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亚丽
摘要:情境是一种富有色彩感的场景,这里所指情境为教学情境。教学情境最大的功能在于能激发学生的个人情感,是课堂教学的前提。为此,本文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在了解情境教学涵义的基础上,对高中数学教学中情境教学的积极影响展开了简要叙述,着重探讨了高中数学情境教学的具体措施,旨在激活数学课堂,促进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
关键词:高中数学;情境创设;对策
许多教师认为,情境就是让学生感动、激动,或者是单纯的感染学生。这种认识比较肤浅,情境融入了人文情境与科学情境,对于学生是一次真实的、丰富的生命体验,这种体验可以是感性的,也可以是理性的,甚至是感性与理性交织在一起的多维度、多角度理解情境,才能使学生在情境中获得动力源泉。正是基于对情境教学的认识,下面我谈谈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有效运用情境教学法。
一、创设文化史情境
数学知识点多,与之相关的故事不少,在教学中可以为学生作一些数学文化史的讲解,让他们感受一下定理、原理產生的背景,及科学家们付出的艰辛努力。在了解之后,他们再次看到这些数学符号就不会感到头痛、厌恶了。比如讲解集合时,学生会接触的许多陌生的数学符号,而这些符号又是十分难于记忆的。为此,笔者在上课时先从数学史知识着手,介绍集合理论产生的过程,学生从这一发展史中认识到了集合的中重要性,进而产生了学习兴趣。再如学习“等差数列求和公式”时,为学生准备了一则故事:小高斯十分聪明,从小就表现出惊人的数学天赋。有一次老师出了一道题,题目是 1+2+3+…+100 =?令老师想不到的时,待他放下粉笔时已经有学生算出了答案5050,而其他同学还在聚精会神的计算之中。后来,高斯成为了伟大的数学家。大家知道小高斯是怎么算出来的吗?我们今天要讲的就是这道题的方法。
二、创设质疑情境
学生在课本见到的、学到的问题,往往是已被加工处理、抽象化的问题,所给出的条件不多不少,所得的结论又恰好合适。而实际中的问题却往往不是这样的。实际中的问题需要我们自己去发现,自己去探讨求解模式,自己去选择解题方法。这就需要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并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问题。
例如:在“正弦定理(第一课时)”的教学中课前放映一些有关军事题材的图片,并在课首给出引例:一天,我核潜艇A正在某海域执行巡逻任务,忽然发现正东处有一敌艇B正以30海里/小时的速度朝北偏西40°方向航行。经研究,决定向其发射鱼雷给予慑性打击。已知鱼雷的速度为60海里/小时,问怎样确定发射角度可击中敌艇?用几何画板模拟演示鱼雷及敌艇行踪,在探讨鱼雷发射角度的过程中,抽象出一个解三角形问题:考察角A的范围,回忆“大边对大角”的性质。
提出问题:那具体在三角形中边和它所对的角有怎么样的等量关系呢?从而引出新课。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是多姿多彩、无处不在的,通过一些实践问题的发现、探索、解决,促使学生自己去寻找感兴趣的数学问题,有了兴趣就会增加学习的积极性,就会在学习中获得学习的乐趣与满足,并在发现、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产生质疑问难的精神。
三、创设实验情境
新课程倡导应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而实验情境教学是一种人人参与的实际操作教学,它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如讲解椭圆定义时,让学生准备好图钉、细线、铅笔等工具,然后按照一定的要求画出椭圆。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只画出了一种椭圆,然后让学生边画边思考,椭圆是扁的,它到底与哪些点有关系呢?改变定点的距离,要以得到什么样的椭圆呢?在掌握椭圆的画法后又如何为椭圆下一个完整的定义呢?带着这些疑问,学生通过眼、手、脑的组合,较好的掌握了知识,同时也发散了思维。
又例如,在学习“基本不等式”这部分内容时,对“已知的矩形篱笆的周长,求长和宽具备什么条件时篱笆面积最大”这个问题,除了通过不等式来算出篱笆的长和宽,还可以通过实验来简单演示。找一段36m的绳子围成一个矩形,现场通过观察和计算,很容易得出当矩形的长和宽越来越接近时,面积越来越大。当长和宽都为9m时,篱笆面积最大。
四、创设生活情境
学生之所以对数学学科产生不了学习兴趣,之所以对它产生厌烦和抵触情绪,除了它本身所具有的高度抽象性和严密逻辑性特征外,还有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教师经常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这就导致学生感受不到学习数学的意义和价值,自然也就丧失了对它的学习兴趣。所以,作为高中数学教师,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留意与数学内容相关的生活事物和现象,并将其积累成素材,在课堂上,依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选择和运用,从而创设一种生活式教学情境,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和作用,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全过程。
比如,在学习《指数函数》内容时,我就对学生说:“同学们,你们平时吃过兰州拉面吗,拉面师傅的拉面技巧也是十分让人惊叹,他们每次将面对折一次,根数和长度就会发生相应变化,那么,对折次数与根数、长度究竟有着怎样的关系呢?还有,一些出土文物和恐龙化石,虽然都与人们的现代生活有着久远的距离,但是考古学家依然能准确地算出他们生活和存在的年代,他们究竟是怎么算出来的?”如此与学生生活实际贴近的问题,立即引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都睁大了眼睛,用好奇的眼神看着我,希望我给出他们答案,见状,我连忙趁机说道:“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指数函数》,学完之后,以上两个问题你们自然会明白。”这样,我通过在导入环节引进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熟悉的生活现象,为学生创设了一种生活式的教学情境。
结语:
情境教学是一种十分好的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潜在动力。教师对情境的理解要深刻、透彻,强调情感性和体验性,才能体现出它的生命活力。
参考文献:
[1]杨于忠.关于高中数学问题情境创设策略的研究[J].中学数学研究,2011(5):1-5.
[2]尹俊.关于高中数学教学情境导入的实践与研究[J].教师,2016(10):8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