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创新教育的高中数学教学模式探讨

2018-08-11 11:01黄庆杜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13期
关键词:创新教育高中数学教学

黄庆杜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化,创新教育与成为当今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如何高效地掌握知识,培养高素质人才,也成为了数学教育面临的首要问题。基于这种认识,本人将对数学创新能力的涵义及意义进行分析,进而探讨培高中数学教学模式探讨。

【关键词】创新教育 高中数学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3-0145-02

素质教育理念下,创新是灵魂,能够为教育教学提供不竭的动力源泉。在高中数学教学发展中,应遵循创新教育理念,对现有的高中数学教学模式加以创新,以期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增强教学效果。

一、创新教育的内涵

1.创新教育的含义

关于数学创新能力的含义,可以从数学创新的过程和数学创新的结果两个方面来认识。从数学创新的过程来认识,主要有以下几种。

(1)轻松自由地从一种思维操作转换到另一种思维操作;

(2)用多种方式分析问题,观察模式,辨别问题的相似性与差异性;

(3)以全新方式把数学思想、方法和技能有机地整合在一起;

(4)用数或形扩展数学模式,重新组织模式与联系,根据具体问题的情境适当的转换、变形、预知结论。

从数学创新的结果来认识,具有代表性的观点主要有:(1)对于给定的数学问题能够拿出新颖的、独特的、合适的接法;(2)对于所呈现的文字的、图形的和表格形式的数学情景,能够提出多种不同的并且是合理的问题;(3)能够识别技能领域与应用领域之间的联系,在以前不相关的数学思维之间建立起一种联系;(4)独立表征数学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发现新定理的结论和证明,独立推导数学公式,找到非常规(非标准)问题的新颖、独特的解法。

2.創新教育的实施原则

首先是主体性原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其日后全面发展设定教学方案和教学方法,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其次是互动性原则,在创新教育中,只有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与学生进行良好的互动交流,才能充分挖掘学生的创新能力。最后是活动性原则,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应该严于律己,用个人魅力感染学生,使其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端正学习态度,与学生之间达成一致的教学目标,利用探究式教学方法与学生产生知识共鸣,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应变能力。

3.在数学学习中培养创新能力的意义

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能力不仅是一个学好数学的方法问题,也是一个关乎实现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目标、促进数学及其他学科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能力有助于学生学好数学。数学教育不再是一味灌输,而是要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将已学知识按照自身特点或需求构建起真正属于自己的数学知识体系,从而优化学生的能力结构,创造性地用数学解决问题,甚至迈向更广阔的数学领域。

二、创新理念下的高中数学教学的目的

1.数学思维的培养

数学的知识点是相互关联的,高中数学即是把广泛的数学定义进行细分,然后融合应用,这对学生的数学思维以及逻辑推理能力要求是非常高的。创新教学理念视野下,其首要的任务便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数学思维贯穿着学习、应用、拓展。特别是目前高中数学解题环节中,存在很大的问题,思维单一,极大地影响着学生的解题效率,对同一问题的不同表现形式举手无措。创新教学理念下的有效教学模式,便应该重视数学思维的培养。

2.解题能力的提升

数学思维的养成,有助于学生抓取问题的关键点,进行思路的捋清。数学思维是数学学习和应用的基础工具,具体的解题技巧还需要通过不同类型的习题练习。进行教学创新,关键点在于教学手段的创新,利用多角度分析,反逻辑推理来实现不同方式的解题教学,学生的解题能力自然而然的便会提升。

3.学习兴趣的激发

高中数学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重要的一部分原因是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影响授课时的专注度,知识脱节,教学手段固板,学生的学习质量极差。为了提升高中数学教学质量,这是一个重要的突破点,教学模式的创新,应该基于学习兴趣的激发为基础,通过课堂的教学实施,来逐步地引导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以及思考能力的提升。

