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积的意义”前概念调查研究

2018-08-11 10:27周君斌
教学月刊·小学数学 2018年6期
关键词:前概念调查面积

周君斌

【摘 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和分析学生的“面积”前概念,以期准确地把握学生的认知起点,真切地了解学生的学习难点,从而更好地进行教学设计。调查结果对教学启示如下:其一,直面学生认知现实,在举例与对话中,修正原有认知经验;其二,在“线”与“面”的辨析中,区分面积与周长;其三,在“一维”与“二维”的感悟中,发展空间观念。

【关键词】面积;前概念;调查

在学习新的数学概念之前,学生的头脑中并非一片空白。通过日常生活的各种渠道和自身的实践,学生对许多数学概念已经形成了初步的认识和观念,建构了大量朴素的“前概念”。也就是说,学生数学概念的学习,总是建立在“前概念”的基础之上。由此,在设计“面积的意义”教学活动前,为了更全面、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前概念”,笔者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班级47名学生进行了“前概念”调查研究,以便设计出更加合理、更加有效的教学流程,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调查内容及结果

调查题1:你听说过“面积”吗?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什么叫面积吗?

调查意图:

考查学生对“面积”一词的知晓率和认知程度。

调查结果:

调查数据显示,在对“面积”一词的知晓度上,有21.3%的学生从不同场合听说过。从他们的表述来看,基本上是用“占地”“一样东西的范围”“地方的大小”等生活化的语言来描述面积的概念。此外,还有学生知道“平方米是一个面积单位”。总体来看,一部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面积”已经有了初步的感知,但缺乏深入观察和思考。

调查题2:下面六个图形中,哪些图形可以看出它的大小,哪些图形没有大小?先在你认为有大小的图形下面的( )里面打“√”,然后从中选一个图形,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示出该图形的大小。

调查意图:

教材都是用“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来定义“面积”。在这个定义中,首先要抓住面积的度量对象: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然后是“大小”。那么,学生在学习面积之前,他的直觉或者说他原有的知识积累,能否对“怎么样的图形才有大小”做出正确的判断?并且,在他们的心目中,图形的大小指的是哪里呢?带着这样的疑问,笔者设计了这道调查题,意在考查学生对“面积”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原始认知。

调查结果:

首先,在判断图形有无大小上,只有15人做出了正确的选择,占样本总人数的31.9%。而在错误选择上,主要是“叶片实物图”和“曲边不规则图形”。需要注意的是,只有2人选择了角,说明在先前的“周长”概念学习里,学生已经对“封闭图形”有了较为丰厚的经验。故而,课堂上不需要做太多的解释。

其次,在表示图形的大小上,21.3%的学生表示正确。这部分学生是用涂一涂或画一画的方式表示出大小。而在错误表示中,多数学生是用粗线描出图形的一周,认为图形的大小指的就是图形的一周。需要注意的是,笔者通过访谈发现,部分学生虽然描画了图形的外缘边线,但他们心里想着的是“边线里边的一整片”。在他们看来,“我把外围边线描画一遍,也就是把边线里面的整片区域包围进来了”。不仅如此,相对于内部区域的白色,外缘边线的黑色也在视觉上给学生带来了强烈的刺激。

调查题3:如下图所示,将正方形甲割成两片,然后再拼成乙图。请问甲、乙两图,哪一个比较大?( )

A.甲图比较大 B.乙图比较大

C.甲图和乙图一样大 D.无法比较

调查意图:

面积是一个几何量。在皮亚杰看来,“守恒是获得数和量概念的重要条件,儿童没有守恒概念就不能真正认识数和量。”介于此,为了考查学生是否具有守恒概念,笔者安排了这道调查题。

调查结果:

调查数据显示,有70.2%的学生不受形状变化的影响,做出正确判断。而有27.7%的学生受知觉变化的影响,认为“当形状改变时,图形的大小也改变了”。

调查题4:小明用同样长的两根铁丝围成了甲、乙两个图形,那么( )。

甲 乙

A.甲比乙大 B.乙比甲大

C.一样大 D.无法比较

调查意图:

一个封闭图形,不仅有面积,还有周长。面积与周长是同时存在于一个封闭图形的两个几何量。经验告诉我们,教完面积之后,经常有学生混淆图形的周长与面积。那在没有学习面积之前,学生是否也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带着这样的思考,笔者设计了这道调查题,意在考查学生对图形大小与周长关系的原始认知。

调查结果:

按照预想,这两个图形的形状差距较大,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应当能轻易得出图形甲比图形乙大的结论。但结果表明:有80.9%的学生认为图形甲和图形乙一样大。究其原因,这部分学生是从周长的角度去思考图形的大小,认为周长相等即大小相等。实际上说明学生受先前“周长”概念学习的负迁移,会更加关注图形的外缘边线,而不是所围平面区域的大小。

调查意图:

方格纸是比较或度量图形面积的重要工具。这道题让学生用格子个数来刻画图形的面积,考查学生能否在方格纸上正确数出一个图形所占的单位个数,是否具有基本测量单位的观念。

调查结果:

