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深义
(河南省尉氏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河南 开封 475500)
缺血性脑血管病是一不同程度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总称[1]。患者多为中老年人,具有反复发作、致死率、致残率高的特点。治疗后患者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失语、偏瘫或者共济失调等神经功能缺损类后遗症,预后较差。临床治疗以挽救生命、减少致残、预防复发为目的。目前治疗手段很多,主要包括抗血小板治疗、溶栓治疗、中医治疗、溶栓疗法、干细胞疗法等[2]。他汀类药物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重要药物之一,然而,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常伴有中枢神经功能损伤,他汀类药物对受损的神经并无明显修复作用,患者的远期生存质量并不十分满意。本研究旨在探讨丁苯酞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疗效及对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报道如下。
选取2015年7月—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9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5例。纳入标准:①均根据患者病史与体征、实验室检查、头颅CT或MRI检查确诊为缺血性脑血管病;②无其他系统严重疾病;③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脑出血及其他严重并发症者;②有精神疾病史者;③对本研究所用药物过敏者。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对照组男25例,女20例;年龄45~78岁,平均年龄(60.21±3.51)岁。治疗组男24例,女21例;年龄46~78岁,平均年龄(60.24±3.53)岁。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两组入院之后均给予调节血糖及血压药物对症治疗。对照组给予他汀类药物治疗:阿司匹林(河北敬业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临港制药分公司,国药准字:H20054546)100 mg,qd,po;氯吡格雷(天津中瑞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33071)75 mg,qd,po;阿托伐他汀(北京嘉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93819)20 mg,qd,po。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丁苯酞(石药集团恩必普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0299)200 mg,tid,po治疗。4周为1个疗程,两组均连续治疗3个疗程。
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估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况。其中,NIHSS共计15项内容,满分为39分,分数越高,表示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严重。ADL共计14项内容,采用百分制,分数越高,表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越理想。MoCA共计10项内容,满分为30分,分数越高,表示认知水平越好,得分>26分表示认知能力正常。
疗效评定标准:治疗后NIHSS评分较治疗前减少超过90%,同时生活完全能够自理则为基本痊愈;NIHSS评分较治疗前减少46%~89%,同时生活基本能够自理或轻度依赖则为显效;NIHSS评分较治疗前减少18%~45%,同时生活轻中度依赖则为有效;治疗后病情未见任何缓解甚至加重则为无效。
分值减少=(治疗前得分-治疗后得分)/治疗前得分×100%;
总有效率=(基本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不良反应记录:统计两组治疗期间四肢乏力、心率减慢以及谷丙转氨酶(ALT)或谷草转氨酶(AST)升高等不良反应情况。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x ±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1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MoCA评分及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ADL评分、MoC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治疗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1.1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缺血性脑血管病病因繁多,病理机制复杂,但不同的病因都可能涉及到3个基本的病理过程:血管壁病变、血液成分改变和血流动力学变化。所有影响到血管壁的结构和功能、血液成分及血流动力学的各种因素,都可能成为此病的病因。高血压动脉硬化,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炎,动脉肌纤维发育不良,血管痉挛、血管异常、心脏疾病、血液系统疾病等均可导致脑缺血性疾病的发生。缺血性脑血管病常见于中老年群体,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呈上升趋势[3]。因中老年群体身体抵抗力弱,手术耐受差,临床多建议结合患者的具体病因及身体状态、检查结果选取合适的药物干预[4-5]。
表2 两组NIHSS评分、MoCA评分及ADL评分比较
表3 两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他汀类药物是目前广泛用于临床的降脂药,可降低血浆胆固醇水平,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同时还可通过抑制血管内皮炎性反应,有效保护受损血管的内皮功能,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疗效较理想[6]。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11%,高于对照组的68.89%,治疗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ADL评分、MoC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提示丁苯酞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疗效确切,利于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认知水平,与邱海军等[7]研究结果一致。丁苯酚有多种药理作用,能够全面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明显减少梗塞后神经功能缺失、改善患者生活能力状态。主要作用机制为:①改善血流灌注,重构缺血区域微循环,增加缺血区域供血[8];②改善能量代谢,避免或减少代谢产物引发的生理病理过程[9];③保护线粒体功能,显著提高脑缺血耐受度;④能够控制病情的同时保护受损神经元,修复神经功能[10]。与他汀类药物联用,可发挥协同作用[11],提高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丁苯酞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疗效理想,可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认知水平,安全可靠。