三、高中数学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时下的高中数学教学,教师中心主义和权威主义还很流行,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总是高高在上,利用学生的“向师性”和教师“闻道在先”、“术业有专攻”的知识权威,以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为借口,自觉或不自觉地把知识强加给学生,学生潜在的创新能力在这种灌输式教育中被淹没。教学实践中,由于教师教学观念走入误区以及所采取的落后教学方法,致使学生无法获得相应的数学能力发展。究其原因:1)不同学生学习能力和接受水平不一而同;2)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存在差异;3)教师采取不恰当教学方法。为了进一步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非常有必要创新高中数学教育模式。

四、创新教育下的高中数学教学模式设计原则

创新教育下,高中数学教学模式应加以重新设计,使之符合创新理念,更好带动高中数学教育的发展进程。然而,在创新教育模式时,应遵循一定的设计原则,主要有:首先,渗透性原则,将分散的数学知识内容加以充分的整理或深入的挖掘,使其能够适时融入到某个教学环节中,增强学生的体会,同时也促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其次,层次性原则,在数学教学中,应针对不同层次学生而树立一定的目标,并推进教学实施。再次,目标性原则,即教学活动之前,设置明确的教学目标,对教学做出整体规划。第四,系统性原则,指教学中应设置清晰的条例,结构分明,以有序实施教学。最后,实践性原则,要求在教学模式设计中,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创新教育下的高中数学教学模式类型

1.基于开放式的教学模式

在高中数学的创新教育中教师可应用开放式的教学模式,这不仅能够促进师生双方的有效互动,为学生拓展学习空间,也能开展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同时还能引导学生循序渐进的解决数学问题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例如,在学习集合知识内容时,已知A={a,b},B={a},求A∪B和A∩B。在数学解题过程中,该问题的难度并不大,但却能够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区分交集与并集的概念。为进一步开展数學教学,教师可以将该问题的已知条件和求解问题相互对调,使已知条件成为求解问题,能够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同时此类开放式的教学方式,可以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2.基于分层式的教学模式

高中数学教师应提倡分层式的教学模式,可以使数学教学更具针对性。首先,从备课方案视角看,教师考虑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准备多种备课方案,对学生进行不同形式的教学。其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带动中等生和鼓励后进生,给予每位学生以发言的机会,同时创设难度不同的课堂提问,强化学生思维。再次,从作业和辅导的层面看,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而布置作业,并根据学生作业中反应的问题加以辅导讲解,以促进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全面提高。最后,从测试视角看,教师可设计A、B卷的形式,对学生学习成果进行检验,但不能用成绩衡量学生的好坏。

3.基于“因材施教”教学模式

在素质教育改革中,因材施教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是素质教育的基础性要求。因材施教也可以叫作针对性教学法,就是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即性格特点、行为习惯、生活规律、基础知识水平等分析,对学生进行层次划分,结合教学内容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案,增设适合的教学方法,并保证教材与教学的统一性。例如,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点出不同同学读出集合的含义及表示,仔细观察每个人的自信程度、口语表达能力等多个方面的表现,结合教材积极挖掘每个同学的内在潜能,制定适合的教学内容。在针对性教学法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仔细观察学生的个体差异,适时分层次地设定教学目标,并根据教学目标创造出适合的教学手段,还要实时把控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依据不同学生的优势,深度挖掘其内在潜力,使其能够全面发展,从而实现高中数学创新式教学目标。

六、结语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教育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创新教育的理念,以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同时还培养其创造、创新能力,增强数学学习兴趣,挖掘数学潜能,推动高中数学学科的健康发展。当前,从高中数学教学现状看,在教学模式设计中,应遵循一定的原则,进而提出诸多合理的教学模式,为高中数学教学提供多元的形式,促进数学教育的持续发展。基于此,作者认为,基于开放式、分层式、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都更具意义。

参考文献:

[1]田斌.基于创新教育的高中数学教学模式设计的原则[J].俪人·教师.2015.7(11):123-124.

[2]周菊.基于创新教育的高中数学教学模式研究[J].读与写·体育教学刊.2015.9(03):56-58.

猜你喜欢
创新教育高中数学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小学数学创新教育开展研究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