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风
摘要:小学生语言素养的培养能够提高其语言运用能力,还能提高语言应用的质量,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目标之一。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以及“核心素养”结构模型的提出,学生应该具备哪些最核心的知识、能力与情感态度,才能更好地融入社会,并推动社会的发展?
关键词:语言文字;核心素养;阅读实践
中图分类号:H1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8)03-0038-01
语文学科素养可以用“字、词、句、语、修、逻、文”七个字进行概括,在语文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也基本上都是紧扣这七个字的问题进行教学。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教学也在不断改革,大家慢慢开始接受行为要点概括,具体表现为读、说、听、写、思,突出能力的培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1.以教材为载体,解读课文中语言文字运用的内涵
以往的小学语文课文教学,教师侧重于指导学生学习课文内容,培养阅读能力。其实,阅读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理解、感觉、体验、察悟,包括语感。然而大部分学生在学习和阅读一篇课文后能够基本理解并把握内容,但掌握了内容却不一定就会表达。因此,教学的难点不在理解,而在“会运用”。“语言文字运用”主要是指口头语言表达以及书面语言表达。“运用”是指能正确、规范地运用语言文字,并且能有方法、有創意地运用语言文字。例如,在学习五年级下册的《草原》一课时,先让学生阅读课文,掌握课文内容,体会出课文表达的蒙汉情深这一情感。再在这一基础之上,由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作者是怎样表达出这一情感的。除了引导学生感悟按顺序写草原特点、草原之行等方法之外,还需引导学生感悟作者是怎样恰当地运用“动词传情”的方法。教师可以通过换词、比较等方法来体现作者用词的妙处。透过三个“飞”字,学生就能触摸到文章的情脉,这就是语言文字能传情达意的魅力。通过引导学生体会“飞”字的用法,感悟出一个动词连续反复运用能更好地表情达意,可谓“文字有情感”。
2.不断训练语言文字夯实基础
教师要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在练中掌握运用语言文字的技能技巧。课堂要以学生为学习主体,教师起引导作用。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摆脱“满堂灌”为主的教学模式,做到精讲巧练,讲、练、评相结合的方式展开教学。教师可以联系生活布置一些语言文字运用的作业,以用动词传情为例,让学生们观察身边的一个人,重点观察动作,并连续恰当地使用同一个动词,写出自己要表达的真情实感。教师在课堂上进行讲评,写得好的和大家一起分享,存在不足的进行完善和改进,只有这样才能让每个学生逐渐掌握语言文字运用的方法,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3.开展多形式阅读实践,提升小学语文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在小学语文语言文字运用学习中,为了让学生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领会语言文字的内涵,前提是要充分地实践,在实践中探索语言文字的学习规律,最终熟练地运用语言文字,为全面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奠定基础。在实践活动中,朗读能使学生眼、耳、口、脑都动起来,可以在阅读中识字、记词、感知语言、积累语感,还能使学生注意力集中,调动其学习积极性。运用同桌读、分小组读、表演分角色读、竞赛读等多种教学实践活动来提升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全面领悟,达到提升对语言文字的运用的目的。多形式的朗读可以为学生增加语言文字积累机会,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对于一些表情达意的词也有更深的认识,对语言文字的积累也是有很大帮助的,运用起来也更得心应手。
综上所述,以提升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为目标的语言文字应用学习并非是生搬硬套,也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这是一种教学艺术,需要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坚持实践,从而推动学生不断增强自己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不断在实践中渗透和深化;同时,培养和提升小学生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进而提升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张华,蒋丽.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高综合素养[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3(18).
[2]卢结玲.关注语言文字运用提升语文核心素养[J].语文天地,201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