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丽
【摘要】 自主性学习是一种对知识进行主动探索,并重视实际问题解决的主动积极的学习方式。自主性学习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人人成功为目标,以学生学会学习为中心,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核心”的教育思想。教师要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兴趣和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使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发展。
【关键词】自主学习 学习兴趣 学习方法 学习习惯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8-0058-02
自主学习是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切入口,它能让学生动起来;同时,使教师单纯的“教”变为师生之间的互动,让学生动起来,以提高学生的能力,并注意到学习的全过程,使教学从封闭式走向开放式、走向社会。自主性学习就是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从学生生活中及社会生活中去选择和主动地去探索、发现和体验。同时,学会对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断,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增强思考力和创造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自主性学习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人人成功为目标,以学生学会学习为中心,以培養学生创新能力为核心”的教育思想。
一、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
学生如果有了学习兴趣,那么学习对他来说就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而不是一种负担。学生越学越想学,越学越爱学。
如:在小学数学第一册第二单元“分类”一节课中,有一道练习题。图中有一个小男孩,一个女人和一个男人,要求是让学生“说一说可以怎样分?”由于本课内容学生非常感兴趣,他们动手操作的都是些水果、玩具汽车、动物模型等,分类方法多种多样,特别是当出示此图后学生更奇特的分类方法出现了。他们一致认同图中画的是爸爸、妈妈和孩子。所以他们有的说:爸爸和妈妈分一类,因为他们都是大人,孩子是小孩;有的说:孩子和爸爸分一类,因为他们是男人,妈妈是女人;还有的说:孩子应该和妈妈分在一起,因为孩子是妈妈生的。同学们一听都笑了,一个男生站起来接着说:“孩子和妈妈的脸上都有红色,爸爸没有,所以,孩子和妈妈分一类,爸爸分一类。”对于学生们的回答教师异常兴奋,给他们以极大的鼓励,由此学生的兴趣更浓了,都专注地寻找着新的分类方法。突然,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孩子和爸爸分在一起,因为他们的头发都是黑色的,妈妈的头发是红色的。”又有一个学生说:“孩子应该和妈妈分一类,爸爸上班走了,家里就剩下孩子和妈妈了。”“孩子和爸爸分一类,因为妈妈手中拿着铲子,爸爸和孩子没拿。”
经过学生观察讨论,课后归纳了学生的分方法准竟达10多种。虽然他们刚入学不久,各方面能力还不是很强,但是由于他们对这些学习内容有兴趣,又有这样一个最熟悉的生活源泉,才会出现那么多鲜活生动的分类方法来。
二、传授正确的学习方法是形成自主性学习能力的关键
学生学习能力的构成有四个要素:一是基础知识,二是基本技能,三是智力技能,四是学习方法。过去的教学中往往只重视前两者,而忽视后两者,因而影响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为加强学习能力的培养,在加强双基教学的同时,还要重视思维、记忆等能力的培养,尤其要重视教给学生的学习方法,教师要做到:(1)重视教给学生利用教材,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方法。当前,数学教学中存在一个严重问题,就是学生不会利用教材,一堂数学课往往是在最后的时间给学生布置作业时才打开书,教材不只是教师用的,也是学生学习使用的材料。因此,教会学生利用教材也是培养自主的独立的学习能力的重要内容。(2)重视训练学生掌握学习的过程。从数学课来说,学习过程主要是思维过程,因此,数学课上重视思维过程的充分展现,并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学习内容。(3)重视训练学生掌握操作技能的方法。操作技能是指完成某种活动任务所需的技术和能力。从素质教育的要求出发,应重视这种技能的训练,在低年级教学中,注意指导学生掌握量线段的长度、画线段,用三角板判断直角、画直角,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等技能方法。
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培养自主性学习的重要途径
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巩固和发展学习能力,而且对将来工作和学习也有较大帮助。良好的学习习惯应该从小养成,数学方面,学习习惯大致包括:(1)认真听讲,独立思考。在学习过程中,教给学生认真思考,会想问题,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如遇到问题,要想需要知道什么条件,解答的思路是什么,怎样想问题最简单。这样,学生的思考才最准确、最深刻,这种习惯的养成有助于思维品质的形成。(2)仔细观察,用心去记。从低年级开始注意教给学生学会比较、观察,做出正确的判断、推理。如在教9加几与8加几时,让学生说一说9加几与8加几有什么相同与不同;9加几与8加几的计算方法相同,都用凑十法;不同点是9加几想9加1等于10,把另一个加数拆成1和几,而8加几想8加2等于10,所以把另一个加数拆成2和几,这样指导学生观察、比较,找区别,抓联系,养成仔细观察、善于比较、发现异同的好习惯。(3)规范地写,准确地算,小学低中年级数学课上的书写、答题、计算都很重要,强调规范书写的同时,计算的准确性不容忽视。有的学生计算只图快,不图准,这样是不行的,低年级教材里直观的东西较多,让学生用心地记数学中的公式、法则等,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同时,又能促进学生掌握科学的记忆方法。(4)及时检查,调节思路。小学生多数乐于做题,而没有检查的好习惯,甚至不会检查,教师可以训练学生,把验算看做是解答应用题的最后一个步骤,学生经过验算不仅可以保证解答的正确性,还可以进一步理解题中的数量关系,找出解题错误的原因,调节解答思路,巩固和提高解题能力。
总之,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其身心发展不是消极的接受知识,而是有积极求知的愿望。他们有探求新知的好奇心,有主动探究知识的愿望,有积极的学习态度。教师要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意识到正确的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重要性,并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发现,并能合作交流,才能促进学生和谐、均衡、个性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赖德胜.数学课程标准(讨论稿).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孔企平,朱杰人.小学数学教学的理论与方法.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田慧生.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呼和浩特:远方出版社,2004.
[4]马云鹏.课程与教学论.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