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霏 韩冰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 18-0044-01
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通过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等,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高校思政课是党宣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是提高大学生党性修养、培养大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和价值取向的重要课程。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的热情,如何全面推进教学改革,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如何引导学生积极投身于思想政治理论学习的活动中,成为互联网+教育背景下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模式面临的新挑战。
辽宁何氏医学院在互联网+的教育大背景下,围绕新形势,创新新模式,着眼新变化,在高校思政课传统教育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建设富有开放性、灵活性、趣味性、多样性的思政课“第二课堂”。充分将思政教师课堂教学与学生助教辅助学习相结合,充分将“一言堂”教学与网络互动学习相结合,充分将课堂主导教学与社会实践、学团互动相结合,不断探索,立足实践,逐渐形成高校思政课“教助结合+网络互动+学团共建”的复合式学习模式。
一、教助结合——为学生营造平等且有活力的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共同体
1.为高校学生开拓“以人影响人”的思想政治理论学习氛围
教助结合,课上思政课教师授课,课下高年级助教辅学的学习模式。为学生搭建起新型的教与学的桥梁,发挥朋辈间示范效应,将思想政治教学由灌输式逐渐转变为启发引导式。助教通过课上课下辅助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有助于加强思政课教学全方位管理,为学生开展“量体裁衣”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打破施教者与受教者的关系,引导学生在思想理论学习阵地结成学习伙伴,不仅提高学生的思想理论知识水平,而且促进助教深化旧知,学习新知。共同营造“以人影响人”的学习氛围,通过互助学习,建立平等的学习共同体,以达到齐头并进的精神追求。
2.為高校思政课提供反馈材料,促进有针对性的教学改革
教助结合,课上助教跟踪学习动态,课下助教及时对学生学习进行纠偏。通过小组讨论,或学生代表提出建议,判断学生在思政课讲授过程中的消化程度,整合信息,反馈到思政课教师,促进思政课教师根据学生的普遍诉求,更好改进思政课教学方法,努力把高校思政课建设成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优秀课程。突破传统教学中教师唯一评估主体的模式,通过助教非评价的引导与鼓励,以开放式的建议推动学生进一步对思想政治理论的学习,密切沟通、及时反馈中,把握学生认知观点规律,为发掘学生的痛点、判断课程的实效、进行针对性改革提供丰富的材料。
二、网络互动——为高校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提供了合适的平台
1.有助于拓宽学生获取思想政治理论知识信息的渠道,丰富学习内容
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为契机,高校网络互动的思政课学习模式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注入了新的动力。通过网络互动的思政课学习模式拓展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的学习空间及渠道,为高校更好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有力支撑。网络中图文并茂且信息丰富的知识内容,改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单一模式,激发了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学习的积极性、趣味性及求知欲,同时为思想政治理论施教者提供了更多理论参考与依据。思政课网络互助的学习模式更进一步开拓了学生获取思想政治理论信息的渠道,增强学生利用网络,获取思想政治理论知识、运用思想政治理论知识解决实际生活出现的困惑。
2.有助于激发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的学习热情,体现教育现代化
教育部在制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网络作为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传播载体,是高校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活起来的重要手段。受教者利用碎片化时间,满足个性化的求知需求。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网络手段,避免学生在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中产生逆反心理,为以往学生普遍感到比较单调的思想政治教育增加新活力,激发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学习的热情。施教者通过与学生的线上互动,及时了解学生的最新思想动态,调动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的自主性,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与说服力。
三、学团共建——加强理论与实践结合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实现
1.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通过建设思想政治理论社团、宣讲团的学团共建学习模式,集结对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富有热情的高校学生,形成组织,推进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学习领域发挥创造力。一改自上而下的教育模式,充分调动发挥学生自主性和创造性,并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特色寓于理论社团、宣讲团的工作中,把思想政治工作载体化,使学生在学团共建的模式中既成为组织者又实现受益者的角色,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体和受众的统一,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开辟实践与创新渠道,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
2.激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功能与实践功能
开展具有实践意义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激活思想的功能,促进学生对已获得的思想政治理论进行进一步的延伸,推动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进行更广泛的学习与内化,将课堂上学习到的理论充分运用到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活化学生固有的思想,培养学生在同社会的接触中锻炼自我,在同他人的思想碰撞中促进自身的社会化进程,使学生真正做到将思想政治理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实现知行合一,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4.
[2]李蕉,王博伟.“翻转升级”:试论助教体系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作用与意义[J].思想教育研究,2017(10)
[3]胡恒钊.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施方法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博士论文,2012:4
[4]邓山.论高校学生社团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及优势[J].高教高职研究,2010(24)
[5]王宇航.理论社团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效用分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475)
作者简介:
韩冰(1980—)女,汉,辽宁沈阳人,辽宁何氏医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方向。
李俊霏(1987—)女,汉,辽宁沈阳人,辽宁何氏医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