、轩、亭、楼、台、坛等,多种多样。
潭柘寺塔林
潭柘寺塔林是历代高僧安息之地,共有塔院四处,目前仅有寺前塔林保存完好。塔林在寺前500米处,占地面积13500平方米,由上下塔院组成,共有僧塔75座,是现今北京地区数量最多,保存最好的一处墓塔群,称为“潭柘塔林”,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修建最早的金代广慧通理禅师塔、元代妙严大师塔、最高大的金元之际海云禅师塔,以及底哇答思大师塔、龙塔与虎塔等。
潭柘寺古树
帝王树:帝王树实为银杏树,俗称白果树。帝王树高40余米,直径4米有余,植于辽代。相传在清代,每当新皇登基,此树就长出一枝新干,以后逐渐与老干合为一体。乾隆皇帝来寺游玩时,御封“帝王树”,这是中国历史上对树木敕封的最高封号。
二乔玉兰:潭柘寺的二乔玉兰植于明代,距今有400多年历史。北京地区常见的为白玉兰,紫玉兰较为少见,而潭柘寺的玉兰紫中带白,兼有两种颜色,十分娇艳,好似三国时期东吴乔公之大乔、小乔两位倾城之女,故而人1978年重修寺庙时,从后山移植来几棵小柘树,栽种在山门前牌楼西侧。
娑罗树:属于佛门圣树,因释迦牟尼在娑罗树下涅槃,而受到佛门的崇拜,原产于印度,在北京仅大觉寺、卧佛寺等少数几座古刹内才有种植,而潭柘寺的娑罗树数量最多,树龄最古老,目前存有20余棵。
千年柏:在潭柘寺方丈院内,有一颗侧柏,粗可数围,树干笔直,直插蓝天,虽已千年高龄,仍然生机盎然。这颗千年柏是华北地区最古老的一株侧柏,有“华北柏树王”之称。
百事如意树:是一棵柏树与一棵柿子树相伴共生,紧贴在一起,人们取其谐音“柏柿”为“百事”,因而称“百事如意树”。
流杯亭“曲水流觞”
在行宫院的中间就是著名的流杯亭,流杯亭又名叫“猗玕亭”。“猗”指带水的美妙玉石,而这也正是流杯亭的美妙之处。流杯亭建筑在原无逸殿的遗址上,为方形四角攒尖顶的木结构建筑,上覆绿色琉璃瓦。亭高2丈,长、宽各丈余,油漆彩绘,亭内用汉白玉石铺地,石面上刻有一条弯曲盘旋的石槽,宽、深各10厘米,其所构成的图案十分奇特,从南向北看像龙头,而从北向南看却又像虎头。水从亭外东侧的一个汉白玉雕的龙头口中流出,沿引水石槽从东侧入亭,几经旋之后,从西侧流出。乾隆皇帝在游寺期间,经常与王公大臣们围坐在亭边,将一只带有双耳的竹制酒杯盛上酒,放在流水的入口处,让酒杯随水漂流,如果酒杯在谁的面前倾倒或者停住,就要对谁罚酒一杯或赋诗一首。乾隆皇帝曾特意为流杯亭题诗一首,名为《猗玕亭》,“扫径猗猗有绿筠,频伽鸟语说经频。引流何必浮觞效,岂是兰亭修契人。”
“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之说
北京城是在元朝大都城的基础上发展改建的。元朝初年,世祖忽必烈听从了大将巴图鲁和汉族学者、谋士刘秉忠的建议,以“幽燕之地,龙盘虎踞,形势雄伟,南控江淮,北连朔漠”为由,于至元十三年(1276年)建成大都城,这已经晚于建立潭柘寺的晋代800余年了。在此之前,辽国曾在公元916年以幽州为南京,也晚于晋代近500年。因此,民谚所说的潭柘寺与北京城的关系是真实的。
据史料记载,明代是潭柘寺的兴盛时期,首先得益于明初重臣姚广孝。他的法号道衍,苏州人,14岁出家为僧。明太祖朱元璋挑选高僧,从侍各位王子,姚广孝辅佐燕王朱棣。建文帝削藩时,朱棣按照姚广孝的谋划,起兵“靖难”,从而夺取皇位,即明成祖。朱棣继皇帝位后,封姚广孝太子少师,赐名“广孝”,参与军政大事。功成名就之后,姚广孝辞官不做,到京西的潭柘寺隐居修行。明成祖朱棣曾到潭柘寺看望过他,当年修建北京城时,设计师就是姚广孝,他从潭柘寺的建筑和布局中获得了不少灵感,在潭柘寺东面的牛心山(现称定都峰)上“天光地影定皇城”,北京城的许多地方都是依照潭柘寺的样子修建的。如潭柘寺有“九门九关”,北京城也修建了九座城门,潭柘寺鼎盛时期有房999间半,北京的故宫有房9999间半,紫禁城的太和殿就是仿照潭柘寺的大雄宝殿而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