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重庆市作为老龄化程度比较高的城市,为了适应老年人口持续增加、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新常态发展的需要,以产业链的方式发展养老产业成为产业发展的有利选择。构建养老产业链需要依靠政府、产业、企业和个人的协同支持,才能最终实现养老产业主体多元化、内容丰富化、人才专业化、产业一体化的目标。
关键词:重庆市 养老产业 产业链
一、引言
2017年10月9日重慶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的《重庆市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十三五”规划[渝府办发〔2017〕153号]》文件指出重庆市在“十三五”时期面临的养老形势,明确“十三五”时期发展老龄事业、建设养老体系的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养老产业以其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的重要战略地位和巨大的市场潜力将会成为国家未来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而重庆市构建养老产业链既能助力国家养老产业发展,也能实现自身产业经济结构的合理化,还能提升老年人的幸福感,于国于民都有利。
二、养老产业链概念及特点
(一)养老产业链概念
关于养老产业链尚无确切的定义,张郧和吴振华从养老产业链包含的内容出发,认为养老产业链是以养老服务为核心,以养老支柱产业及支持产业为主体,其他相关产业为末端的综合性产业体系[1]。若从养老产业的外延和内涵角度思考,可以将养老产业链定义为:所有服务于老年市场的养老企业或机构以某种供求关系为纽带,相互链接而实现的关联系统。这一系统大致包括四大板块,即养老用品业、养老服务业、养老金融业和养老房地产业。其中,养老用品业、养老服务业和养老房地产业主要为进入老年期的人群提供相应产品和服务,而养老金融业除了为已进入老年期的人群提供相应金融服务外,还包括面向年轻人群的、为其老年期做好安排的养老金保障和对养老产业进行投资的金融活动。
养老用品业是为老年人提供实体产品的行业,主要集中在第一、第二产业,按照产品需求可以细分为八大类:日用品类、服饰类、电子电器类、保健品类、医药品及医疗器械用品类、辅助生活器具类、文化用品类、殡葬用品类。
养老服务业是为满足老年人特殊的生理和心理需求而向其提供各种服务的行业。养老用品业提供的是实质产品,养老服务业提供的则是服务类产品,效用随着服务的停止而消失。从时间经济的角度来说,养老用品的消费是“延时”消费,它的计量单位是产品的总价值,而养老服务的消费则是“即时”消费,它的计量单位是时间[2]。按照服务内容划分,主要包括八大类:日常生活类、医疗健康服务类、康复护理类、经济理财服务类、旅游交往类、法律服务类、心理及体育服务类、临终关怀类。
从本质上讲,金融就是资源的跨时空配置,养老金融业是围绕着全体公民的各种养老需求而向其提供金融类产品和服务的行业。按照金融对象可以划分为三大类:养老金金融(主要是养老金方面的金融安排)、养老服务金融(主要是围绕老年人储蓄或投资方面的金融活动)和养老产业金融(主要是为养老产业提供投融资服务的金融活动)。
养老房地产业既有居住属性,也有金融属性,既涉及实体经济也涉及虚拟经济,是二者的集合体。从居住属性讲,主要包括社区养老服务中心、老年公寓和护理院等建筑设施,从金融属性讲,主要包括以房养老、房产租赁等金融活动。
(二)养老产业特点
1.市场需求巨大。首先,我国的老年人口数量是世界最多的。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17年年底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数量已达24090万。其次,老年人收入不断增加。2017年12月底,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169.27万亿元,其中境内住户存款65.2万亿元,以全国16周岁及以上人口总数11.43亿中华人民共和国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1802/t20180228_1585631.html.计算,人均存款将达到5.7万元,按此计算,2017年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实有存款余额将超过13.73万亿元。再次,我国养老市场需求潜力巨大。根据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发布的《老龄蓝皮书——中国老龄产业发展报告(2014)》显示,2014年我国老年人口的消费潜力为4万亿元,据预测到2050年这个潜力将达到106万亿元,届时养老产业占GDP的比重将达到三分之一左右[3],成为全球养老产业潜力最大的国家。
