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课走班”在农村学校特色课程体系构建中的应用初探

2018-08-10 10:47王永德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16期
关键词:选课走班特色课程农村学校

王永德

【摘要】目前,大部分农村学校的课程体系建设与均衡化发展的硬件条件相比较为滞后,不能满足家长对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新期待和新需求。山东临朐东城双语学校把“选课走班”作为农村学校特色课程体系构建的一种模式,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推动学校品牌建设,是一种创造性探索和应用,值得我们借鉴和思考。

【关键词】选课走班 农村学校 教育均衡化 综合素养 特色课程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6-0112-02

自2014年国务院颁布《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以来,“选课走班”成为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中倡导的一种新兴教学模式。但就目前“选课走班”在各地区的实施情况来看,无论是学科课程施用,还是分层教学上的尝试都未达到预期效果,渐有“风住尘香花已尽”之势。临朐东城双语学校作为一所九年一贯制农村学校,紧紧抓住“选课走班”的理论内涵,创造性地开发学校资源,通过丰富多彩的社团课程,“让学生按照兴趣和爱好选择适合的课程,促进学生个性和能力发展”,为农村学校构建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特色课程体系,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一、与时俱进,关注教育课程发展动态

(一)家长期待与农村学校课程的矛盾日益突出。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先进教育观念的大众化普及,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期望越来越高,越来越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于是,“综合素养”成为目前最为大家津津乐道的热词。但是传统的、常态的学校课程,尤其是农村学校的固有课程,已经不能满足家长和学生对提高综合素养的教育预期。孩子学特长成为农村家长新的经济负担。因此,如何让学生在学校内学到更多的知识、让家长不再为兴趣班花冤枉钱,成为学校课程体系建设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也是每一所学校应做的本分。

(二)農村学校课程体系建设与“均衡化发展”的要求差距大。随着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进程不断加快,很多农村学校的硬件配套设施与城市学校的差距已经越来越小,基本达到了“均衡化”的要求,但是审视目前的农村教育:即使这些基本达到“均衡化”的农村学校,在学校课程体系构建、师资水平、内涵发展、特色发展等方面也都大多尚未达到“均衡”。其中,课程体系作为学校实现育人目标的基础工程和直接要素,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如何利用有限资源,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补齐学校发展短板,全面提升学生素养,让优质教育不只停留在硬件条件上,为每个孩子的一生发展奠定不可或缺的成长元素,是农村学校课程体系构建的关键,也是实现学校高水平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推陈出新,构建选课走班特色课程

临朐东城双语学校是一所由多处农村学校合并而成的九年一贯制义务教育学校。学校地处城乡结合部,办学规模大,设施配套较为齐全,学生多为农村孩子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建校以来,学校秉承“为每个孩子终身发展奠基”的课程理念,不断深化学校课程开发和建设。2014年,学校开始实施选课走班,根据学生兴趣爱好、学校师资条件和社会发展需求,规划了23个以艺术教育和科技教育为主的社团课程,打破年级、班级和课程限制,以特色课程发展学生特长、开发学生潜力、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取得了显著效果。

几年来,学校选课走班体系已发展至10大门类80多个社团。农村孩子接触机会较少的民乐、舞蹈、国画、武术、烘焙、3D打印+课程融合实验室、智能汽车、机器人等社团课程,逐渐融入学校课程体系。学生的艺体特长、创新思维、合作探究、审美情趣等综合素养得到大幅提升。“选课走班”作为学校最具代表性的特色品牌项目,成为提高农村孩子综合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种极富实践意义的特色课程体系构建模式。

(一)实施策略

1.组建领导团队

学校高度重视,校长亲自挂帅,组建“选课走班”课程领导团队,负责研究课程设置,制定实施方案,负责组织实施。

2.精准规划课程门类

课程门类是课程体系的核心。学校根据学生兴趣爱好、学校自身实际和社会发展需求,精准规划课程门类,在反思中寻出路,在适合上下功夫,在创新中求突破,构建了一整套以艺术教育和科技教育为主的特色课程体系。在全体社团教师的精心培育下,适合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学校特色课程逐渐开花结果,从最初的23个社团,发展到现在已有10大门类,80多个社团。

3.打造优秀社团教师团队

社团教师是课程体系的必要条件,学校通过四个措施解决师资问题:(1)打破任课教师学科界限,以自愿报名和学校选拨相结合的形式,鼓励有特长的教师担任社团教师;(2)聘用校外优秀人才,解决个别专业性过强的社团教师资源不足的状况;(3)发挥家校合作优势,选拔有特长的家长担任社团辅导教师;(4)重视教师培训,定期组织社团教师参加校内外各种形式的培训学习,不断更新教师知识储备,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4.学生自主选择与社团教师考核相结合

每学年开学初,学校确定本学年社团课程菜单,设立“人才交流市场”,张贴校内海报,社团教师对本社团进行宣传介绍,学生在家长的指导下,自由报名一至两个社团,再由各社团教师对学生素质进行前测,最后确定社团成员,实现学生与社团辅导教师的双向选择。