从统计结果来看,有36人能在方格纸上正确数出每个图形所占的格子数,占样本总数的76.6%。对于不完整的方格,学生想到可以从图中切出一个三角形并将它拼补到另一个三角形,从而得到基本测量单位。可见,多数学生不仅具有面积

守恒的观念,而且能运用正方形作为基本测量单位来进行度量。而在错誤答案中,有12.3%的学生认为甲图占3个方格,丙图占6个方格;另有2人认为丙图占8个方格。不难看出,这部分学生只计数了图形里的完整方格,没有认识到三角形与正方形所表示的基本测量单位之间的联系。对他们来说,还没有基本测量单位的观念。

调查题6:两个长方形,都被信封遮住了一部分。猜一猜哪个长方形大,写一写你的想法。

调查意图:

面积是对“面”的度量。因此,学习面积,肯定要研究面的大小。而研究面的大小,学生就要经历比较两个或多个面的大小。需要追问的是,学生是采用什么策略来判断两个图形的大小呢?由此想到设计这样一道调查题,意在考查学生在图形大小判断上所采用的认知策略。

调查结果:

调查显示,有17人只给出了猜想,没有陈述理由。而在给出理由的学生中,将近20%的学生是用部分代替了整体。他们之所以认为②号比①号大,是因为②号长方形露出来的部分要比①号的大;其次,30%左右的学生是以两个长方形的某一个维度作为判断图形大小的标准。其中,有8人是从宽的角度去考虑大小,认为②号长方形的宽比①号的宽一些,所以②号比①号大;有7人是从长的角度去考虑大小,猜想①号长方形的长会比②号长,所以①号比②号大。此外,还有5人是从长方形的两个维度综合考虑,具有辩证意识。

二、教学建议与思考

(一)直面学生认知现实,在举例与对话中,修正原有认知经验

从前测调查中可以看到,有学生早已从买房、搬家等渠道了解面积、面积单位等词汇。不仅如此,对于小学三年級的学生而言,已经在前期的生活和学习中积累了“大小”的观念,无论是在区分哪些图形有大小上,还是在用自己的方式表示某一图形的大小上,都为本节课的学习提供了鲜活的学习素材和学习资源,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呈现并处理学生的错误资源(或错误的理解)。笔者想到,以学生认知现实为切入口,上课伊始,开门见山,直接揭题,通过“你们听说过面积吗?在哪儿听过?”“我们身边哪儿有面积?”等问题,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学生的举例和对话,既实现了对学生原有认知经验的提取和检验,也实现了学生对物体面积的认识。而在学生认识物体的面积后,让学生试着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一组图形的面积(见下图)。接着,通过“并联反馈”的方式(既呈现正确的做法,也呈现错误的做法),引导学生在讨论、辩论中对原有认知进行修正和重构,逐步实现面积概念的同化和学习方式的转变。

(二)在“线”与“面”的辨析中,区分面积与周长

从前测调查中不难发现,在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心目中,“线的长短”即“面的大小”。对于他们来说,“线”与“面”混为一谈。鉴于此,在建立“面积”概念时,教师就要强化“面积”的本质,注意面积与周长的概念区分。如当有学生举例介绍数学书封面的面积时,可以让学生置身于“指周长”与“摸面积”的辨析活动,使学生结合具体材料初步感知“面积在物体内部,周长在外围边线”。此外,在用自己的方式表示图形的面积时,再次安排辨析,通过对不同作品的比较和讨论,凸显面积是对“面”的度量的核心本质。概念建立的过程是比较、辨析伴随的过程。为了强化两者的区分,教师可以适时呈现一道概念辨析练习。例如,有一个长方形花坛,现在要在花坛的四周围上栅栏,还要在花坛内铺上草坪(见右图)。想想看,哪个情形需要考虑花坛的面积?面积和周长有什么区别?

(三)在“一维”与“二维”的感悟中,发展空间观念

学生在判断两个图形的大小时,多数是以图形的某一维度(长或者宽)作为判断标准。那么,怎样引导学生的思维从沿着一个方向延展走向沿着两个方向延展呢?笔者想到,在练习中可以设计一个猜一猜的游戏环节。先让学生根据“每行摆了几个,摆了几行”的直观图示猜想长方形的面积,再让学生根据“长和宽”猜想长方形的面积,接着让学生思考“只看到一条边,能不能想象这个长方形的面积”,使学生直观而又深刻地感悟到:要想象一个长方形的面积,至少要知道长与宽两个元素。显然,这样的应用拓展,不仅有助于加深学生对面积概念的理解,而且也为接下来长方形面积计算的学习进行了有机的渗透。

参考文献:

[1]刘加霞,易玫.运用定义辨析,生成对“面积”的理解:“面积”课例研究[J].小学数学,2012(6).

[2]张颖颖.概念,在“线”与“面”的行进中明晰[J].小学教学参考,2016(6).

(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小学 318050)

猜你喜欢
前概念调查面积
面积最少的国家
“前概念”的应用让化学平衡不再“高冷”
巧用面积法解几何题
常见初中化学“前概念”成因及转化对策研究
三种不规则面积的求法
一次函数和三角形面积
重视科学概念教学 促进学生深度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