2.涵盖面广。养老产业是一个多元产业体系,涵盖经济、社会保障、文化服务、医疗保健等各方面,同时还关联其他行业,如科技、管理、交通、建筑等,根据国家统计局2017年最新修订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标准,除采矿业和国际组织这两个门类外,养老产业对其他18个门类都有直接或间接的涉及。可见,养老产业从上游、中游到下游是一条完整的产业链体系,具有先天的产业协作优势。
3.地理分布差异大。目前,国内养老产业发展比较好的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发达省市,如较早研究和实践养老产业的省份有上海、北京、天津和江苏,并且一直走在前列,而在中西部省市养老产业发展相对落后,中西部省市的农村老年人口比例又相比于城镇高,这种供给、需求的不均衡将进一步拉大产业发展的差距,进而可能造成整个经济体系的不协调发展,乃至社会的不公平发展。
4.针对性强。从服务对象的角度看,养老产业具有明显的针对性,即养老产业主要是为老年人提供产品和服务的,也有部分金融类养老行业是为年轻人提供的、为其进入老年期做事先准备的服务,如养老金计划。从性别结构来看,按照2016年人口抽样比0.837‰计算,当年全国60周岁以上女性比男性总量多出685.4万人,受自然及社会因素的影响,老年女性多于男性的趋势会越来越严重,老年人口性别比也日益失衡,老年女性将会是未来养老产业重点关注的对象。
5.综合性高。养老产业是一个综合性的产业,不仅涉及到相关的横向产业,还垂直跨越了第一、第二、第三产业,老年人有衣、食、住、行、吃、穿、用及其他服务类需求,这些需求包含于三类产业之中,也基本构成了养老产业的全部内容,所以具有综合性。
6.周期性强。人口结构大致有三种:金字塔型、纺锤形、倒金字塔型。养老产业的研究对象是老年人就决定了养老产业具有较强的周期性,由于受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影响,不同年龄的人口数量是变动的,有婴儿潮期就会有人口红利期,也必然会有人口老龄化期。我國过去几十年的人口发展实践证明了不同年龄人口数量的变化会带来相应的红利与负担,这种变化受人为的干预而具有周期性,发展养老产业就必须认识到这种周期性,并提前做好预判与应对。
三、重庆市构建养老产业链的必要性
(一)重庆市老年人口增加的必然趋势
重庆市老年人口在持续增加。从老年人口总量来看,根据今年发布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7年年末60周岁及以上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例为17.3%,其中65周岁及以上人口占比11.4%;而重庆市60周岁及以上人口621.76万,占重庆市总人口比例为20.2%,其中65周岁及以上人口406.54万,占重庆市总人口比例为13.2%,这两项占比分别比全国要高2.9和1.8个百分点,而且也远远超过了国际老龄化10%和7%的标准。从老年抚养比来看,重庆市2010、2013、2016三年的老年抚养比分别为16.17、16.56和17.67,也就是说每100个劳动适龄人口需要抚养16—17名老年人,养老压力巨大。老年人口数量和需求的增加将扩大养老市场规模,目前的养老产业市场已无法满足老年人对产品和服务的要求,需要从产业整合的角度重新思考养老产业发展,以提高产业规模和产业质量。
(二)重庆市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
2017年下半年,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连续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技术改造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渝经信发〔2017〕67号]》和《关于做好2017年工业转型升级(中国制造2025)重点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这两份文件均提出要使传统产业和新兴战略产业进一步改造升级,推动医药、消费品、服务型制造等领域的创新能力建设,使产业发展更加智能化、品牌化、绿色化。养老产业作为横跨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综合性产业[4],对于产业转型升级至关重要,从宏观的角度讲,构建养老产业链能使社会发展更加稳定,让老年人、政府、企业等多方受益;从中观的角度讲,构建养老产业链将带动产业上中下游的整体协调发展,实现资源的合理化配置,使产业发展更具有规模效应,提高产业效率;从微观的角度讲,也能使企业更能专注于品质和市场份额的提升,使其更具有创新性和开拓性。
