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阅读是获取知识、开阔视野、培养语感的重要途径。《小学生课程标准》要求:“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丰富的语言,培养语言语感,拓展思维,使他们具有识字写字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阅读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心理以及语文知识的特点进行合理的教学安排,让学生做到“悦读”,享受阅读的过程。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策略
语文被誉为“百科之母”。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应关注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更重要的在于通过语文的学习,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促进学生理解能力、分析能力的全面提升。小学阶段是学生人生成长的重要阶段,在语文教学活动中,通过以“阅读”作为教学的主导,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对于学生的学习与人生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 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性
我国信息化发展迅速,信息的获取渠道也逐渐多样化发展,对于小学生来讲,阅读是获取信息的最重要途径。阅读能够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通过课外阅读,学生能够拓宽知识视野,能够在闲暇之余陶冶情操。通过阅读,学生能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认识英雄人物,并且潜移默化的改变自身的行为活动,有助于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增强语文素养。通过课内阅读,有助于巩固学生所学到的知识,通过课外阅读,学生能够走出课本,了解世界,加强课内外书籍的结合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增强语言表达能力。
二、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 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兴趣是小学生主动阅读的基础。基于小学生年龄段而言,其往往存在多种特殊性,尽管小学生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但其在科学的学习习惯及方法上尚未成形,尤其是对个别事物的关注方面,难以长时间地进行相应维持。教师要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增强小学生的阅读兴趣,促进学生积极阅读。举办阅读活动就是一条有效途径。比如在三月份组织阅读与雷锋有关的书籍,读后举办讨论会,谈自己的感受;在国庆节期间组织阅读具有爱国主义教育意义的书籍;在元旦的时候则组织阅读古代经典书籍。通过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让小学生体验到阅读的乐趣,进而产生更浓厚的阅读兴趣。采取一定措施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予以最大化激发,便可帮助学生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投身于语文阅读之中。
(二) 开展各种读书活动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为了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可以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讀书活动,进而提高学生的阅读热情。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开展教学读书活动,通过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有助于学生丰富内心情感,丰富校园生活。教师也可以举办诗歌散文比赛,让学生在课后时间进行充分的阅读准备,有助于学生提高搜集资料、归纳总结的能力。也可以进行百科知识竞赛,指定具体的书籍种类,让学生进行充分的准备,在比赛时就是通过快速提问,学生回答来保证比赛的公平性,对于回答准确率高的学生进行表扬和奖励。定期评比手抄报,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认为比较优美的词句摘抄下来,并展示在手抄报上,通过全班同学的评比来选出最优的手抄报,有助于学生激发阅读兴趣,也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 授之以渔,养成阅读习惯
教师在教授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指导学生掌握精读、略读、跳读等多种阅读方法,并且掌握根据阅读内容采用相应阅读方法的技巧。能够将学生的各个感官都调动起来,要求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制定阅读计划,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阅读,手、脑、口、眼并用,并且鼓励学生积极地思考,在阅读过程中如果遇到有疑问的地方就先用笔画出来,留着之后教师和学生一起探讨解决。教师可以根据小学语文教学课程大纲向小学生推荐一些读物,然后由学生自主选择课外读物。博采众长,丰富教学内容,多引入一些新颖的内容,对学生进行适当的补充,这些补充的内容,是学生在课本上接受不到的,那么他们会对这些新颖的内容感兴趣。
(四) 形成策略,自主悦读
阅读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师生长期不断地坚持与努力。根据教学目标,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对阅读教学进行学段分类,第一阶段以提升课堂的趣味性为主,让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阅读学习的趣味,爱上阅读,这个阶段主要通过感官刺激、游戏等方式来提升学习兴趣;第二阶段主要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主,有助于他们在以后的初中、高中、大学都会保持这种良好的阅读习惯,所以培养学习习惯是这个阶段的重点目标;第三阶段是在阅读的基础上锻炼学生阅读的能力,达到无师自通的地步。这个阶段主要是掌握阅读方法,并且学会写读书心得,同时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教师可以与学生进行交流与互动,对课文中的人物或者事情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便于教师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与情感变化,也有利于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有针对性地阅读课文。并且,师生的有效交流还可以使得课堂的氛围变得愉快而轻松,有助于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更好地投入阅读,为“悦读”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例如,在教学《小木偶的故事》这篇课文时,教师就可以先让学生讨论:“微笑对我们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其可以有效地化解矛盾,避免冲突,但是如果一个人只有微笑这一种表情,那么他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呢?”听到这些问题,学生便会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交流,从而使课堂上的氛围变得积极而热烈。在学生讨论了一段时间后,教师就可以让几个学生来说一说自己的看法,并对学生的观点给予认可以及适当的补充;然后教师再让学生阅读课文,看看课文中的小木偶都经历了哪些事,并说一说自己受到的启发。经过了这样的渲染与铺垫,学生都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到阅读中,从而可以使阅读教学的效果得到保证,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使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 结语
总而言之,阅读能力是小学生阅读教育中需要培养的基础能力之一,只有培养学生具备了良好的阅读习惯,拥有了高效的阅读能力,小学生才能进一步的学习好更加复杂的知识内容,同时也为孩子积累知识量,加强沟通配合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需将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培养作为着眼点,并为此积极构建优质的阅读环境,引导学生独立自主地开展阅读活动,最终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让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与氛围中感受到阅读的乐趣,真正地让学生做到“悦读”,享受阅读的过程。
参考文献:
[1]赵文祥.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J].西部素质教育,2016(22):271.
[2]曹开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6(z1).
作者简介:
岑志群,广东省江门市,广东省江门市恩平市大槐镇中心小学沙栏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