5.授课形式灵活多样

改变传统班级授课形式,打破年级界限、场地限制,社团教师根据各自课程特点和学生特点,确定授课模式,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教师探索操作性强、行之有效的特色教学法。

6.做好社团评价

为保证社团评价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学校从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两个方面对社团进行定期考评。过程性评价主要以日常督察反馈、材料上交情况(计划、备课、校本教材、活动记录)、教师学生出勤、社团教室卫生、学生组织秩序等方面为依据,进行量化考评。

结果性评价的主要依据是期末业绩考评。每学期末,各社团根据学校制定的评价目标,分门别类地进行业绩展示,由评议团队确定期末成绩,作为社团评价考核的主要依据。各社团在校级或以上单位举行的大型文艺演出、书画展、比赛中有节目作品选送或取得优异成绩的酌情加分。

(二)两个层面做保障

随着社团门类不断增加,管理难度和社团教师需求越来越大,为此,学校从两个层面研究社团运行与管理,为课程实施提供有力保障。

1.学校机制层面

(1)机制建设,保驾护航。建立选课走班课题部,全面规划社团发展,从课程开发、过程实施、效果评价等方面加强管理;制定详实的《选课走班团队辅导教师考核评价方案》和《选课走班团队辅导教师考核评价量化表》,为选课走班课程提供科学有效的制度保障。

(2)活动育人,搭建平台。积极为学生成长搭建锻炼和展示的舞台,放手把学校各类活动展演交给社团来做。学校运动会开幕式、六一儿童节庆祝会、开学、毕业典礼、以及“我心目中的好老师”颁奖晚会等学校大型活动的所有演出,都成为社团孩子们展现自我、放飞梦想的舞台。学生们在这些活动中锻炼了能力,感受了快乐,收获了成长。

(3)课程建设,固本培源。课程建设是选课走班的根本,落实选课走班,首先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课程“自助餐”,让孩子們有课可选。因此,学校在近几年的实践中,不断寻找素材,积累经验,积极探索,打造出了一系列学生喜欢、家长满意、教师实用的特色精品课程。这些课程的开发和建设,让“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不再是一句口号,为学生、学校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学生管理层面

随着社团门类不断丰富,参与人数不断增加,如何保证学生学习实效,成为学校选课走班工作中面临的新问题。因此,为充分尊重学生学习兴趣、身心发展规律和专业学习需求,学校对社团实行分类管理。

(1)需要长期学习、浸润的社团实行静态管理。如器乐类、书法类、绘画类等社团,学生在某个社团中固定学习3-4个学期,直至达到一定水平才能更换社团,尊重规律,保证实效。

(2)对短期内可掌握、容易兴趣疲劳的社团实行动态管理。如手工类、棋类、技能素养类等社团,学生可根据兴趣定期自主选择社团课程,做到每学期每一个学生都能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社团课程。

三、不负众望,选课走班取得显著成效

(一)推动了学校课程理念的更新和进步。把艺术教育、特长教育与学校课程有机结合,突破学校课程的固有限制,只要是利于学生发展的、家长认可的、学校能提供的教育内容,都作为学校课程来开发和建设,以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为指向,尽最大努力为农村孩子提供全面、优质的素质教育,是对很多农村学校仍然固守的、以学习为中心的课程理念的冲击和改变,是一种趋向于新课程理念的发展和进步。

(二)进一步优化了学校师资配置。学校借力学校家委会和当地文化机构,聘请有特长的家长、艺术名家进校园,是解决农村学校师资紧张问题的大胆尝试,对进一步优化学校师资配置具有重要作用,增进了学校与社会的有机联系,是开放办学的有益实践。

(三)学生综合素养显著提高。2016年5月,学校承办“中国梦·校园情”山东省中小学艺术节展演活动,山东教育电视台对学校选课走班做专访。近年来,学校学生多次在国家、省、市等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奖;学校艺体生在历年中考中都取得了优异成绩,每年学校艺体生录取人数约占全县录取总人数的四分之一。选课走班,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展示风彩的舞台,更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生腾飞插上了梦想的翅膀。

(四)精品特色课程日渐成熟。学校中阮、二胡、扬琴、金话筒、电脑绘画、泥塑、纸浮雕、水鼓舞等精品课程已达50多个,成为学校最具代表性的名片。选课走班,丰厚了校本课程容量,丰富了课程文化内涵,促使学校教师在专业上不断探索、不断成长,校园中处处洋溢着进取、和谐的乐章。

(五)学校课程体系和学生评价体系得到完善和提升。以学生兴趣和特长为依据组织课堂、实施课程,切实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理念,是学科课程的补充,是学校课程体系的完善。同时,把学生的社团学习情况记入成长档案,为全面评价每一个学生提供了更多真实客观的过程性依据,对完善学生评价体系也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猜你喜欢
选课走班特色课程农村学校
高考背景下高中地理选课走班教学思考
选课走班形势下的分层化学课程建设实践研究
校本特色课程的教学实施与评价
简谈中职学校的教育创新
浅谈农村学校的班主任工作
浅论中职学校的教育创新
“分层-分类”选课走班复习策略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