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2018-08-11 09:30张喜才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8年5期
关键词:良好行为习惯小学体育培养

【摘 要】葉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往单方面讲,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在小学体育课上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这样说,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上好每一堂体育课的保证。因此,小学体育教师必须提高认识,切实抓好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关键词】小学体育;培养;良好行为习惯

做任何事情都贵在坚持,学生习惯的培养不是一两天就能够形成的,它需要一个过程一段时间。不然就不称之为“行为习惯”了。那么,如何才能使学生把这些良好的行为变成习惯呢?一句话:贵在坚持!

一、培养小学生的运动兴趣,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小学生大多处在6~12岁年龄段之间,这个时间中,身体各项器官都处在生长发育的高速时期,骨骼迅速生长、胸骨横径增宽,肌肉也伴随骨骼不断发展而逐渐发达。这一时期内,适当的体育活动可使骨骼发育健壮结实,如果缺乏必要的体育活动,会导致骨骼与肌肉发育软弱,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也明确规定:“要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小学生最乐意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凡是主观上不愿意做的事情都很难做好。所以,培养学生锻炼身体的习惯应该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入手。体育老师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特点,通过多种途径培养他们的运动兴趣,发挥特长,挖掘运动方面的潜能。

二、培养小学生遵守课堂纪律的习惯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首先要建立严格的课堂纪律。例如在体育课的课前或课中有时会发现学生集合时发生相撞、打闹、讲话等一系列注意力不集中、不遵守课堂纪律的现象,不仅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甚至有可能还会发生安全事故。遇到这种情况,教师可以采用在课前先设置一个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小游戏,把学生的注意力先集中在一起,然后再开始集合、整队。在课中,也可以适当安排一些较新颖、内容符合教材的体育小游戏,时不时的把学生的注意力抓过来,让学生觉得没有时间去开小差、做小动作。碰上一些调皮捣蛋的学生,要注意批评的方式方法,让学生自感羞愧而迅速改正不足之处。教师还要及时的对学生的课堂纪律进行评价,对遵守纪律的学生采用各种鼓励嘉奖的方式,对不遵守纪律的学生也要适度的教育。在不知不觉中,体育课上小学生也就养成了遵守纪律的良好习惯。

三、培养小学生听从指挥的习惯

体育学习它有别于室内课的学习,并在学习活动中还要利用一定的体育器材,学习的过程是带有一定的危险性的,再加上小学生好奇又好动、辨别能力低,教师组织不当或学生不听从指挥都会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或是发生教学事故。因而,体育教学中还要培养学生听从指挥的习惯。例如上投掷内容的时候,即使是投掷轻巧的沙包也是具有一定危险性的。如果学生不听从教师指挥,投掷完后不统一去捡回沙包或去捡回沙包时乱跑就很容易发生几个学生相互碰撞的危险,所以,教师应事先说明捡沙包的方法和各自跑动的路线,避免碰撞事故的发生。当然,如果学生不听从教师指挥,安全隐患便随时存在,因此,培养听从指挥的习惯非常重要。教师可以通过讲述一些不听从指挥造成不良后果的实例,让学生明确的知道在体育学习中听从教师指挥的重要性,也可以组织一些听指挥做动作的体育小游戏来锻炼学生听从指挥的意识,从而让小学生形成听从教师指挥的好习惯。

四、培养小学生倾听与思考的习惯

倾听作为各种习惯之首,是获得外界信息的重要来源,又是文明礼貌的重要体现。遗憾的是我们低年级有些孩子不懂得认真听别人的讲话,表现在上课不能专心讲解,经常走神;小组讨论不会听其他同学的发言,自己说话旁若无人、大声喧哗,别人讲话时听不进去;不会与人交流。与别人谈话常常表现出心不在焉的态度。这些都是坏习惯。会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在体育教学中,一方面要让学生明确专心听讲是体育课的纪律,也是课堂常规,是学生学习态度和积极学习的行为表现;另一方面教师讲解要做到精练,重点要突出,条理要分明,语言更要生动、幽默,语气要柔和、动听。如一些体育项目的学习,教师可自编一些形象的口诀,有助于学生的学习,从而也能引发学生的兴趣与注意力。同时教师还应及时判断学生有没有认真听讲,要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一段时间枯燥的讲解中应适当插入一些提起学生注意力的小插曲,使每个学生都乐意听讲。听也是思考的基础,学生只有认真的听讲了才能更好的进行思考,思考的时候思路才能清晰,学习新的内容才能学的既快又准确。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仔细地观察,认真的听讲,积极的思考,学会分析,学会比较,才能更好的完成与掌握体育的技术与技能,形成倾听与思考的好习惯。

五、培养小学生不怕困难,遇到困难时开动脑筋、互帮互助的习惯

在体育活动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各种内部(如胆怯、懒惰、身体不好等)与外部(如活动进行中遇到种种外来的干扰、某种体育活动对身体素质的要求太高等)的困难与障碍,教师除了要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毅力外,还要为学生提供克服困难的条件。例如上障碍赛跑这个内容的时候,小学生在练习时通过某个障碍时有困难,这时便需开动脑筋,心理上克服困难才能身体上真正解决困难。又比如进行分组游戏时,总会有几个学生完成情况不好而影响整组的比赛结果,这时同组的同学便应不断鼓励这些同学,互帮互助才能一步步解决困难。而当遇到上耐久跑之类需要耐力和毅力的内容时,教师便需要在语言上激励学生,要进行具体指导,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逐步养成不怕困难并克服困难的习惯。

总之,习惯是一种动力定型,是条件反射自身长期积累和强化的结果。所以,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经过长期的反复的训练才能形成。因此,严格要求,加强训练,是形成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最基本的方法。只要我们在体育课上始终贯穿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意识,就会使小学生在学习中逐步养成良好的体育课堂行为习惯,为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邵桂华.体育教学的自组织观[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2]洪双白.体育课堂应注意加强学生运动习惯的培养[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7(3)

【作者简介】

张喜才,本科学历,一级教师,从教21年,研究方向:小学体育教学。

猜你喜欢
良好行为习惯小学体育培养
刍议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中的几个转变
游戏角色对幼儿行为习惯养成的作用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几点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