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调查研究

2018-08-13 10:15贺立凯
新媒体研究 2018年1期
关键词:媒介素养教育媒介素养大学生

贺立凯

摘要 随着媒介技术的飞速发展与普及,青少年媒介素养提升已经成为当下新闻传播学科的重要课题。当下青少年网民已达到1.37亿,由于青少年群体年轻易冲动、易受媒介影响、正处在成长阶段等特点,如何正确使用媒介,开展媒介素养教育,提高媒介素养水平,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本课题调查了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发现大学生群体在媒介素养方面具有接触时间长、实用性和娱乐性突出,信息真实性判断能力有待提高等特点,急需加强媒介素养教育。

关键词 大学生;媒介素养;媒介素养教育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8)01-0080-02

随着媒介技术的飞速发展与普及,青少年媒介素养提升已经成为当下新闻传播学科的重要课题。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7.51亿,互联网普及率为54.3%。其中,10~19岁青少年占整体的19.4%,达到1.37多亿,由于青少年群体年轻易冲动、易受媒介影响、正处在成长阶段等特点,如何正确使用媒介,开展媒介素养教育,提高媒介素养水平,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作为未来社会建设的中坚力量,大学生群体的媒介素养状况在青少年群体中最具有代表性。

媒介素养是指人们获取、分析、衡量和传播媒介中的讯息的能力。有学者拓展了媒介素养的定义,认为这是可以而且是必须提高的技能。他提出媒介素养的五个要素,即意识到媒介对个人以及社会的影响;了解大众传播过程;形成分析及讨论媒介讯息的策略;意识到媒介的内容是为当今文化以及我们自身提供认知的“文本”;培养对媒介内容更深程度的享受、理解和欣赏。

为此,本课题选择了西华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同学开展问卷调查。西华师范大学创建于1946年,是一所学科门类齐全、办学条件优良的省属重点大学。其中新闻传播学院组建于2006年,现设新闻学、播音与主持艺术、网络与新媒体3个本科专业,在校本科、专科和研究生共1000余人。西华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在四川省同类高校中具有典型性,因此样本的选择,能够更好的代表当下新闻传播类专业大学生的媒介素养现状。

1便携式移动设备占主流,媒介接触时间长

本调查的样本抽取了新闻传播学院三个专业2015级和2016级大学生,共计386名。其中男生81人,占20.98%,女生305人,占79.02%。在问及经常使用哪些设备上网时,有96.37%的同学选择手机,83.68%的同学选择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和台式电脑选择率几乎持平,分别占12.44%和12.18%。这说明,由于大学生本身的特点,对于便携式移动设备尤其是智能手机和笔记本电脑的选择占绝对主流。

在调查中,有93.52%的学生认为,网络已经成为获得信息的最主要来源。从每天上网的时常来看,44.04%的人达到5~9小时,3~5小时的占31.09%,甚至有17.88%的学生每天上网时间在10小时以上,而只有6.99%的学生每天上网时间在3小时以内。这说明,大学生对于网络的依赖程度较高。这既与新闻传播类专业本身的专业特色有关,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学生对于网络媒体的过度依赖。

2媒介使用方式呈现多元性,实用性和娱乐性突出

当问及上网的主要原因时,排在前五位的目的分别是:进行网上支付(84.2%)、利用网络浏览新闻和资讯(83.42%)、利用网络购物(80.83%)、网络音乐(69.43%)、网络视频(64.25%),其次选择的顺序分别是:网络交际(58.81%)、网络游戏(41.45%)、预订旅行机票、酒店(39.9%)、在线教育(31.09%)、其他(21.24%)、网络直播(13.47%)、参与网络投票活动(8.55%)。这体现出大学生:1)对网络媒介的使用更具实用性和娱乐性的特征;2)使用网络的方式呈现多元化趋势,但是对于网络直播等新兴传播方式的出现持谨慎态度;3)不喜欢把网络看作是学习工具,对网络媒体学习功能的运用不多。

在网络媒体中,移动通讯设备尤其是智能手机的使用范围极广,截至2017年6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7.24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由2016年底的95.1%提升至96.3%,手机上网比例持续提升。因此本课题着重调查了大学生对手机App的使用情况。调查发现,社交类、购物类、影视音频类占据前三,分别为90.67%、77.46%、69.69%,其次是新闻资讯类(57.51%)、生活服务类(43.26%)、游戏类(32.12%)、工具类(30.57%),教育类最低,占25.39%。这说明,新闻传播类大学生对于移动网络的使用既符合网络媒体的总体特征,即具有非常明显的实用性和娱乐性,同时又具有自己的特点。尤其是注重移动网络的社交用途。

3对信息真实性求证程度低,发布信息责任意识高

在对媒介内容的判断上,当被问及对媒介所提供的内容的真实性是否怀疑时,有36.53%的受访者选择性相信,36.01%的受访者表示偶尔怀疑,有20.73%的受访者表示经常怀疑,表现出大学生对于网络内容的真实性持相对怀疑态度,表现出较高的独立判断能力。当被问及怀疑网络上某些内容的真实性时,选择继续关注,但不深究的占41.97%,表示主动从更多的媒体了解核实的占39.64%,而仍有12.44%的受访者选择不主动关注。从媒介素养的角度上看,大学生群体对信息真实性的判断和求证程度还很低。

在调查网络媒体的负面功能时,被问及下面哪个网络问题更困扰你,占前三位的分别是新闻报道真假难辨(78.76%)、网络广告(74.09%)、网络暴力(66.32%),其次分别是网络色情(55.44%)、网络交际(18.91%)、网络游戏(18.65%)。

当被问及网络媒体对你人际关系的影响时,43.78%的受访者表示使关系更为亲密,21.76%选择使关系更为疏远,选择无影响或不清楚的分别占15.03%和19.43%。

当被问及当你的好友通过网络向您借钱时,93.01%的受访者表示核实,这说明在面对与自己切身利益相关的信息时,体现出一定的辨别能力。

在传播信息方面,当被问及发布信息是否考虑它对别人产生的影响时,选择部分考虑,删除某些影响过于不好的言论的受访者占46.37%,选择着重考虑,网络是公开化的平台,发表言论不能产生坏的影响的受访者占44.56%,展示出在传播过程中具有较强的责任意识。

4研究结论

1)大学生群体对于网络新媒体的使用范围较广,使用时间较长,对媒介的依赖程度较高,这客观上要求我们要重视对于青少年群体的媒介素养教育,亟需对大学生的媒介使用加以科学合理地引导。

2)在媒介信息的接受上,体现出较高的辨别意识,尤其是面對自身利益相关的信息时,会主动核实信息。但是对于这些信息的生产以及媒介的运营知之甚少,这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网络虚假信息的问题。

3)在媒介的使用中,体现出较强的实用性和娱乐性特征,而很少人能够将其作为学习工具,这既与手机媒体本身的特性有关,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学生群体对网络新媒体的不合理利用。有必要开设媒介素养教育相关课程,有针对性地提高大学生的媒介素养。

猜你喜欢
媒介素养教育媒介素养大学生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全媒体时代背景下的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
全媒体时代下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浅析研究
新媒体背景下中学生媒介素养现状与应对
网络负面热点事件对大学生社会心态的影响
“互联网+”时代高职学生媒介素养的培育路径研究
大学生媒介素养调查研究
我国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体系建构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