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整合课内外阅读的策略

2018-08-10 10:30何春玲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28期
关键词:衔接整合课外阅读

何春玲

【摘要】在开放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外阅读为最经常的活动形式,始终伴随着整个教学过程,是课内阅读的延续和扩展,也是阅读能力必不可少的的组成部分。把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教学巧妙结合起来,使两者共同发挥作用,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课内阅读教学 课外阅读 衔接 整合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8-0183-02

阅读是所有课程的核心和基础。教育研究者发现,儿童的阅读能力决定未来学习能力。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改革,需要从改变阅读材料入手,加大课堂教学容量,才能提高阅读教学效率。

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犹如鸟儿双翼,相辅相成。要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语文能力除了有限的课内阅读,更重要的是要依靠大量的课外阅读。《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整本书。”言下之意,就是新课程下的语文教学,光靠课内这三四百篇、三四十万字的阅读量是远远不够的,要重视课外阅读,把课内外阅读衔接起来,为学生在课内学习与课外阅读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一、得法于课内,运用于课外

语文课堂教学不但要引导学生理解“文中之道”,而且要启发学生学有所得。叶圣陶先生说过:“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因此,加强课内阅读方法的指导,再把学法迁移到课外阅读,就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和渗透阅读方法的指导,笔者的做法是:

首先,注重朗读和默读相结合。课堂上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朗读和默读。学生用默读来快速读懂文意,用朗读来体验情感。第二,注重精读与略读相结合。在学生具备默读能力的基础上,通过快速浏览,理清文章脉络,了解文章内容梗概。再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地方细细品读,或品味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细节描写;或揣摩事情的经过、高潮情节;或发现对景物特点进行细腻描写的好词佳句,进而体验语言的丰富妙用,并加以吸收积累。第三,阅读和思考相结合。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只是一味读书,但不保持独立思考,结果只能受到书本表象的迷惑却不得其解。所以,阅读时要边读边想,带着问题去阅读。第四,阅读与想象结合。阅读时,必须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对文本进行更多独具特色的个性化解读。

学生在课内学一课得一“法”,再把此“法”运用于课外阅读中,有“法”可依,定能读得更深,读得更透,读得更多。

二、立足于课内,放眼于课外

新课程改革后的阅读教学更加注重了课内学习内容的拓展和延伸。教师必须树立“大语文”观,突破僵化的思维模式,突破课堂的禁锢,突破课本的约束,强化课内外联系,引导学生挖掘阅读内容,丰富阅读信息,把学生的阅读从课内辐射到课外。

(一)课前铺垫式阅读。在新课学习之前,可以指导学生阅读与课文的主人公、作者生平、创作背景等内容相关的资料,以丰富学生的认知,拓展学生的视野,这样对课文的理解在无形中加深了。例如:教学《普罗米修斯》时,课前学生通过预习,有的收集普罗米修斯的英雄事迹,有的查阅普罗米修斯的神话传说。讨论交流时,学生个个有备而来,纷纷说出各种与课文内容大不相同的传说版本。虽然每个学生获取的资料各不相同,其内容亦丰富多彩,但殊途同归,他们都是通过广泛的课外阅读,对主人公普罗米修斯高大的英雄形象有所了解,有所感悟。

(二)课中推荐式阅读。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应该见缝插针地植入阅读一个(或者多个)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文本,这样做的目的是以点带面,适时推荐阅读,一方面能够快速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另一方面又大大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例如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冬阳童年骆驼队》是林海音的作品,教学时是这样顺势引导的:文中的主人公小英子其实就是作者林海音,作者的童年早已走远,但留在她的记忆深处里的往事却怎么也挥之不去。林海音的童年往事就在《城南旧事》这本自传体小说里,《冬阳童年骆驼队》是它的序言。《城南旧事》这本书里面就有一个女孩名叫妞儿,和作者年龄相仿的。然而,她的童年非常不幸,远远没有作者那样美好,她没有自己的父母,养父母也嫌弃她。和作者的一段交往,是妞儿童年最美好的日子,可惜她只有悲惨的童年,没有机会长大。要想知道妞儿的故事,课后就接着阅读作者的《城南旧事》、《童年》。

(三)课后延伸式阅读。下课铃响起,并非学生阅读的结束,恰恰是新一轮阅读的开始。延伸就是以课文为基点,向更深更远更广的阅读空间扩展。例如学习《将相和》一文,根据课后“资料袋”的介绍,鼓励学生课后阅读《史记》里其他的人物故事;学习《草船借箭》后,向学生推荐青少年版的《三国演义》……基于学生在课本中所学到的课文内容,适时推荐相关的课外读物,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的视野也由课内放眼于课外。久而久之,学生读书兴趣浓厚,由期待着读,到自觉去读,以致手不释卷,沉浸在读书的快乐之中。

三、目标确定于课内,活动开展于课外

课外阅读不仅仅是教师组织、指导下学生的单向阅读,而且是教师做出表率与学生共同成长的双向阅读。要实现课外阅读的核心目标,教师要有切实可行的指导方略。笔者曾与班上学生共同开展一项读书活动,取得良好的效果。

笔者在微信上建立了“好书共读”群,邀请学生一一加入,“好书共读”的目标是:和众多书友組队对抗惰性,把读书的愿望变成具体的行动。每周共读一本好书,一年汲取52本精选图书的营养。每天早晚,学生可以收听阅读达人的精彩领读,每周根据规定任务完成阅读页数,读完还要提交一篇不少于200字的读书笔记。

笔者率先把自己的阅读经历和学生分享,带动全班学生抒写读后感。每个周末在班级微信群里公布阅读成果,这样一激发,形成了你追我赶的势头,学生读书的兴趣与日俱增,良好的阅读习惯在慢慢地养成。

综上所述,把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进行有效整合,其结果是学生在课堂上学读书,在课外会读书、爱读书,笔者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语文阅读教学也有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周成平,新课程名师精彩课堂实录小学语文卷,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10.

猜你喜欢
衔接整合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论刑事技术与刑事侦查的衔接与配合
高职数学与高中数学衔接问题的对策分析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