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炜
`【摘要】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学生主体性展示”是学生个体和小组合作学习信息的表达与交流的主要形式,基于以学生的思维发展为目标,通过学生的课堂展示过程,促进教师适时调整和改进教学策略,实现课堂教学效益的最优化。
教师需要更新观念,转变教学方式,创设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舞台,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展示能力并根据教学内容灵活选择展示方式。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学生主体性展示;实践与思考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学生主体性展示”是学生个体和小组合作学习信息的表达与交流的主要形式,以自主学习为主线,注重学生主体探究,强调暴露学生思维过程。“学生主体性展示”基于以学生的思维发展为目标,通过学生的课堂展示过程,促进教师适时调整和改进教学策略,实现课堂教学效益的最优化。
课堂展示是数学课堂的重要环节,是学生获得成就感的重要平台,直接影响学习目标的达成、教师教学信息的反馈。展示的形式多样,有个人展示,有小组合作学习展示,有过程展示也有结果展示。特别强调学生思维活动过程的展示,课堂提供丰富的机会,搭建学生展示自我学习的平台,引导学生大胆表达,在生成中构建对数学知识的理解。通过展示,激发学生学习的原动力,获得对数学知识的深刻认知。
一、“学生主体性展示”的缘起
《论语·述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意思是说,不到学生努力想弄明白,但仍然想不透的程度时,先不要去开导他;不到学生心里明白,却又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时,也不要去启发他。如果他不能举一反三,就先不要往下进行了。
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实行“学生主体性展示”可以充分暴露学生思维过程,让数学学习真正发生。“学生主体性展示”符合初中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初中生处于半儿童半成人的年龄阶段,心理活动呈现出渴望老师、家长和同伴的肯定激励的显著特征,“学生主体性展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语言表达能力、沟通协调、合作分享等公民素养。
二、如何實施“学生主体性展示”
1.教师更新观念,转变教学方式,创设让学生展示的舞台
在教学中,调动学生主动展示的积极性,注意给学生充分展示的时间和空间,这是至关重要的一环。教师必须先树立新的教学观,改变自己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课堂教学方式,给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鼓励学生大胆发表意见,敢于标新立异,把学生置于学习的主体地位上,充分解放其自主性、创造性,这样学生的思维才能敏捷,才可以自主地去探索、去创造,使学生散发出个性活力。
2.循序渐进,培养学生的展示能力
第一个层次是“固定内容展示”,选择的时机一般是课前5分钟左右的作业订正评讲环节,教师课前筛选好前一天学生作业中的典型问题,布置好班级学生轮流上台讲解展示“怎么想?怎么做?方法是什么?”等。这一阶段主要是练“台风”,规范学生的姿势、口语表达,锻炼心理素质,发现、纠正他们的不良习惯。
第二个层次是“课堂生成性展示”,即在前一层次展示的基础上,把展示方式的决定权交给学生本人,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自主决定自己在课堂学习过程的展示内容和方式。通过“课堂生成性展示”,教师获取了课堂重要的反馈信息,适时调整教学策略。
3.根据教学内容灵活选择展示方式
课堂展示是对所学内容的理解、运用和提升。所以,展示的内容既要以学习重点为主,又要体现方法和智慧,展示的形式主要有个人展示和小组合作展示。
个人展示方面可以通过师生问答、学生板演、上台讲解、学生互相订正纠错等形式来展示。小组合作展示则需要明确本小组要展示哪些内容,采用什么样的方式,分别由谁来展示等;着重解决内容是否正确、方式是否恰当、分工是否合理等。如果由于小组的准备工作不充分,造成展示效果不好,没能讲清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也没能赢得同学的认可,势必会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和自尊心。这样,一是影响课堂的效果,二是影响他们的发展。只有高水平的小组展示才会保证听讲的学生兴趣被激发、情感被唤醒、能力被提升,才能使别人有再学习、再创造、再提升的机会。
4.积累展示经验,反思不足,掌握展示技巧
“学生主体性展示”能力的培养绝非一日之功,教师应当树立久久为功的理念,从基础抓起,由易到难,在展示中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务必做到展示的最终目的是实现数学教学过程和效果的最优化,坚持一年两年持续做下去,必将实现数学课堂的“旧貌换新颜”。
初中数学课堂实施“学生主体性展示”,凸显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了自信心,学生通过“兵教兵”成就课堂、成就同伴、成就自己。课堂上呈现了一种积极、和谐的氛围,不时会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学生之间能够有效地互动,真正实现了相互提升、相互促进的目的,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打造出高效的学的课堂。学生更愿意走进课堂进行学习和享受学习,因为这样的教学,学生不仅从中收获了知识、锻炼了能力,更体会到了交流、分享、尊重和自信的快乐情感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