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定钢板外固定术联合局部负压吸引治疗儿童下肢开放性骨折58例

2018-08-07 09:48刘钧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8年13期
关键词:开放性负压肢体

刘钧

四川省绵阳市中心医院,四川绵阳 621000

近年来,儿童下肢开放性骨折发生率明显上升,且主要是由于交通事故引起。交通事故伤是一种高能量的损伤,常伴随严重的皮肤软组织损伤,且多为严重骨折、多发性骨折或粉碎性骨折。锁定钢板是一种轻便、体积小、固定强度稳定可靠、便于创面处理的外固定方式[1]。配合局部负压吸引技术,能够防止患儿创面感染、针道感染或骨髓感染,促进创面愈合。该文选取2013年3月—2017年12月收治的58例患儿为研究对象,采取锁定钢板外固定术+局部负压吸引治疗儿童下肢开放性骨折,观察其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到该院进行治疗的5 8例儿童下肢开放性骨折患儿。纳入标准:①下肢股骨或胫骨骨折,手法复位困难,或复位后可能出现再移位;②皮肤软组织严重损伤;③神经及血管完好,无损伤。其中,男性32例,女性 26 例,年龄 5~15 岁,平均年龄(8.53±2.84)岁。 骨折分型:Ⅱ型14例,ⅢA型39例,ⅢB型5例。致伤原因:交通事故33例,重物砸伤7例,高处坠落伤16例,其他2例。

1.2 方法

所有患儿均取平卧位,进行全身麻醉,麻醉成功后,逐步、逐层清创,将失活组织去除,使用生理盐水+双氧水,反复冲洗伤口,使用稀释碘伏液进行浸泡,时间约为15 min,再次使用生理盐水冲洗伤口,重新铺巾后进行骨折复位。复位后,临时固定骨折断端,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锁定钢板。置入长度合适的锁定螺钉,在X线透视下,确定骨折断端对位对线位置准确,锁定螺钉尾与钢板。清理创面,创面污染严重患儿,应扩大清创范围,至骨膜表面。放置一次性高负压引流管,创面以负压吸引套件封闭。术后48 h常规使用抗生素。高负压引流管一般留置72 h,皮肤脱套伤者留置7 d。负压吸引装置一般留置5~7 d,使用生理盐水,冲洗1次/d,防止负压吸引管堵塞。拆除负压吸引管后,观察创面情况,进行缝合、植皮等处理,或再次封闭,进行二期植皮或皮瓣覆盖。伤口愈合后,可适当进行活动,但不能够负重,应等待骨折线模糊后逐步开始负重,一般1个月后,可完全负重。术后1~5个月,嘱咐患儿定期进行复查,评估其骨折愈合情况,去除外固定锁定钢板。

1.3 评价标准

疗效评价标准,优:肢体长度差低于1 cm,成角畸形小于5°,未出现并发症;良:肢体长度差在1~2 cm之间,成角畸形在5~10°之间,有轻微并发症;差:肢体长度差不低于2 cm,成角畸形不低于10°,有严重并发症;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00%。

2 结果

该组58例患儿,住院时间10~28 d,骨愈合时间3~6个月,钢板拆除时间4~7个月,一期愈合1 4例,延期缝合16例,二期植皮28例,所有患儿均未出现创面感染、骨折不愈合、再骨折等情况。治疗优良率为96.55%,见表1。

表1 58例患儿治疗效果综合比较

3 讨论

儿童骨塑形能力较强,骨折愈合速度较快,研究发现[2],儿童骨折伤肢可能存在过度生长的倾向。在治疗时,应尽量使用的外固定或牵引的方法。有文献报道[3],采取骨折外固定术治疗,能够降低骨不连、术后感染等发生概率,预后效果较好。外固定架一般采取多针固定,分散负荷,适用于骨质强度不强的肢体,配合术中微创操作,能够将外固定架用于软组织条件较差的肢体。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开始将锁定钢板外固定术应用于儿童肢体骨折的临床治疗。以往有研究将经皮钢板微创治疗方案用于股骨干粉碎性骨折患儿治疗,疗效较好,未出现骨不连、骨延迟愈合、内固定失败、感染等情况[4]。考虑到儿童骨质特性,分析开放性骨折严重软组织损伤等情况,该次研究主要采取锁定钢板外固定术联合局部负压吸引治疗,最大程度的保留骨愈合生物学环境,控制软组织损伤,促进创面愈合,疗效良好。该组58例患儿,均未出现创面感染、骨折不愈合、再骨折等情况,治疗优良率为96.55%,与以往的研究成果具有一致性。

分析锁定钢板外固定术的应用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5]。①锁定钢板的设计采用外固架的工作原理,从生物力学角度上看,具有良好的稳定性;②通过将锁定螺钉与锁定钢板进行锁定,使其形成一个牢固的整体,与常规外固定架相比,稳定性更加可靠,通过旋转、牵拉、剪切,能够将应力分散至各个螺钉,防止钢板断裂或断钉;③与常规外固定架相比,锁定钢板轻便小巧,能够在有限的范围内,设置较多的螺钉,贴近小腿皮肤,有利于创面的处理,且不会影响患儿的早期活动及功能锻炼。

在清理软组织创面时,应注意有所保留。儿童软组织代偿性较弱,供皮区小,且不适用于成人软组织缺损修复的皮瓣或肌皮瓣,缝合难度较大,且不利于创面愈合。因此,在进行创面清理时,应尽量避免附加损伤,仔细进行伤口冲洗,清除异物,尽量保留患儿的软组织。有研究认为[6],负压引流技术有利于修复创面,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对于单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患儿,可以使用负压引流装置,不仅能够维持创面清洁,还能够营造有利于新鲜肉芽组织生长的环境。引流装置一般5~7 d更换一次,10 d左右患儿可进行植皮[8]。在高负压引流装置下,能够提高皮瓣的贴附效果,避免了由于皮下软组织空隙引起的感染,有利于创面愈合。对于皮肤撕脱患儿,应进行皮肤完整缝合治疗,将高负压引流装置放置于皮下,避免出现死腔。一般情况下,去除引流装置后,皮肤与皮下组织贴附效果比较理想。对于软组织损伤严重患儿,应采取局部负压吸引联合负压引流装置,尽量保留软组织,促进骨折愈合以及肢体功能的恢复。

患儿采取锁定钢板外固定治疗后,容易出现股骨远端骨折术后感染等并发症,为避免发生术后感染,影响愈合效果,应注意预防针道感染,尽管外固定针为封闭针孔,较好地避免远期针道感染,但仍然破坏了皮肤保护屏障,且由于患儿年龄较小,皮肤娇嫩,具有较高的感染风险,应注意使用酒精滴针眼,观察感染征象,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在进行负压封闭引流时,应注意保证有效负压吸引,同时,避免引流通路堵塞,保证引流效果。

综上所述,对下肢开放性骨折儿童可以采取锁定钢板外固定术联合局部负压吸引治疗,疗效可靠,并发症少,具有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开放性负压肢体
试论无负压供水在建筑给排水中的应用
例析三类开放性问题的解法
初中英语开放性探究式阅读教学策略
肢体语言
肢体写作漫谈
早早孕负压吸引人工流产术的临床探讨
一种手术负压管路脚踏负压控制开关的研制
VSD在创伤后肢体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寻求开放性道路
蓝普锋RPC系列PLC在高层无负压供水系统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