(三)适应经济新常态发展的客观需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进入新常态阶段,原来依靠高消耗、高污染、低附加值发展的模式已不再适应新的经济发展环境,需要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服务密集型方向转变。养老产业集中地体现了这些需要转变的要素,产业链模式发展不仅能避免养老产业落入无序、分散的深渊,突破产业发展瓶颈,还能实现“有效的市场”和“有为的政府”的有机结合[5],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更具有活力。
四、重庆市构建养老产业链的可行性
(一)政府层面的大力支持
目前,重庆市已经发布了《重庆市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十三五”规划[渝府办发〔2017〕153号]》《重庆市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意见[渝人社发〔2017〕280号]》《民政局关于养老机构相关政策的说明》《重庆市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以及涉及到养老产业升级等方面的文件,这些文件明确了到2020年重庆市养老产业发展的目标、建设标准和补助政策,对于养老服务机构和基础设施也加大资金投入、金融扶持,积极培育老年人消费市场,使养老市场更加规范,从制度和经济层面保障了养老产业的发展壮大。
(二)产业层面的组织扩大
目前重庆市已建立了重庆市老龄工作委员会、各级老年大学等政府组织和重庆市老龄产业促进会、老龄产业博览会、重庆老年事业发展基金会、重庆市老年体育协会、川渝老年大学协作会等民间组织,这些组织使老年人、企业、政府机构之间的沟通更加顺畅,在养老产业链的形成中起到了桥梁的作用。
根据重庆市民政局发布的数据,截止到2017年年底,全市共建立了社区养老机构和设施927个,社区互助型养老机构和设施1594个。全市养老床位数增加至19.8万张,相当于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床位数达到30.2张,新建公共设施和养老场所无障碍率也达到100%。全市城乡养老保险和城乡医疗保险参保率均超过了95%,所有区县均落实了65岁以上老年人免费体检等制度。这些向好的数据为扩大养老产业规模、提升服务质量带来了有力的设施保障和组织支撑。
(三)企业层面的不断创新
在“双创”氛围的鼓舞下,企业不断提升产品、服务创新的质和量,根据重庆市知识产权局统计,截止到2017年12月份全市共有有效发明专利22298件,相当于每一万人7.25件,总量和人均分别同比增长33.23%和30.69%。这些创新包含了生活的各个方面,对于养老产业用品和服务市场将产生关联效应,促使其创造出新的产品,孵化出新的服务项目。
(四)个人层面的收入增加
根据重庆市统计局最新发布的2017年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17年12月底,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34853.53亿元,其中住户存款14367.88亿元,以重庆市16周岁及以上人口总数1901.86万计算,人均存款超过7.55万元。年底60周岁及以上人口621.76万,若按此计算,2017年重庆市老年人实有存款余额将接近4694.30亿元。随着老年人收入的增加,以及对生命质量需求的提高,将进一步促进养老产业市场的扩大。另外,重庆是个“大农村”,随着城镇化速度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老年人将进入城镇,这部分老年人的消费能力和消费需求也将持续增长,给养老产业带来巨大的市场需求。
五、总结
养老产业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必然。重庆市作为直辖市和老龄化程度较高的城市,依托国家的政策支持和自身的地理环境及区位优势,建立起以养老用品业为支柱、养老服务业为核心、养老金融业为支撑、养老房地产业为重要组成部分,一、二、三产业协同发展的养老产业链体系将大有可为。
参考文献:
[1]张郧,吴振华.产业链视角下养老产业发展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5(12)
[2]李和军.转型经济学:价值、货币和益券新论[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11.
[3]吴玉韶,党俊武.老龄蓝皮书—中国老龄产业发展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4]刘禹君.中国老龄产业市场化发展研究[D].吉林:吉林大学,2017.
[5]王玉春.经济新常态下我国产业演进升级的路径选择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17(5).
(赵院刚,中共重庆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